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由“黄光裕事件”看民企融资

[复制链接] 2
回复
11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21 02: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黄光裕事件看民企融资


民企融资难,说了多少年!好像成了一个中国的痼疾,难道我们果真没有解决方案了么?笔者认为不然,众多的金融创新案例正在挑战着这个命题,下面就是一个实例:

  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黄光裕完成了一项融资奇迹:他通过控制二级市场股价、缩股及特定持股比例等方法,成功地绕过香港交易所新的《上市规则》、公共持股率不得低于25%、商务部零售企业外资不得高于65%等重重政策关卡,完成了以小博大的交易:黄光裕将国美电器的94家门店以8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香港上市公司鹏润集团,此次收购以后,国美电器借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中国鹏润也更名为国美电器,其主营业务随之转向零售业,为投资者导演了一出好戏。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身价一飞冲天。在国美借壳上市之初,有人帮黄光裕算了一笔账,通过定向配发和两次可换股票据的发行,中国鹏润3年后的市值有望高达210亿元人民币,而黄光裕个人97.2%的股权也将坐拥204亿元资产。

  那么,这么好的融资模式,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运用么?当然不是,最少应具体以下三种条件:

  1)、这个企业应该是一家经营良好的企业。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美电器在大陆的成功运营是这次融资成功最基本的保证;

  2)、经营的业务应该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可想象空间。国美完善的网点平台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给了投资者足够的信心和期望;

   3)、非常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相关规则。从国美电器巧妙地避开香港交易所的新规定到娴熟地实现配售,可以看出黄光裕及其团队(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对海外资本市场的良好把握。

   这种融资方式的具体思路是:

  1)、提前控制海外上市公司(由于海外市场有大量的壳或“仙股”资源,收购成本及难度并不大,但要注意其可能被隐蔽起来的债务等关联问题);

  2)、国内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

  3)、用海外的公司收购国内公司部分股权,用换股的方式(当然可以用少量现金);

   4)、由于国内公司注入概念及业务所带来的强大号召力,海外公司股价将迅速走高,可以成功套现。

  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香港交易所今年4月1日生效的主板上市新规定:如果涉及控制权变更并触及“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界限的收购,将被视为新上市。所以此案例的重要意义在于要成功地说服监管机构,有关交易并非“反收购”,交易便不用列作新上市个案,可以避开繁杂的上市程序。

  当然,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消极方面,国美事件也不例外,甚至有一些未来难以逾越的导火索,处理不好,可能前功尽弃。比如:过高的持股比例(97.2%)与公众持股量不得低于25%、单一大股东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控制的股权不得超过75%的规定;以及如何成功套现等问题。而从最近黄的减持谨慎态度也看出他的无奈。如果企业经营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产生可怕的后果。

  所幸的是,财务顾问帮助黄光裕进行了一个设计,黄光裕持有国美电器(9月更名前叫中国鹏润)74.9%的股权,其余股权以可换股票据体现,但实质与股票并无两样。而经过两次配售失败后,9月底10月初,黄光裕配售了3亿股股票,最后以3.98港元成功配售,套现11.94亿港元。12月15日,国美电器在香港股市出现三笔交叉盘交易,共计2.2亿股,每股成交价都是6.25港元,涉资13.75亿港元。

  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融资道路并非坦途,但只要我们坚持发展,持之以恒,不断创新,那么融资自由之路一定就在眼前。

前段时间,朋友再做融资,就找了一大堆的融资方面的资料来强补,不过还管用。现在贡献给大家!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顺便点击“有用”那就万分感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5:09:41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0 00:55:14 | 只看该作者

归根结底是思想的创新和融资技术的创新

也是被钱逼得呀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0 22:25:36 | 只看该作者
牛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