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改革纵横谈 (一位末学对改革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11
回复
18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15 13:3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革纵横谈 (一位末学对改革的几点思考)
文章提交者:mpls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 12对于改革纵横谈这一系列文字的几点简单说明[ 改革纵横谈]
  • 11强国之路第三篇[改革纵横谈]
  • 10强国之路 第二篇[改革纵横谈]
  • 9强国之路第一篇[改革纵横谈]
  • 7汇改,一个难以突破的困局[改革纵横谈]
  • 6金融改革,“宁赠友邦,勿予家奴”[ 改革纵横谈]
  • 5外贸,世界工厂是荣耀还是应该悲哀[改革纵横谈]
  • 4应该提到政治高度来认识的三农问题[改革纵横谈]
  • 3国企、教育、医疗改革成为政府甩包袱的试验场[改革纵横谈]
  • 2股市,缺乏有效监管的游戏场[改革纵横谈]
  • 1房地产绑架C国[改革纵横谈]


    最近有多位网友给我说看了我的这个帖子后深有感触,希望我能够再多写一些东西出来。很感谢各位的关注,我考虑后最终决定再写一些。名字就暂定为 改革纵横谈,打算做成一个系列,主要涉及当前C国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中或是迫在眉睫需解决的,或是很重要。每一专题写一篇,长则几千字短则几百字,以表达清楚观点为目的。作为结尾,最后我会就C国的以后如何发展放在全球战略大环境下谈一点我的浅见。

    1、对网友的几句话。我由于要工作,也要求发展,所以只能在工作学习只余挤时间写,所以短则三、五天长则一、两周可出一篇。如果时间长了没写帖子会沉下去,下次上来就不好找了,所以如果你感到有3、5句可取之处,就请帮我顶下帖子。谢了。本帖目的主要是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并请方家指正。同时我引用的一些数字也不是百分百可靠,仅仅是用于例证一些观点,因为我不是专业做研究的,并没有第一手可靠的数据,但我相信我的数据至少不会有大的偏差.。
    2、我为了使帖子寿命长一些用了一些代称,基本上国名是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当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我称之为A国,与C国相邻的那个形状象个虫子的经济大国我称为J国。其它类推。
    3、送给版主编辑的几句话:我会尽量用代称并且表达隐晦一点。有时会涉及比较敏感的内容,如果触到了本坛子的高压线,请高抬贵手不要锁整个帖子,你可以屏蔽掉有敏感内容的这一楼的内容。我会及时修改,至不触高压线时再发上来。

                                        目录
    一、房地产绑架C国
    引子:
         这一场席卷全国的房地产高潮是以当前的土地税收制度为根源、政府为后盾、房地产商为主体、主流媒体和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鼓吹手,炒作者推波助澜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几年以后当我们梦醒以后、泡沫破灭后,我们必定会沉痛的深刻检讨这段历史!
    本专题共为为三部分,共8节
    1、税制改革加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不景气把地方政府逼上了房地产这趟高速列车
    2、 房地产商---这一场游戏的主角
    3 、国内外炒作者的推波助澜,加速了房价的飞升
    4、被地方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和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房地产的升温而摇旗呐喊
    5、利润有多高,泡沫就有多大
    6、房地产业的几个谎言
    7、最后清算的号角已经吹响
    8、谁为这场房地产盛晏来买单


    二、 股市,缺乏有效监管的游戏场
    引子 :
         股市、股民、股票形成了所谓的三股问题,三股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再造一个和谐的资本市场?是不是要象18世纪的英、法一样全部推倒重来?还是学习A国用严刑峻法来有效的监管资本市场?
    本篇2小节
    1、股市成为国企脱困的圈钱工具
    2、西方列强资本市场的发展说明,没有信托责任和严刑峻法监管的股市必将沦为赌场

    三、 国企、教育、医疗改革成为政府甩包袱的试验场
    引子:
        在9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财政支付危机,加快了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其核心内容都是政府“甩包袱”,所有社保问题的负担重心,逐渐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本篇2小节
    1、国企改革,既得利益集团在国退民进中狂欢
    2、没有配套措施的教育、医疗市场化改革


    四、 应该要提到政治高度来认识的三农问题
    引子:
          许多人认为农民贫困就是因为他们素质低、没文化、自然环境条件差等。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农民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于农民没有权利,源于主流社会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本篇5小节
    1、三农问题有多严重
    2、源于90年代后期的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运动,使农民成为这场房地产盛晏的最大输家
    3、主流社会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就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4、粮食由谁来制造
    5、农村土地私有化只会将三农问题拖入无底深渊

    五、 外贸,世界工厂是荣耀还是应该悲哀
    引子:
         “一只猪和一只母鸡合资开餐馆,鸡用自己下的蛋出资,猪用自己的肉出资,当猪肉割完后,合资还进行得下去吗?”

    本章共二部分,6节:
    1、C国成了世界工厂
    2、外贸出口大多是外资企业的出口
    3、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和管理
    4、利润的离岸化
    5、新八国联国入侵C国
    6、敢问路在何方


    六、 金融改革,“宁赠友邦,勿予家奴”
    引子:
         1994年至1995年,金融危机席卷了委内瑞拉、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诸国;1997年,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拖欠债务引发金融震荡,影响波及到遥远的巴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战争、洪水、疾病等传统灾害正受到更多的控制,而金融危机却仍然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本篇共两章,8小节
    1、银行成了地方政府政绩工程和国企脱困的提款机
    2、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
    3、实实在在的困境
    4、境外上市,“宁赠友邦,勿予家奴”,困境中求突破
    5、国家注资银行是治表不治本
    6、对于“宁赠友邦,勿予家奴”的反思
    7、金融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不得不察
    8、金融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七、 汇改,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局
    引子:
        1992年,在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对面,蜇伏着一群能量巨大却鲜为人知的金融投机家,他们来自一种叫做对冲基金的金融投资机构。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加上几个聪明的分析师就足以指挥一只数亿A币的基金,如果再加上几位优秀的交易员,这只基金就几乎可以制造任何风浪了。1992年,英国金融监管者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冲基金能量的时候,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领下,与英国政府展开一场面对面的决斗。对决的结果是英国政府一败涂地,索罗斯的对冲基金获利十几亿A币。

    本章共三部分,5节:
    1、汇率的经济学概念
    2、央行强行干预外汇市场,制造了投机者投机的机会
    3、认清A币的全球金融霸权本质和汇率也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
    4、难以突破的汇改困局
    5、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东南亚就是C国的今天

    八、 并不遥远的危机
    引子:
        “繁荣早已耗尽了自身的力量,可是为了避免一次大萧条,它的生命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
               ——索罗斯。

    本章共分三部分,8节,
    1、增长不等于发展
    2、是公平的市场经济还是权贵资本经济
    3、近十几年的改革进程其实是ZF信用丧失的过程
    4、对万亿外汇储备的再审视
    5、并不遥远的危机
    6、危机的引爆点
    7、危机何时来临
    8、全球地缘政治大环境下对危机的再思考

    九、 强国之路第一篇:从西方列强的兴衰看中国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引子:
         历史上有好多曾经光辉灿烂的文明都消失了。最早的古希腊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整个都只成了古迹。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下中国还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十几年前还是我们“老大哥”的苏联,现在已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和美国正在进行战略博弈,这是中国面临的基本地缘政治环境。

    本篇共2章,3小节
    1、工农是国家的政治基础,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占本国多数的工人、农民的生活持续恶化中崛起的
    2、英国人是美国人的老师,早期的美国人是今天中国人的老师
    3、聚焦于地区性守成,不谋求世界性扩张

    十、 强国之路第二篇: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
    引子:
          孙中山先生的一位朋友是印尼华人富商,有一天在朋友家做客很晚了才回家,但当地规定华人夜间不得出门,否则重刑。这个同胞只好雇了一名日本妓女夜行,结果印尼的警察看到后居然向日本妓女行礼问好。日本妓女地位虽卑,但她背后的民族是个强大的民族。华商虽然有钱,身份在国外还不如日本妓女。
    中华男儿当为国家哭,更应为自己同胞的国民性一哭。

    本部分共两章,5小节:
    1、一切向钱看不应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教育时不我待

    3、实事求是不应成为历史
    4、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问题
    5、改造国民性事关国家的兴衰


    十一、 强国之路第三篇:开明专制,末法之世当用重典
    引子: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乔治•W•布什

