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谢文谈并购:买明天是最好的并购

[复制链接] 1
回复
7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30 10:3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文谈并购:买明天是最好的并购
浏览次数:118  发布时间:2007-1-18 15:51:00 

      如果第一份工作就是CEO,
  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很多判断是热血在主导。
  因为时间问题,
  互联网界真的缺少成功的并购案例。 
  
  Q:网络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十年历史,也经历了不少并购的事件,如之前的chinaren被sohu收购,易趣被eBay并购,还有最近卓越被亚马逊并购。这一系列的事件都引起了业界对于“卖掉公司”的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A:公司的收购和被收购其实古来有之(我们不妨把上市也看成是被并购的一种,因为它是企业被大众多个散户收购的过程),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商业运作模式。但是目前互联网产业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高度变化的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有很多不仅没有互联网界的从业经验,甚至连商业经验都没有,第一份工作就是CEO(众笑),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很多判断不是出于理性的选择,而是一种年轻人的热血在主导。这时候谈利益或者价值最大化都是比较难的。


  我认为互联网十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2000年,“怎么做都对”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收购与被收购都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就算有少部分的成功案例,被收购的一方也往往并不承认这点,而将之称为“合并”、“注资”、“增资”或者“扩股”;第二阶段是2000年~2003年,“怎么做都错”的阶段。在这几年中,大部分的收购行为仅是一种消极的兼并。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互联网行业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和壮大,可借鉴的经验已经比较多。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上市、吸纳风险投资、收购兼并以及自然成长,已经成为几个必然的选择。


  Q:那么如何判断并购行为的理性与否呢?而且在客观上,这些并购行为都对我国互联网界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

  A:并购行为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但因为动机和环境不同,肯定是有不同的效果和影响。我把并购行为分成四个种类:


  一是买收入,是为买收入而进行的消极并购。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报表考虑,收购一家正在获利的企业,以提升财务状况,例如新浪收购的几家短信公司都属于这种。这种为股价而战的行为更适合发展到中后期的企业,可以说利害参半,虽然效果显著,但如果操作不当,这样的并购行为就有可能把小麻烦收成大麻烦,并不太适合我国目前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二是买短缺,是缺什么补什么的收购类型。比如企业本身没有网络游戏这部分,但这一阶段又特别需要这块内容,出于成本等考虑,收购一家目前没有什么规模,但是有发展前途的网络游戏企业。这种做法相对是比较积极的。例如Sohu当时收购17173网,但Sohu之后没有对17173进行有效整合,因此也具有一定消极成分。


  三是买对手,是出于竞争角度考虑进行的并购,业内老二和老三联手,力量就超过了龙头大哥。例如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就是一种合并同类项的合并形式,这样的合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竞争程度,整合优势,也能够加大自身的竞争力。


  四是买明天,是我认为最好的并购形式,也就是自己扮演风险投资的角色,收购一些有发展潜力、目前没有什么盈利的小公司,这是一种买明天的并购形式。例如近期盛大收购无线游戏提供商数位虹,就可说是各取所需,必然会有很大发展潜力。


  Q:在并购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障碍又有哪些呢?

  A:虽然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对弈,对于买方来讲,这只是一种可选择的商业行为,是做好与做不好的区别,对于卖方来说却是一种生死的选择。所以从卖方角度考虑,在进行此类行为时,必须对市场现状、竞争环境以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一番理性的审视。


  而从买方来看,最看重的其实是卖方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人品和能力,诚信以及核心竞争力,然后才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谈到并购过程中的障碍,就一定得提到对于成功的理解。很多企业创始人把成功狭义化了,把被并购认为是一种失败,具有某种屈辱感。“我的公司”理念过于深入人心,把公司和个人的联系拉得太近,混淆了法人和自然人的概念,这是大可不必的。李嘉诚曾经说过,“我绝对不和自己的公司谈恋爱”,也就是这个意思。许多公司的创始人情结,是其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对自身的判断不足。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必然有某些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可能造成企业创始人过度的自信,认识不到自己的局限性。作为盛大的创始人,陈天桥不是一个“游戏人”,这决定了他会把自己的游戏公司看成是一个生意在做,而不像很多不那么成功的“游戏人”,把创立的游戏公司看成是一项事业。


  最后,就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有些事情,也许前几年做来不成功,现在做就成功了,这就是天时,对于企业的并购来说也是一样。


  Q:你举了很多例子都是不怎么成功的,那么截至目前,互联网界有没有非常成功的并购案例呢?对于少部分为了卖掉公司而做的公司,社会中又有怎么样的规范规则呢?

  A:谈到非常成功的案例,可能就是我2000年前收购联众的动作了(笑),那时候联众只有四个人,可以说零获利,但是在并购之后的几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填补了当时网络游戏的空白。


  其实因为时间问题,互联网界真的缺少这样的成功案例。因为一旦讨论到成功与否,就涉及一个判断的时间。一家企业要发展,至少需要三年,但是近期的收购案距今都还不足三年之谱,所以目前还无法判断。


  对于你所说的特意出售公司的情况,如果不是恶意的,那么有部分人确实在扮演企业“孵化器”的角色,他们从中获得自身的满足,这也是一种从商业角度进行的理性选择;如果是恶意的,我认为同样不足为奇。因为这种情况并不是互联网界的特性,而是人类的一种共性。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之前,都必须假定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的最大价值。


  Q:想了解一下和讯网未来的动向,尤其是收购选择方面的消息。

  A:我从去年9月15日上任,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和讯网目前处于一种相对健康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大财经”的模式,改版动作也比较频繁,从经营角度讲,也已经连续盈利9个月,可以说从收缩、到生存、到大发展的趋势已经确定下来,聚拢了一部分的人才,士气也得到有效提升。并购方面的消息我现在还不方便说,因为很多都还在操作阶段。

来源:http://www.self-edu.org (企业管理、管理培训)

沙发
发表于 2007-7-9 02:43:39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这样的交流很有深度和价值。,

值得学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