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品酒闲话之文人与官吏

[复制链接] 2
回复
6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29 09: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酒,大约在父系社会就出现了,据说在大汶口文化中就发掘出酿酒的器具。自此中国之酒文化源远流长,缤纷五彩。这有赖于骚人墨客的鼎力传扬,仰仗于礼仪之邦的“无酒不成宴”。且话文人之酒与官吏之酒。

古时著名文人墨客大都好酒,陈列于典籍之中,徜徉于市井之间,书香常伴酒香至,妙词时有醉态显。郑板桥字画当世一绝,渴求仰慕者踏破门槛,然先生好醉,若求字画,需费兰陵酒千钟。“看月不妨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酒可助诗兴画思。宋时俗文化的代表柳耆卿,常为歌伎咏,其词号称香软肥俗,加上酒兴,自有一番香艳欢娱在词中。“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嘉景。”酒可助艳事情怀。郑燮之诗把阳春白雪拉到酒里,柳永之词则更为酒增添了香艳味道。著名的文人中,论喝酒的名气与好酒的程度,大约李白和苏东坡有一比。一代酒豪苏东坡曰,“天下之好饮者,亦无在予之上者”。是以老苏“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而诗仙李白的诗中,大概是文人中言酒最多的一个了,世人亦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不过他喝酒不仅仅是为了诗百篇,更多的是借酒言志,浇平胸中块垒。由是观之,古文人之好酒,何也?盖因酒可让尔等挣脱羁绊,放开胸怀,妙语如珠,酣畅淋漓。

国人尚礼,《礼记》曰:酒以成礼。礼仪在政治社会中尤其彰显,而酒在政治社会中变成一种礼仪的媒介,峨袍冠带者酒宴之上推杯换盏,传情达意结盟誓约。唐朝有鹿鸣宴,乡试中举后,宴时歌《鹿鸣》;进士会试中第后则有“杏林春宴”,雁塔提名之时,新贵们要在长安城南慈恩寺旁的杏林游园饮宴。这些时候,举人进士们弹冠相庆,言“苟富贵,毋相忘”,频频举杯,由此常常形成派系,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互相提携生根发芽。酒不但是礼仪的工具,甚至还是夺权的战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把酒在上层社会中的功用发挥到极至,酒过三巡之时,安邦定国矣。唐天佑二年,权臣朱全忠趁唐哀帝年幼,欲独揽大权,杀戮宗室,宴请昭宗诸子德王等九王,九王不知是计个个酩酊大醉,被一一绞死。这位权臣就是后来的梁太祖。在酒礼的背后,也不但有功利而且也充满了血腥。

号称沉湎于酒色的帝王中,其实不好饮酒好皇帝还是多些。尝读一些帝王系列的书籍如康、雍、乾等,发觉这些皇帝大都不好饮酒,大宴群臣时,常常略饮一杯,表表心意,而让群臣尽兴,私下也很少多饮。宗室子弟在从小接受的是圣人典籍的熏陶,饱学大儒的教诲,自律上有亏欠的还是不多。能继承大位的太子,要求更高,自然对能扰乱性情的酒敬而远之。当然,事情没有绝对的,也有贪杯的宗室子弟。过量饮酒能让人发昏无知,在钩斗严厉的宫廷中,贪杯会导致亡命乃至亡国。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殇帝刘玢,骄奢荒淫,在一次大醉不醒的时候被图谋篡位的弟弟刘晟派人勒死,而篡位成功的中宗刘晟也是个好酒之徒,时常大醉,在一次大醉时,居然把西瓜放在伶人的头上砍,结果把伶人的头当西瓜砍了下来,这位皇帝也没当几年就病死了。

庙堂之上,即有贪杯好饮之徒,也更多谨慎少酒之人。在朝廷中混迹的大臣们,不敢畅饮,在皇帝赐宴上不敢放肆,回到家中在家宴里也谨言慎行,不敢放量。那些贪杯好酒之人往往是撮尔小臣,封疆大吏们对酒则敬而远之。教训是不少的,人皆知,醉酒之时,丑态百出,难成大器。诸葛亮有言,醉之以观其性,醉后人的本性往往难以遏制,做出后悔的事情。是以,酒虽好,以士大夫观之不可多用。

同样是酒,文人言乘兴,官吏言少饮。此意何谓?盖因官吏们是以酒为工具,而文人们视酒为朋友。工具善用可利前途远景,朋友善交可助文思趣事。吾等小民即非文人,亦非官吏,酒何以醉?醉何以醒?且放甘冽宴席前,举樽畅饮莫等闲,体味一道缤纷的人生吧。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沙发
发表于 2007-6-30 15:52:35 | 只看该作者
酒里有乾坤啊
板凳
发表于 2007-7-21 13:35: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