    1、开明专制
    2、为了实现民主,必须要先下山,然后再上山
    3、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最终实现宪政

    4、从西方列强藏富于民、以法治国来看中国法制化的必要性和可以选择的道路
    5、从经济学的角度试论当前主流经济学家的缺失
    6、开明专制,末法之世当用重典


    十二、 对于改革纵横谈这一系列文字的几点简单说明
    十三、 结束语:肩负起我们肩上的责任

          先破后立,前8章是破,后三章是立,同时我认为几点说明也是本系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后来放在了第12篇。最后以一段结束语收尾。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帖字的标题就定为 :改革纵横谈  

          注:本目录是最近更新,所以第一篇从第8页开始。



    声明:
    在本帖中我力求和各位一起打造一处公正、客观、理性、自由的讨论平台,在此谁都可以自由的讨论,只要不带有人身攻击的积极性讨论我都欢迎。我所发的帖子也是力求通过现象看问题,通过问题揭示本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一些朋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正常的讨论自然的带出来的结果,我做了一些预测。例如,有些朋友就多次通过短信要求我预测经济的拐点在何时,这也是我在第8篇详细分析危机爆发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房地产业今后几年的走势和股市今年的走势我做了预测。这些预测都是我思考的结果,这些预测也是做为讨论的目的而存在的。如果有些朋友认为有价值,当然也可以做为个人行动的参考。但也就是仅做为一个参考,自已的行动要自由思考后再决定,自已当然也要对自已的行动负责。可以说,由于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准确的预测是很困难的。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其说是在预测不如说是在猜测。所以,我的预测也是为了讨论的目的而存在的。如果有些朋友根据我的预测来操作房市和股市产生了风险,以后不要来此叫骂。看我的文章要有比较成熟的心态,否则的话还是不要看的好。
    为何要有这个声明?
    这是因为我这个帖子年前和近段时间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争吵。例如,年前某个小人针对我对股市的预测不断歪歪唧唧的搅帖;一位叫马列光的针对我本帖的言论单发了个帖指责我不负责任,并且说因我而降低了本论坛的水平。这既说明了本帖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反映了某些人不成熟的心态。同时,我也看到有些人在叫骂中科院的易宪容先生,说易先生对于房地产和股市的观点误导了他们,说实话,看到那些文字我就想笑。
    所以我再重复一次:我的预测仅作讨论而存在,如果据此操作产生风险请自负。没有这个成熟心态的朋友还是不要看我的帖子比较好,因为脑袋长在自已的脖子上,在我的帖子里,没有人去强追你思考和行动,也没有人能强追你思考和行动。  
                                                           MPLS于2007年3月23日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36:5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3&ID=1344911&page=1

    改革纵横谈之一房地产绑架C国


    引子:
    这一场席卷全国的房地产高潮是以当前的土地税收制度为根源、政府为后盾、房地产商为主体、主流媒体和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鼓吹手,炒作者推波助澜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几年以后当我们梦醒以后、泡沫破灭后,我们必定会沉痛的深刻检讨这段历史!
    本专题共为为三部分,共8节
    一、税制改革加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不景气把地方政府逼上了房地产这趟高速列车
    二、 房地产商---这一场游戏的主角
    三 、国内外炒作者的推波助澜,加速了房价的飞升
    四、被地方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和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房地产的升温而摇旗呐喊
    五、利润有多高,泡沫就有多大
    六、房地产业的几个谎言
    七、最后清算的号角已经吹响
    八、谁为这场房地产盛晏来买单

    房地产绑架C国  之一

    前几天坐公司班车下班路上,听司机师傅和一个同事谈本地房子,同事说现在没钱买,想等一两年。司机师傅说了一句话让我无语:还等一两年,今年60、70万的房子,过两年就变成100万了.
    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C国的房地产这次超高速列车究竟要把C国引向何方?

    一、 税制改革加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不景气把地方政府逼上了房地产这趟高速列车

    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就是把国税和地税分开收缴,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和缩减不断增加的地方开支.目的是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分开.当然,按照他的话讲,有些地方开支是不正当的.在此之前,C国的税收作的极差,偷逃税成风.有很多地方甚至只能拿到应收税款的50%,以至于依法纳税作为一个口号叫得全国人人皆知.那时候,不论中央和地方,大家都很紧.都没钱.中央政府也没有现在这么牛。
    分税制后,中央将大部分易收税源掌握在手中,而把难收的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抽税的税源交给地方.从此,中央财政充裕,地方财政吃紧.而地方开支却不断增加,。此外,沿海经济优势日益明显,地方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为了增加收入,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的增加收入。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乡、村两级财政面临崩馈面对严重的财务危机,庞大的地方政府无计可施,无奈的将一个一个的税源消灭.乡镇企业办不下去了,国企卖光了,矿山承包了,终于,这把刀砍到农民身上了。那就是地方政府卖地、经营城市运动。
    房地产狂热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1998年。在那一年,受困于亚洲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的急剧失速,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拉动内需的政策。C国人民银行在当年四月颁布了《C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次年二月,C国人民银行又接着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推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意义在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此时,中央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拉动内需的政策意图已经相当明显。此后C国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开始逐渐普及(对于银行来说,相对于百分之四五十以上的企业贷款不良率,房贷的质量非常之好),这使得一定的的住房购买能力出现了最多可以达到5倍的扩张(房贷最多可达总价80%的贷款)。
    当年朱XX做出这一决策时估计应没有想到此后的数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虽然达到了拉动内需的目的,但却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为以后的可能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不仅是财政权力,而且也是货币权力。由于批出的土地几乎立即就可以用作从银行抵押贷款。房地产业的增长显著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有人测算,房地产的产业拉动系数甚至达到1:2.86。在房地产最为炽热的上H, 2004年房地产直接拉动的GDP约为17%,间接影响建筑材料、家电等行业所带动的GDP约为3%到7%,合计共约20%。这使得房地产在上H支柱产业中的位置急剧上升。上H经济正在演变为地地道道的房地产经济。这个判断,对C国其他大中城市几乎一体适用。1990年代中后期之后全国房地产业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房地产就是GDP,就是政绩。

    另外,根据C国人大副委员长盛XX提供的数据,2001年到2003年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为9100亿元。而在1998年,这个数据不过区区67亿。由此可见土地出让之热。可供比较的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1998-2003年5年间,全国发行国债也不过9300亿元。这足以说明,土地,已经变成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房地产的税收更是属于地方税种,事实上,在许多地方,土地收入已经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如此诱人的暴利,难怪地方政府要对房地产业如蝇食蜜。

    二、房地产商---这一场游戏的主角
    C国房地产商人缺乏自我约束的短视和狂热,是有深刻的制度和经济原因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在玩自己的钱。很多年以来,由于共同利益的扭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个相当标准的利益集团。他们频频在媒体上曝光以引导公众预期,利用政策建议以影响政府决策。正因为政府与地产商的有这种合作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房地产商对当地税收及GDP的贡献,这也成为房地产商与政府博弈时的一张强有力的底牌,也一直就是房地产商人们乐观得接近疯狂的真实理由。
    房地产商由于普遍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房地产商的利润经常可以达到惊人的暴利水平,不过,按照一位投行经济学家的估计,房地产商的自有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400%。为何这么说?假如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如果是10,那么地产商自有资金可能只占2成,然后会有6成的银行贷款,还会有2成的期房预售回收的钱。所以,如此暴利,任何冷静的商人恐怕都难以自持。
    三 国内外炒作者的推波助澜,加速了房价的飞升
    1、自从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A国股市市值引领全球狂跌,同时又由于A国的联邦基准利率降到了超低的1%,再加上A国近几年因为战争拖累大开印钞机,所以至少数万亿计的游资开始撒向全球各地,从A国逃出的大量游资开始在各地寻找投资机会。C国自从加入世贸后外贸出口创纪录高速增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又由于C币的升值预期,自然成了游资的首选之地。如何炒作呢?以上H为例:
    上H地区有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在这个片区,土地供给没有了,在有限的土地上造有限的几栋房子。如果上H老百姓买郊区别墅的话,也会希望在市区里有一个小房子,不希望脱离市区生活。上H是C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自然具有炒作的概念基础。国外游资同时进来,一起囊括,一起炒作,第一阶段炒这几家,互相揭盘,我先购买,然后你也进来,然后一起退出,第四个人进来最高价格拉升,然后四个人一起退出。和庄家炒股颇为相似:第一家先进来,然后第二家再进来,第三家再进来,怎么套现,第四家进来到高位,前面三家一起套现,下一次换一家,你这次牺牲一点,下一次你第一个炒,大家互相配合。
    2、C国上游产业被寡头垄断,下游产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其实是官僚垄断资本的盛晏,民营中小资本的地狱。要想了解C国个体户的艰难,可以数数他们手中政府收费的发票。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有关调查,繁重的政府收费已使得个体私营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一些地方个体私营企业需要缴纳的费用有卫生费、劳动用工年检费(向劳动局缴纳)、土地发放费(向土管局缴纳)、耕地占补开发费、出外经营手续费、工商年鉴公告费、造地专项基金、发票结报费、市政押金、电脑票据工本费、土地设施管理费、房产抵押管理费等各项政府征收税费和基金多达375种。如些恶烈的投资环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个体私营经济的萎缩:今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民间大量的资金要么由于为了养老、买房、大病和孩子的教育而存在银行形成了巨额的存款,要么就是象温州的游资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结果撞到哪里那里热。房地产业的高利润自然引得无数民间资金如蝇食利。

