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玉说

[复制链接] 0
回复
8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15 11: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是值得珍爱的。不言之物总令人心动、心幻美意顿生。
中国人尊玉、贵玉、重玉、爱玉、用玉、佩玉、玩玉,至少七千年来不绝于史。玉中蕴含了中国人的理念、心性、气质与想象,林林总总的玉器展示了东方古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与话语。要今天的中国人不爱玉,是挺难的。
然而若无七千年前河姆渡的玉饰玉佩,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玉龙玉兽,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玉壁玉钺,方寸之玉也成不了这大的天地。玉非美食,非华服,非良药,非利器,何以珍爱如此?何以重如此?有说玉乃天  雷生就,乃崇山之精液;有说玉能镇邪,能避鬼凶;有说玉温润光洁,可修德养性;有说玉光剑气,吉祥之辉,悦耳之声,当然,玉本身也非寻常物。其质、其色、其纹、其泽,加之匠心依材治器,诚可谓天然自成图画,无声有韵音乐,一掌中可把握天发灵慧,世人重玉不妄,玉有奇特
《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之地有两百多处,安阳殷墟一座古墓中出土玉器多达755件,蔺相如曾以生命护卫和氏壁,万千兵马相争厮杀只为争那传国玉玺,汉代帝王葬用玉衣、九窍塞、玉晗、玉握欲使尸骨不腐,中国人使玉有了超自然的能力,玉成了带有神秘法力的灵物。真不知是玉有此神奇而被人发现利用?还是人附与了玉这等的灵性神奇?
长久不衰的魅力,是否正在于此?
    有形与无形,高贵与世俗,财富与审美,理性与迷信,自然物与生命人,在玉上水火交融,在玉上浑然一体,在玉上绽放精神,在玉上放大了智慧,在玉上碾展出七千年的年轮!玉这棵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大树,老枝凝重,新枝萌绿,即便是进入了后现代或后后现代,克隆羊克隆人克隆各样类形态的文化,大自然造就了每一块玉,却都是唯一性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难以克隆的。玉,使人之为人的内容多了一点份量,多了一点神秘,多了一点密码,多了一点稳定性。
    玉之美妙神异,不可解、不可知、不可说,使这个世界多了点滋味,多了一点色彩,多了一点迷幻,多了一点警示。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其奥秘非言语所能穷。
玉成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



而老子认为真正的玉是“上德”,是圣人内修之道。老子说:“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金玉满堂,莫之守也”、“圣人被褐而怀玉”。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说,只一味关注外在的福德表象的玉石,而忽略内在品性的玉石,那是没有可取的。   “金玉满堂,莫之守也”。是说身国外的宝石和财富无法长久,身国内的玉、金等传统修养境界也是相对的。修证不可一劳永逸,修养如履薄冰,当时刻谨慎。   “圣人被褐而怀玉”。肯定了玉的种种品德,也强调了玉身修养是金身修养的基础。    民间还流传一种“盘玉”赏玩玉石的方法,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赏玩,一边念想玉的美德,不断地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玉人合一,不仅玉器得到了养护,原本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盘玉如同茶道,是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和研究达到了一种高尚境界。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为一体,精神通灵。由此理解老子“圣人被褐而怀玉”的修养思想和实践,我们就可以恍然有悟了!

  而老子认为真正的玉是“上德”,是圣人内修之道。老子说:“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金玉满堂,莫之守也”、“圣人被褐而怀玉”。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说,只一味关注外在的福德表象的玉石,而忽略内在品性的玉石,那是没有可取的。   “金玉满堂,莫之守也”。是说身国外的宝石和财富无法长久,身国内的玉、金等传统修养境界也是相对的。修证不可一劳永逸,修养如履薄冰,当时刻谨慎。   “圣人被褐而怀玉”。肯定了玉的种种品德,也强调了玉身修养是金身修养的基础。    民间还流传一种“盘玉”赏玩玉石的方法,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赏玩,一边念想玉的美德,不断地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玉人合一,不仅玉器得到了养护,原本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盘玉如同茶道,是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和研究达到了一种高尚境界。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为一体,精神通灵。由此理解老子“圣人被褐而怀玉”的修养思想和实践,我们就可以恍然有悟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