    3、还有一股炒作资金,就是国内来路不明的资金,通过房地产把钱洗白,而在房地产业洗钱当然是首选豪宅,一幢豪宅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洗起钱来又快又干净。君不见各地的豪宅开发节节升温。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38:57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绑架C国  之二
    四、被地方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和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房地产的升温而摇旗呐喊

    在C国房地产的长期牛市中,地产商与地方政府一直坐在同一条船上,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伙伴关系。对这一点,地产商及地方政府同样清楚。很多年以来,由于共同利益的扭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个相当标准的利益集团。当今的C国,主流媒体都被各级政府控制,地方政府为了自已的GDP、为了政绩自然要控制媒体为房地产高速列车保驾护航。利益集团他们频频在媒体上曝光以引导公众预期,抛出万言的政策建议以影响政府决策。收买媒体和一些所学界有影响力的人为他们摇旗呐喊。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例证是,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出台之后,房地产集团的游说,对政府的后续决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更有一些无良知的经济学家成了利益集团的座上客,为利益集团攫取人民的血汗钱而吠叫,历史之轮是滚滚向前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人的心中自有一秤称,这些所谓经济学家N年后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下面是厉XX这个所谓的主流的怪论:
    1、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X国人购买两套房,
      2、X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
      3.X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4、12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X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5.X国股市很健康,早晚冲上三千点。
      6、X国应该持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因为不这样做,X国的GDP就要掉下来,就会有更多的工人失业。
      7.X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
      8.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
      9.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10.X国处于发展中阶段,重工业化是必经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势必难免。 但我们获得了收益。
      11.X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 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12.廉租房建设也可以通过发行彩票这种方式来募集资金。募集到的资金也可以以住房补贴的形式发给低收入者。
      13.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14.X国农民要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15.“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压力
      16.X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17.国有资产要就是一碗饭,要往上面吐吐沫。
      18.我们不能低估舆论对X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19.郎咸平很无耻!
      20.我知道我做的是得罪人的事情,会遭人骂的,但是我不在乎!!
    最新:下岗工人到农村去!

    五、利润有多高,泡沫就有多大

    对地价便宜的大多数中小城市而言,建筑成本是房价构成的最主要因素,譬如,30万元/亩的标准多层住宅用地,考虑其容积率、小区配套设施、规划概要等,建筑面积分摊的地价因素大约是180元/米2,房地产税费及管理成本再高也不会超过150元/米2,如果利润保持在国家鼓励的、合理的8%,那么面对顾客的终端销售价约为1000~1200元/米2左右,但现在此类地域的城市房地产价格大约在2500元/米2左右,所以说C国的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可不是空穴来风。
      在深Z、北J、上H,地价则是房价的主要构成因素,好的地块,每亩地价多是千万以上,在这样的地块只有建造高层、高档楼宇,才能把地价因素削减、消化下来,打个比喻,在北J,1000万/亩的地块,在三环以内,25层的塔楼,建筑面积分摊的地价因素大约是1300元/米2,加上1200元/米2的建筑成本,如果利润率为8%,那么面对顾客的终端销售价约为2800~3100元/米2左右,而现实中的价格为8000~9000元/米2,这里的地价,是参考以同地域中已经见报、公开招投标的地价,而实际情况是,不单是北J,全国其他地方,经营性的房地产土地出让绝大部分(95%以上)是协议转让的,就是说,是在没有竞争、不公开的情况下以一种你情我愿的形式出售国有土地的,其价格比公开招投标的地价低很多,有时连1/10都不到。房地产商由于普遍使用极高的财务杠杆,房地产商的利润经常可以达到惊人的暴利水平,按照一位投行经济学家的估计,房地产商的自有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400%。假如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如果有10元,那么地产商自有资金可能只占2元,然后会有6元的银行代款,还会有2元的期房预售回收的钱。如此暴利,任何冷静的商人恐怕都难以自持。
    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是所谓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宅的总价格与家庭年收入的比例。那么,什么样的房价收入比才算是合理的呢?世界银行的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而在经验世界中,美国的这个比例是3:1;日本是4:1。而在C国,这个比例是大约在10~15:1。任何地方的地价都不能长期脱离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上H的房地产价格比伦敦和纽约中任何一个的房地产价格都贵了3倍(谢国忠语)。”这的确是一个相当脆弱的气泡。
    2002年国庆秘密走访深Z其间,对“泡沫”一贯嗅觉灵敏的朱XX总理就已经对房地产提出了严厉的警告,他以简捷的语言告诫:“深Z的明天就是香G的今天”。但无论在意志上还是在时间上,即将卸任的朱都已经无法再完成一次可能在政治上引发巨大争议的宏观调控了。

    六、房地产业的几个谎言
    1、、近几年房价持续上涨,不少买房较早的人,身价随之上涨,自然喜气洋洋。这是典型的投资心态。社会上有一套房的家庭占了大多数,一般家庭不大可能在房价涨幅巨大后抛售后获利,因C国人“安居乐业”的观念根深蒂固,为赚钱而卖出房子再租房的做法是要有先进的投资观念的。所以不管自己的房子涨了多少,只要不卖,就不能实现这种收益。也就是所说的纸上富贵。所以,房价虽然涨了不少,可是对于大多只有一套房的家庭来讲,没有什么意义。
    2、、C国住房贷款是浮动利率,当利率变动时,从第二年初开始,实行新利率。人们买房时,一看一个月还款不过一两千元,小意思,完全可以承受。但现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2.52%(在2004年甚至低于物价涨幅3%),贷款利率6.12%考滤到通帐因素,实际利率为负值,但1979年来算术平均是6.58%。美国几十年来平均房贷利率为8-9%。如以后利率提高到正常水平,还款压力会非常沉重。如贷款利率是6.12,贷40万、20年,利息为48.96万,如果利率升至7%、8%、9%,则利息分别是56、64、72万,涨幅分别为14.38%、30.72%和47.06%。所以买房人应谨慎考虑利率风险,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C国人多地少,所以房价应上涨。C国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2人,日本、韩国、印度、越南、德国的这个数据分别为336、478、338、238、230。即使沿海的13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口密度也不过每平方公里407人,与上述几个国家相比并没有本质差别,如按适宜居住的面积计算,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低于日本、韩国和印度,如日本山地、丘陵占3/4,按适宜居住的面积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超过了1300人每平方公里。另如考虑我国城市人口大多居住在多层和高层建筑里,而德国和英国人口大多居住在低层或独栋住宅里,我国人均居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要远小于德国和英国。所以虽C国人多,但地并不少,人多不是房价肯定上涨的理由。
    4、房价只会涨不会跌。也许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比如50年,不考虑通货膨胀,房价确实只涨不跌。可是长期看涨,并不等于只涨不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只涨不跌的,不管有多少看起来充分的理由。日本是个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而且三分之二是山地,所以当年举国上下都认为房价没有理由不张。结果最高峰时,东京及周围三个地区的理论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国家的地价与在纽约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净资产值之和。结果日本从1990年起房价连跌14年,跌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拖累了整个日本经济。
    5、房子买入后就一劳永逸。根据C国法律,业主对房屋建筑拥有所有权,但是对于住房的土地,并无所有权,最多只有70年的使用权,而且从开发商拿到土地之日起算,。
    6、上H是国际化大都市,房价只涨不会跌。A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仅有纽Y、芝加G、洛杉J等区区几个国际化大都市,上H在亚洲有些名气,在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上H曾与韩国的丽水争办2010年世博会,丽水既然申办世博会,当然不是一个差劲的城市,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丽水这个城市?韩国大邱的地铁不知何时建成,但1995年地铁发生纵火事故,可见1995年之前就建成了。可是C国有多少人知道大邱这个地方呢?而上H地铁95年4月才试运营。所以房价应与东京等地看齐的说法不过是别有用心,愿者上钩的谎言罢了。

    7、C国经济发展,收入提高,房价也应涨。不错,C国这两年收入提高较快,如上H,2003和2004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867、16683,一年增长12%。可是房子不象一般的消费品,是要用一二十年的积蓄来购买的。所以房价涨幅应大大低于收入增长。
    8、土地紧缩后,土地供不应求。事实并非如此。如“土地供应不足”传闻较多的北J,国土资源部介绍,北J2004年经营性项目土地使用权入市交易共成交了71宗土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2%;成交土地总面积437.71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3%。北J市仍有约5900万平方米的存量房地产土地有待盘活。开发商制造这种真实的慌言,不过是想让消费者接受高房价。
    9、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会托市。日B政府不比C国某一地方政府有钱吗?就是香G政府,也远比C国一些地方政府有钱?当日B与香G的房价持续下跌的时候,难道日B与香G政府希望房价下跌吗?商品的价格涨跌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房价下跌的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政府是无能为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5 13:40:17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46:02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绑架C国  之三

    七、最后清算的号角已经吹响

    1、2005年3月16日C国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2、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该份文件强调:“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并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价格,这个通知被人们称为“国八条”

    3、2005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的评论员文章,呼应“国八条”,并公开阐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看法。此后至今,国家喉舌新H网、人民网多次发表相关调控房地产文章,各主流媒体风向开始明显倾向于调控房产。
    4、随着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31号文”)的出台,以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开端的新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至此基本构建完成。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甘XX在9月8日的加强土地调控专家座谈会上表示,31号文中的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这些措施,核心是要调整中央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逐步减少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用地中的经济利益驱动。
    5、随者C币的渐近升值,热钱再进入后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升值到某个临界点之前,游 资会渐渐撤出.
         C 国房地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相当之高,所以中央政府在历次调整房地产的政策取向上都是小心翼翼。其实中央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想让房产价格大跌,而只是想踩住房产上涨的阀门,中央在调控中进退两难的心境,房产商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每次调控都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和房产商的一次博弈。正由于中央在每次调控中投鼠忌器的迟疑,使地方政府和房产商摸准了中央的底牌,这也成为房地产商人们在每次调控的短暂停歇后又开始接近疯狂的真实理由。上H的老大陈XX的双规表明中央已经渐渐胜过地方军。市场的力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中央可以控制调控政策的尺度,但人民的心理预期是政策所没法左右的,当市场中空方的预期胜过多方的预期时,房产雪崩的日子就将来临。

         有句话说得很精辟,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所有的资本都将争先恐后地出逃,对经济的打击,用十年衰败来形容都不为过,看看现在的北海、海口,就明白什么叫元气大伤,92、93年全国有多少热钱在那里博杀,而今天,还在为十年前的事打官司。违背了城市的自然发展规律,吞下的将是漫长的苦果。

    八、谁为这场房地产盛晏来买单

         2005年4月披露的一份由上H团市委编写的《上H青年调查报告》显示:住房问题已经上升为上H青年心目中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其他诸如就业,社会治安等历年排名靠前的问题都退居其后。“居者有其屋”对于普通老百姓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另一方面,似乎所有的购房者都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暴涨而成了赢家。但众所周知的是,C国今天的购房者几乎全部都是以银行按揭的方式付款的。这意味着,如果长期利率上升或房地产价格暴跌,甚或这两种坏情况同时出现,这些购房者就马上可能沦为“负资产”一族,虚拟的赢家顷刻之间就变为实实在在的输家。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香G,回归前夕,港英政府突击花掉历年积攒下来的钱,用来修地铁、造大桥、建机场,经济十分火热,房价炒得如此之高,最后民众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买房还是搞投资了,几乎每一个港人家庭都加入按揭购房的队伍,并对后市充满信心,最后,击鼓传花把接力棒送到倒霉的那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风暴不期而至,再没有人来接棒了,不得已,宣告破产,把不动产交银行拍卖。在这一轮经济衰退中,损失最重的是香G的工薪阶层、也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他们大部分都贷款供楼,90年代中期,房价达16~20万港币/米2时,每当新楼盘推出时都有人几天几夜的排着几百米的长队,与我们今天的上H、杭州何其相似,然而,时间仅仅过了4、5年,在东南亚经济风暴的冲击下,当年的房价已跌到3~4万港币/米2,但当地人认为还没有跌到位,在远郊,类似于乡村别墅的新建村屋价格已跌破万元大关,可以想见,普通老百姓损失多么惨重,钟镇涛破产了,梅艳芳、陈慧琳等艺人损失了数百万至上千万。

          屹今,C国房地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相当之高。根据央行《C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报告,C国房地产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比例由2000年的6%急剧提升到2003年的21%。在2004、05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在上H,2004年全部新增贷款中,有将近80%投入了房地产。房地产贷款中所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可能要比数据显示以及人们所想象的大得多。如此高的贷款集中度,一旦行业趋势逆转,必然会给C国脆弱的金融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冲击。但实际上,房地产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例相当之高, 而这些贷款的风险绝非短期可以看出。正是源于此,所以中央政府在历次调整房地产的政策取向上都是小心翼翼,而且是调整的重心多落在买方而不是卖方,由此可见中央投鼠忌器的迟疑。

         C国农民的身影仅仅只是在被人雇佣彻夜排队领号的时候才出现过。这个局外人,可能正是房地产中最大的输家。由于C国现行的土地法律,C国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丧失的土地利益相当巨大。地方政府以低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然后以几倍甚至十数倍的价格转手,而这些利益大多被注入了C国农民无权享用的城市基础建设中,或者被腐败官员中饱私囊。统计表明,1980年代之后至2004年,农民承包地被征用总数达到9800万亩。保守的计算,如果每亩地农民丧失财富5万元,那么农民这20多年在土地上丧失的利益就达到5万亿之巨。与这个数字相比,1949-1978三十年间农民由于价格“剪刀差”所失去的7800亿元,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东北一位省长在一次公开的场合痛斥某些政府官员经营城市化运动大造形象工程时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的城市象欧洲,而我们的农村却象非洲。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游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和投资的增长。这不仅仅包括建材、水泥、装修业、钢铁业、电解铝和氧化铝等行业,甚至进一步推动了更上游的电力、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和投资。周边高度相关的石化工业也得到推动。于是,C国以国有国僚垄断型企业为主体的基础行业出现了普遍的扩张,价格出现了飞涨。房地产上游产业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处在全面竞争的下游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工业出现了困境,利益空间被极大压缩。这是由于,基础行业基本是国家垄断资本,而这一领域的涨价在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那里,由于高度竞争和市场过剩,原料和能源的涨价并不能通过涨价而转移到消费者那里。这使得C国的中小资本在跨国垄断资本和官僚垄断资本的双重夹击下,举步维艰,这同时也使他们原来支持改革的思想发生变化。
          所以,这场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房地产业盛晏已经绑架了中央、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全体国民、绑架了国民经济!!
          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2010年世博会公益广告牌,上面是醒目的世博会主题宣传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不禁要为一问,以地方政府为主推手的这一场经营城市大跃进运动是否真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何时才能真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僻天下寒士具欢颜”!!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48:16 | 只看该作者

    改革纵横谈 之二股市,缺乏有效监管的游戏场

    引子 :
         股市、股民、股票形成了所谓的三股问题,三股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再造一个和谐的资本市场?是不是要象18世纪的英、法一样全部推倒重来?还是学习A国用严刑峻法来有效的监管资本市场?

    一、 股市成为国企脱困的圈钱工具
             1997年15大以后,朱XX当选为新一届ZF总理,朱XX主政后提出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四字方针,力争三年扭转国企困境,当时国企最大的困境就是资金匮乏、没有盈利能力。为了扭转困局,中央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让国企上市筹集资 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ZF甚至动用国家喉舌直接推动股市上涨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市。这让那些有些历史感的人轻易联想到大跃进时期的疯狂。在C国一九九九年开始到二00一年七月结束的罕见牛市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肯定会作为丑闻记录在案,这就是“RM日报”在一九九九年六月发表的社论。这篇社论以欺骗的手法催促投资者进入股市,以营造社会虚幻的“财富效应”,并同时为国有企业解困。鉴于在这个时期,C国的权贵资本已经发育得相当成熟,C国完全可以将C国股市两年多的牛市定义为:权贵资本对社会财富一次规模巨大的洗劫。现在C国证券市场的泡沫仍然远离合理区间,但它套牢的资金已可以万亿计。股市数年来的低迷,逆C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行,为什么呢?在不成熟的政策指导下,C国股市透支了C国证券和金融改革的成果,透支了C国百姓的积蓄。据统计,2001年6月末,沪深两市的市价总值为53630.68亿元,流通市值为18866.36亿元。截至2003年9月末,上市股票由1137家(含B股)增至1362家,但沪深两市总市值却没有同步增长,仅有39080.79亿元,流通市值同样如此,仅12719.12亿元。也就是说时隔两年零三个月,股市总市值蒸发14549.89亿元;流通市值蒸发6147.24亿元。C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本作为保障,是困难的,而现在C国的资本和金融市场早已经透支了发展的动力,沦为吸食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吸血鬼。

    二、 西方列强资本市场的发展说明,没有信托责任和严刑峻法监管的股市必将沦为赌场
             什么叫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原始目的,就是在市场上集资,把不会做生意的普通老百姓的钱集合在一起,拿给职业的经理人来经营。而职业经理人拿到这个钱后,就要肩负起为中小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任。也就是说中小投资者相信并把自已的钱托负给职业经理人,让他们来为自已赚钱。但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如何保证职业经理人肩负起这个信托责任?唯一的方法就是制定严刑峻法,用重刑来监管市场,让经理人不得不负起这个责任。
             对比C国的国企股改,看看英国的国企股改,在撒切尔夫人当政时,英国ZF首先聘请优秀的经理人来经营国企,如果企业经营好了,实现了增值,英国ZF就把这些企业拿去上市,让中小股民来持有相应的股份。但C国的国企是如何股改的呢?是把差的、不赚钱的拿到市场上来骗中小股民!!

            C国股市今天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在英法美等国都曾经经历过。在1721年到1723年之间在法国发生了股市崩盘,叫做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英国的叫做英国南海泡沫。18世纪的英美欧洲股市也存在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银行钱炒股的本质。今天在C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欧洲三次金融危机之后,英国法国ZF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关掉股市,所以在泡沫法案的规定之下英国的股票市场关闭了100年,法国由于很多公司向银行借钱炒股票,所以法国ZF禁止银行这个词禁止了150年之久。
           《    A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描述了和1720年的《泡沫法案》中一模一样的现象,就是官商勾结、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把股价炒得很高,而导致了1929年A国股市大崩盘。总市值由当时的890亿美金跌到了150亿美金,可以说是A国帝国主义的末路。
           在欧洲股市崩盘后若干年,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出版了一部经济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国富论》。《国富论》讲得就是如何让一个国家富强:为了能够使国家富强必须让信托责任控制这个国家,实现还权于民、藏富于民,而不是为权贵阶级所控制,这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为了 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相应的一个新的法制系统来规范社会秩序,而不是为权贵阶级所控制。英法等国ZF研究并接受了这一思想,并把这个民间的思想成为主导国家政策发展的方向。这才有了C国今天看到的欧洲列强。
    而A国罗斯福ZF面对1929年的大股灾,制定了《A国证券交易法》。这部法律就体现了“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定要以民为本”,更具体地说必须要藏富于民的核心思想,利用股市来使中小投资者的财产得到保值增值。为了达到藏富于民的目标,A国以宪法而非一般的联邦法赋予证监会执法权力。按照法律规定,A国证监会为了保护中小股民,它可以调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其执法权力几乎是无限制的。为了达到保护股市、保护中小股民的目的,A国的证券法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其中有一条叫 辨方举证,。什么叫做辨方举证?人是假设无罪的,除非你证明他有罪,这成为了任何一个国家刑法判案的标准,这是C国所理解的法学常识,但是A国证券交易法是不一样的,当证监会监控到你有操纵股市的嫌疑后,就向你发传票,你除非证明你清白,不然就是有罪, 你如何证明?
          另一个案例是《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上世纪90年代,A国爆发安然丑闻,因财务造假而宣告破产,成为A国当时最大的破产案。加上其后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A国《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紧急出台,该法第一句话即为:“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A国总统布S称该法案是“罗斯福时代以来,有关A国商业实践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A国上市企业也抱怨,严苛的财务管理制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A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对C国企业来说,现在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法律,只有使用这样的法律才能重塑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才能构建健康的股市。这样才不会出现琼民源、蓝田股份、科龙电器等一批又一批的财务造假企业,也不会有这样大胆的房地产企业。
         很多人说股市是有风险的。短期有可能有,但长期看,股票市场如果不能保证中小股民赚钱,这个股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A国的股市从1930年-1980年50年间,股民每一年平均拿回8.3%的回报率,这就是股票市场给中小股民的财富,象这种股市才有存在的价值。A国每一个老百姓退休金都放在股票市场里面,为什么敢把退休金放在股票市场?因为有ZF在,有A国ZF的信用来保证中小股民可以赚到钱。
    今天C国的股市,社保基金竟然也可以入市!C国社保基金入市,必将摧毁百姓的财富,退休之后将无钱可退!!
          现在,ZF为了吸引国外机构投资人,出台了QFII,今年已经全面展开,股指期权也是箭在弦上。你认为他们是做长期投资的,所以现在把他们引进C国,可是这是A国ZF长期严加监管的结果,让你不敢操纵股价,操控房地产市场,监管才是这一切的根本。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把他们引进来,那就是更可怕的庄家,到了C国就可以呼风唤雨,操纵股价,是新八国联军入侵C国的金融市场!!看看今天的股指就是明证!!

    只有强有力懂得游戏规则的中央ZF,只有完善严刑峻法来监管市场的ZF,只有以民为本实行藏富于民政策的ZF,才能保证C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50:09 | 只看该作者

     改革纵横谈 之三国企、教育、医疗改革成为政府甩包袱的试验场

    引子:
         在9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财政支付危机,加快了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其核心内容都是政府“甩包袱”,所有社保问题的负担重心,逐渐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一、 国企改革,既得利益集团在国退民进中狂欢

           在90年代后期,对于已经不可收拾的国企,政府采取中小企放手私有化、大型国企保持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政策主张,但反对把国企完全私有化,而主张保留国家(官僚)资本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伴随着C国的经济改革,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集团,他们或直接掌权,制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或是利用自已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游说决策者左右经济政策。这次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再一次成为利益集团的盛晏。某些无良知的经济学家为利益集团攫取国有资产发明了一个个理论,为利益集团的肮赃交易披上漂亮的外衣。国有资产就在国退民进的环境中迅速流失。
    按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国企做不好是因为体制不好,要想做得好就必须MBO,就把国有资产归为已有。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全部的推向社会,由社会大众负担。更有甚者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成为了劳模,还在台上来大谈产权改革经验!!

    二、 没有配套措施的教育、医疗市场化改革
            与国企抓大放小改革同时进行的是教育、医疗市场化改革。何谓市场化?市场化就是通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教育本身就是精英取向的供需不平衡的制度,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制度里面来搞供需平衡的结果就是你要花更高的学费才能进大学。结果就是没有钱的贫穷家庭的子弟,再也念不起书了!无论你多么的优秀,你无法进入大学。这就剥夺了农家子弟几乎是唯一的翻身机会。
    医疗市场化的结果是你去医院看病时,医院先让你交保证金,没有保证金一切免谈。随着医疗市场的放开,很多民营企业家打着医改市场化的招牌赚大钱,而成本却由社会上的病人来承担,这难道不是改革利益归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改革?虽然我们的政府也在努力不停的调低药价,但为什么药价总降不下来,越调病人越看不起病呢?在一个没有法治化建设的国家里,在没有法治化的游戏规划之下,你控制不住收费的标准,尤其是控制不住民营医院的收费标准。

          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是教育、医疗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没有这种配套措施,就随便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医疗改革。
           美国的大学教育收费也很高,但那是对于有钱人。但当你的收入低于某一个水平的时候,美国政府可以提供低息,甚至免息的学生贷款,还有学校和美国政府提供的面很广的奖学金!学生可以大学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还给美国政府。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C国大陆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有人会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要想复兴,不是说收复了台湾便可以复兴了,除了那些丧失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会相信这种谎言外,理性者都清楚的一点是任何国家要强盛靠的只能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把教育当做商品投入市场竞争;把受教者当做榨取暴利的对象!无独有隅,C国开了先河!教育已成C国人不折不扣的国耻!

           不知道C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整个世界。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作为C国人,我为这个国家而感到羞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眼前是一片繁荣,C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适龄儿童没有学校可上?!以今天的C国国力难道不能使C国的每个孩子有学可上?!难道盖不起小学校,使每个孩子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吗?!
         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C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C国的教育状况。C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只占实际支出之教育总经费的 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C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非洲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李昌平的话便可最好的证明上面的数据,在一次访谈中,他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他自己是7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当时贫下中农管学校,收费很低,一年只收两块钱,虽然农民很穷,还能供孩子念书。当时老师的责任心强,和学生的关系也比现在好。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500元,上初中 1000元,上高中好几千,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政策也大有问题。一个是过度发展高等教育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政策上又不重视不扶持。另一个问题:大陆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政府搞了祸国殃民的教育产业化以后,广大贫困农民,中下层人民的孩子相当于被卡在教育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从1994年,C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我这里有两组数据,一个是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J14所高校的调查,那上面公布说,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J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农村来的贫困生孩子应该少一些,大城市的生源多一些。那么省市底下的院校贫困生就更多一些。C国的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有人根据数据加以对比,说C国今天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相当于民国30年代的贵族学校,在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师范院校都是不收费的。那时候很多贫困人家的子弟想要读书都只能读师范院校,例如毛ZD,就是因为师范院校不收费。但是现在师范院校也收费了。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那儿一年收费是3800元,很多常德那个地方很多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1200块钱。所以要拿出3800元来供一个孩子读书,根本是不可能的。她问他们的校长,怎么对待这些学生,他说:“我们采取了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允许他们读一年以后,休学然后去做工,然后再来读。”何清涟说,我国现在是劳动力严重过剩,连政府下岗的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工作呢?所以这个优惠政策等于没有。
       即使农村孩子想光着脚丫上学,政府也没有提供免费的学校和课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政策关系到C国的百年国运,现在的教育政策的影响,决非短时间内可以看出来。
                      教Y部,你有何颜面面对全国人民!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51:25 | 只看该作者
    改革纵横谈 之四应该提到政治高度来认识的三农问题

    引子:
          许多人认为农民贫困就是因为他们素质低、没文化、自然环境条件差等。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农民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于农民没有权利,源于主流社会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在贵州考察时发现一个现象: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里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的现实选择的。
    一、三农问题有多严重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要超过了我们口头上的重要性。近30年的改革,前10多年农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农民是改革的最早收益者之一,但农村在90年代以后的发展缓慢了,在有些地方就是停滞了甚至是倒退。农业设施,土地,农民的收入,农民的保障,农村的卫生等在90年代后一直在被透支着。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没有地方看病,农村面临着清洁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C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但不能就此让他们无依无靠。C国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我们一直说要扩大内需,采取的往往是增大基础建设投资,或者说增加公务员工资……,而恰恰忽视了改善农民工的权益。粮价基本没有变化,生产资料在上涨,在农民支出比例中占最多的教育和医疗费用一直在增加,而收入增加有限,他们有比富有人群更多的内需却没有购买能力。据资料显示,许多农村高利贷非常的盛行,而高利贷里面真正用于再生产的只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八十九的钱呢都是用于消费,比如说付学费吃饭医疗等。只有百分之十一到十三用于再生产,这种现象跟国民政府的未期差不多,农村的破败已经到了不可能不重视的地步。
    二、源于90年代后期的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运动,使农民成为这场房地产盛晏的最大输家
           在这场房地产盛晏中,C国农民的身影仅仅只是在被人雇佣彻夜排队领号的时候才出现过,他们似乎只是一个局外人。由于C国现行的土地法律,C国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丧失的土地利益相当巨大。地方政府以低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然后以几倍甚至十数倍的价格转手,而这些利益大多被注入了C国农民无权享用的城市基础建设中,或者被腐败官员中饱私囊。统计表明,1980年代至2004年,农民承包地被征用总数达到9800万亩。保守的计算,如果每亩地农民丧失财富5万元,那么农民这20多年在土地上丧失的利益就达到5万亿之巨。与这个数字相比,1949-1978三十年间农民由于价格“剪刀差”所失去的7800亿元,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近年来由于土地问题导致的农民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
    三、主流社会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就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1、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理解C国的问题,必须首先理解的C国的权力。C国是一个以权力为轴心的分配体制,占有的政治权力越大,控制的经济资源也就越大,在分配体系中的地位也就越有利。无疑,C国农民处于这种分配体制的边缘之边缘。在这种体制下,C国农民不仅受到力量强大的城市利益集团的排斥,也同时受到深入农村的行政体系的剥夺。C国农民人口虽然数量庞大,但天然的分散性使他们很难凝聚成有力的压力集团。这决定了,一旦遇到经济紧缩,C国农民将成为最早和最大的牺牲品。在这个意义上,C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实际上是测试C国经济景气程度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以政治权力为轴心的分配体制,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这种分配压力转嫁给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和农村。C国农民一直是C国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这种被动的承担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愚钝,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远离权力中心。这种困境的最新一个例证是,作为C国最弱势的产业,农业却在“入世”谈判中作出了高于许多国家的开放承诺。
         90年代中期之后,C国农民的生存状况的显著恶化反映的其实就是C国城市经济的危机,它只是城市经济不景气的一个结果,而决不是原因。这种转嫁,通常通过两种途径来释放,一种是城市对农民进城的制度性排拒,另一种则是通过农村基层官员传递的行政权力体系的分配压力。在也许是C国最著名的乡官李昌平先生的书“我向总理说实话”中,我们已经看到,C国农村的“权力私有化”进程已经走得何等之远。
           这就是为什么,在C国领导人不断强调农民问题的危险性、不断呼吁舒缓农民困苦的同时,农民问题却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盘据在城市的权力资本或许会对城市贫困阶级的诉求作出妥协,但很难对农民的利益作出理性的回应。这么多年的经验表明,通过C国农民日益严峻的生存困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判断,C国的危机已经开始,它正在以一种被有意遮蔽的形式向C国的城市加速蔓延,而我们中的多数人还在伟大复兴的梦中。
            随着权力资本的日长夜大,以及权力资本所支配的掠夺体制的高速运转,与农民同时被抛入困境的是C国的城市贫困阶层。一般的估计,C国的城市失业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走进C国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人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成员在遭遇失业的困扰,已经有很多家庭出现了老人们用退休金供养下一代的反常情形。
    2、 都是C国的公民,在占有财政资源方面,标准是不一样的。农村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农民自己集资的,当然国家也有财政支持,但那是杯水车薪。例如,农村的学校是农民自己集资建的,农村老师的工资是农民自己开的。城市里的学校是国家建的,城市里老师的工资是国家财政开的。C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覆盖农民的。就业制度:很长时期,政府谈就业、失业问题,只谈城里人,农民不在这个话语里。直到今天,劳动法能保护的还是城里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北J、上H这样的城市依然还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户籍制度:长期以来C国存在着二元化户籍制度,伴随着这种户籍制度的是就业等许多的不平等制度。
    四、粮食由谁来制造
             90年代后期的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运动以及招商引资、兴办开发区热,使农业用地急剧减少,C国近几年每年因此要损失耕地近二、三千万亩。C 国现在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几年C国已经从粮食出口国转为了粮食净进口国,每年粮食产量和需求量的缺口是几千万吨。在今天的市场结构中,C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低廉产品的供应商。C国服务于美国的供给是没有弹性的。而美国自始至终掌握着全球粮食供给的大权。现在粮油方面的通货膨胀的前奏已牵动了每一个C国人的目光。C国钢铁、水泥产量“勇”夺全球第一。现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的投资增长居高不下。远比C国土地丰富的阿根廷曾经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我不禁要问:在C国制造出大量钢铁、水泥的时候,C国的粮食谁来制造?如果出现1960年那样的自然灾害或者外部环境有不利的变动,抑或两者同时出现,那么谁来养活C国人民!!??
    五、农村土地私有化只会将三农问题拖入无底深渊
            04年3月1日生效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30年、50年不变。50年就是两代人,先出生的人把土地都承包光了,政府也不给第二代、第三代人任何的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包含,让他们如何生存?
          农村土地私有化,美其名是可以形成土地兼并,可以增加经营效率,这是重倒每一个朝代的覆辙,每一个朝代的经济措施都是同样的建议土地要兼并。企业家是C国这个社会极为紧缺的资源,当你把农民土地买断后,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是除了农民企业家象刘永好等少数外,农民拿到一大笔钱可以成功的概率接近于零。接下来他们的钱要么是花光了,要么就是在投资中被骗。以前还有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连土地也被兼并了,他的钱也被骗光了或投资失败了,出路在哪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C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8成。让我们看看C国秦、汉以来两千年的C国历史,结论是,除了外族入侵,基本上C国发生天下大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无业可就,从而揭竿而起。
           所以,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52:27 | 只看该作者

    改革纵横谈 之五外贸,世界工厂是荣耀还是应该悲哀

    引子:
    “一只猪和一只母鸡合资开餐馆,鸡用自己下的蛋出资,猪用自己的肉出资,当猪肉割完后,合资还进行得下去吗?”

    本章共二部分,6节:
    一、C国成了世界工厂
    二、外贸出口大多是外资企业的出口
    三、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和管理

    四、利润的离岸化
    五、新八国联国入侵C国
    六、敢问路在何方

     

                           外贸,世界工厂是荣耀还是应该悲哀  之一

    一、 C国成了世界工厂
             C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持续高速增长,1978至2004年,C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4.9倍,年均增长16.74%,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2005年是C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四年,这几年C国进出口增长幅度每年都达30%以上。C国2005年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顺差额为2004年全年319.8亿美元的3倍多。今年1-10月,C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00多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顺差无疑将再次加大C币的升值压力。与出口相对应的是C国的出口产品逐渐占领全球,特别是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市场。据说在许多欧美超市里C国的日用品随处可见,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C国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或者说是世界工厂的概念。

    二、 外贸出口大多是外资企业的出口

              C国已经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C国加入WTO以后,国际上制造业资本大举迁往C国。C国对外出口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但C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外资企业的出口增长。如2004年,天J的314家外资企业出口总量为99.4亿美元,占天J出口总量的99.1%。而103家内资出口企业总计出口234万美元,占有量不到1%。

    三、 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和管理
            在C国开放历史中,引进先进管理与技术,一直就是C国开放政策最核心的理由之一。但在经过了将近30年的开放之后,C国企业除了被固定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之外,似乎并没有学到多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九十年代以来,C国允许另外一种外国直接投资模式出现:即从中外合资转向外国独资。现在,外商独资企业占在C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5%,而且它们主导了C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与合资企业相比,独资企业更不愿意向C国企业转让技术,为了占据C国市场的更大份额,它们极力对自己的技术保密。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美国的可口和百事可乐在C国的合资企业仅仅是美国本部的装配厂,可乐的压缩原液都是从美国本部运来的,你永远没法掌握他的配方。
           不容否认,C国企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不多,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中,C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下游,企业自身成长的条件很脆弱。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指出,过去我国“拿市场换技术”的做法被证明是失败的,市场是被拿去了,但没换回技术。国内的企业只有掌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利润分配,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产品推出和淘汰的时间表,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就目前而言,外资是拉动C国GDP高速成长、提高C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跨国公司在最优惠开放政策吸引下大举进入我国垄断性领域的同时,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仍然被捆着手脚,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这样的“不平等”竞争如果再持续10年20年,岂不就重蹈了拉美国家的覆辙?C国本土企业将被彻底固定在利润最微薄的价值链的最底层。下面的数据可以直观告诉我们价值链最底层企业的依附境遇究竟是怎么回事:03年C国出口了53亿双鞋,但C国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仅仅是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利润都被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厂商所获得。按照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C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在C国本土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逐渐被逼至了附加值极低的世界价值链低端的同时,外资却占据了C国附加值极高的价值链的出口高端。

    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53:17 | 只看该作者
    外贸,世界工厂是荣耀还是应该悲哀  之二

    四、 利润的离岸化
              美国《华尔街日报》下面这段报道,再形象不过地提示了外商在华投资的另一面,其特征便是利润的离岸化。“Wanda无线鼠标是罗技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Wanda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负责营销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这里450名员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苏州装配厂4000名C国工人的薪水总和还要高出很多。C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对外开放市场,国际垄断资本高度控制受资国的经济,并形成大量的利润转移。国际垄断资本把大量利润带回母国,导致受资国经济剩余所剩无几,从而出现受资国“增长而不发展”的怪现象,这便是“拉美现象”。
              有数据表明,外企在C国平均亏损达51%-55%,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对此,国家税务局官员认为,亏损企业2/3属于非经营性的原因,意在避税。保守估计,C国一年流失的外资企业税收已达300亿元。外资企业账面亏损目的就在于避税。目前外企避税主要有6大形式:购销两头在外,通过“高进低出”将利润转移到境外;虚增投入固定资产设备价值提前收回部分投资额,且虚报企业年度折旧费用,使企业迟迟未能进入获利年度;以支付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等特许权使用费、销售佣金、回扣等形式将利润汇出境外;集团内部实行上、中、下游产品的多环节提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以支付网络维护、广告、咨询等劳务费用转移利润;利用资本弱化,通过关联企业资金融通提供贷款支付利息或不收取利息等形式转移企业利润。
              C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价上。然而,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中,我们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环境成本,透支了C国的环境成本换取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出口为什么低价的一个原因,企业不用考虑环保、不要考虑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也不用考虑农民工的健康。 2001-2005年,C国发生数以千计的矿难,伤亡人数数以万计。C国的GDP是建立在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上,是建立在廉价的能源和资源基础上,而这又是建立在大量的工人的鲜血和低工资上,他们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他们死亡的代价往往仅仅是几万元的补偿而已。
             在中国所有城市中,FDI雄踞首位、GDP 排名全国第四的苏州市,在多项衡量居民富裕水平的指标上落后于远处中国内陆的成都市。中国FDI在增进本国人民福利水平上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土地、自然资源可能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收益都在通过外贸在源源不断地外流。把财富带走,把GDP留给中国,这就是FDI的另外一面。
             而一旦外资大规模撤离C国,那么除了土地和工人,C国还能剩下什么?!

    五、 新八国联国入侵C国

               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使以加工贸易和简单生产装配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发展,C国的装备工业及其研发能力,逐渐被边缘化或者被摧毁。外资大量进入,还逐渐形成了对C国社会资产的拥有和控制。由C国并购研究中心出版的《C国产业地图》一书指出,C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C国28个主要产业的三资企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更为严重的是,除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呈加速趋势。从发展趋势上看,外国零售企业已经从进入期转向全面、快速的扩张期,无论是实际开店数目,还是计划开店数目都大大快于C国商业流通企业,并且单店规模也远大于C国企业。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C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而高端市场已经失守。随着外资从高端市场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这难道不是经济上的八国联军入侵C国吗??
            21世纪是物流的时代,没有物流将无物可流!!流通渠道的丧失必然导致对产业控制权的丧失。可以说,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据我国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控制我国的流通渠道,C国的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拉动C国经济这架高速列车的有三匹马,一是内需(现在已死);一是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投资,这支引擎的作用在渐渐减弱;最后是外贸。C国进出口额现在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0%多(世界各主要大国一般在约20%左右以内)。这么高的比重暗示着C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极高,外部环境一旦有变,拉动C国经济增长的另一匹马必将失去前蹄,C国经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六、敢问路在何方
            只有降低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比重,建立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才能使国家与民族经济长足发展,也才能防范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某种产业技术更新换代时,国内企业便有机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例如移动通信的3G。政府应该下大决心调整产业政策,尽量保护本土产业。对于C国已经取得了制造规模优势并形成了配套产品布局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领域,国内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国外技术上,有能力的企业应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进而建立以C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这才是发展民族产业的王道!!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3:54:21 | 只看该作者
    改革纵横谈  之六金融改革,“宁赠友邦,勿予家奴”


    引子:
          1994年至1995年,金融危机席卷了委内瑞拉、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诸国;1997年,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拖欠债务引发金融震荡,影响波及到遥远的巴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战争、洪水、疾病等传统灾害正受到更多的控制,而金融危机却仍然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本篇共两章,8小节
    一、银行成了地方政府政绩工程和国企脱困的提款机
    二、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
    三、实实在在的困境
    四、境外上市,“宁赠友邦,勿予家奴”,困境中求突破

     

    五、国家注资银行是治标不治本
    六、对于“宁赠友邦,勿予家奴”的反思
    七、金融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命脉不得不察
    八、金融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金融改革,“宁赠友邦,勿予家奴”之一
    一、银行成了地方政府政绩工程和国企脱困的提款机
            1997年15大以后,朱XX当选为新一届政府总理,朱XX主政后提出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四字方针,力争三年扭转国企困境,当时国企最大的困境就是资金匮乏、没有盈利能力。为了扭转困局,中央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让国企上市筹集资 金。除此之外的另一个渠道就是通过银行获得贷款,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中绝大多数贷给了国有企业。90年代中后期以后银行贷款应有5成以上贷给地方政府进行经营城市运动、大造政绩工程。据资料显示银行70%的贷款是政府的贷款,另外30%贷款中的多数都给了国营企业支持脱困。这就是C国金融的二元化结构。当央行上调利率27个基点后根本达不到抑制投资冲动的目标,为什么?如果你是政府官员,央行上调利率27个基点后你会不会停止贷款?但真正受到冲击是民营企业和私营工商户,他们从银行贷不到款,多数从地下渠道贷款,虽然官方上调27个基点,但地下钱庄可能已经上调了27个基点的几倍了,因为他把未来央行调息的预期也加进去了!

    二、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
                1998年,受困于亚洲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萧条,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拉动内需的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配套政策,C国人民银行在当年四月颁布了《C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次年二月,C国人民银行又接着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推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意义在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此时,中央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的政策意图已经相当明显。有心人应该记得92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以海南为首的房地产投资过热,时隔五年,中央再次把房地产作为重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说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后C国政府不得已而为之。当年朱XX做出这一决策时估计应没有想到,此后的数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虽然达到了拉动内需的目的,但却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为以后的可能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屹今,C国房地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相当之高。根据央行《C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报告,C国房地产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比例由2000年的6%急剧提升到2003年的21%。在2004年,这个比例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在上H,2004年全部新增贷款中,有将近80%投入了房地产。房地产贷款中所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可能要比数据显示以及人们所想象的大得多。如此高的贷款集中度,一旦行业趋势逆转,必然会给C国脆弱的金融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冲击。但实际上,房地产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例相当之高, 而这些贷款的风险绝非短期可以看出。
           我们下面转个网易商业报道的文章中的虚拟案例:
       “年初我通过银行按揭贷款以10万元的首付在上海购买了一套价值50万的房子,一个月后我通过中介挂牌100万出售(有人问这么高的价你卖得出去吗?嘿,不瞒您说,我本来就没想卖!),2个月后我再借款20万元首付银行,通过朋友用按揭贷款以100万的价格自己买回了这套房子,还掉20万元借款和40万元的贷款后实际从银行套现40万元。随后我以这40万元作本金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了4套50万的房子,2个月后以同样手法从银行套现120万元。我再以这120万作为首付,按揭贷款购买了12套50万的房屋,2个月后再以同样手法从银行兑现360万元。这时房价上涨厉害,炒房者太多,50万的房子已经买不到了,我只得以360万作为首付,按揭贷款购买了28套价值100万的房子,2个月后我再以同样手法以200万的价格买回了这些房屋,这次从银行套现1680万。我再以这1680万作为首付按揭贷款购买了84套100万的房屋,2个月后再次以200万的价格买回从银行套现5040万。这时我已具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人脉关系,人也更加老练了,我自认为房地产的泡沫实际已经很高了,为了抓紧最后暴富的机会,我以同样手法又快速操作了三次,这时我手中已经拥有13个多亿的存款和3000多套房屋。从而在一年的时间内成为了亿万富翁,过起了富足的生活,刚毕业时的穷贫潦倒已如过眼烟云,自己也觉得仿佛生活在梦中。“那3000多套房子我现在根本就没有去管它了,已委托中介所全权处理(当然房价比200万已略微上涨),能卖掉当然最好,卖不掉就抵押给银行吧。如果您想要,我可以打几折出售,一切事情都好商量。”
          上面的案例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房地产公司,实际上许多都在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干这种事。正是源于此,所以中央政府在历次调整房地产的政策取向上都是小心翼翼,而且是调整的重心多落在买方而不是卖方,由此可见中央投鼠忌器的迟疑。
    三、实实在在的困境
             按照官方的估计,C国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六,但这个比例却遭到C国民间与国际机构的一致怀疑。一般估计,这一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左右,在全球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中很可能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的情况。C国国有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恐怕已经远远超出最高官员的估计,这种猜测正在越来越多的银行腐败案件中得到证实。一个流传颇广的例子有助于外界了解国有银行的真相:一位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到国内一家市级银行调查,他目睹的两件事让他难以置信:一是这位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大得可以打篮球”;二是办公桌上最高档的电脑上竟然有厚厚一层灰。对此,这位高级合伙人的评价是:这种银行居然还能存在,真是金融界的耻辱!!!

    四、境外上市,“宁赠友邦,勿予家奴”,困境中求突破
              在资金充足率上,为了保证银行具有抵御风险的清偿能力,《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资产充足率是指银行的自有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世界十大银行在1999年的资本充足率为11.5%,其中花旗和美洲两大巨头都达到12%以上,而C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据资料显示前几年只有4%左右。
              按照C国的入世承诺,06年12月C国的金融业将对外开放,那时C国的银行业将真正的在本土上面对世界列强的银行。如此低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清偿能力极差。在经过多年令人绝望的尝试之后,注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实现海外上市,似乎已经成为C国银行改革剩下的最后选择。因此从02年起国家开始大笔注资国有银行,但财政上又拿不出这么多钱,后来由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由四大国有银行购买,然后由财政部将每家买多少就注资多少。这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确实都增加了一大块。后来是剥离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共发行1万4千亿元债券,由人民银行担保,换来各家银行相应的不良资产。然后是05年央行用外汇储备给银行注资。拿出450亿美元一举将中行、建行变为自己间接控股的银行。外汇储备是什么呢?只不过是人民银行用人民币买卖外汇(主要是美元)的差额,有一亿美元储备,人民银行就放出了8亿多元基础人民币到流通领域,因此用外汇储备给银行注资,实际上也是人民银行多印钞票。只是到手的美元多是买美国国债,支持联邦政府运转去了。注资过程中中行和建行是用原有的资本全部用于冲销坏帐,人民银行再用外汇储备注资,结果本来是财政部代表国家持有两行的资本,全变成了财政部一股不持,资产管理公司汇金(央行说汇金是按照现代公司体制成立的公司,实际上汇金只是个央行控制下的皮包公司,没有人员编制,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公司章程等等),实际上汇金持有绝大部分股份,得以派出大部分董事。所以说,理论上纯粹的国有是不存在的,它已异化为由某个集团或某个部门所有。另外,国家财政部从二00一年五月至06年三月底,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注资十五次,共三万四千七百亿元,最近二次:06年四月初注资中国银行一千三百七十亿元;五月初,注资中国工商银行八百五十亿元。
             经过注资以后,不管实际盈利能力如何,至少帐面上做的好看了,于是C国国有银行从05年开始争先恐后地抢在06年12月前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抢搭海外上市的班车。其狂热劲头颇似上个世纪的大跃进运动。美国银行(BOA)以二十五亿美元投资中国建设银行,在这个商业谈判中,中国建设银行被折价成总资本二百八十七亿美元,不及政府几年来剥离坏帐的资本。如此贱卖的原因就是希望让美国银行进入C国国有银行,尽量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到海外上市募集资本。
            中央这样做隐含了一个假设:我们已经无法通过本民族的资源(无论是政治资源,经济资源,还是文化资源)来改革C国的国有银行,而必须借助于超越于我们民族的全球化资本力量。而这可能非常接近于真实情况。这正是C国金融以及C国全部改革的最大困局所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