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终得浮生半日闲,寥寂中看完了最近香港新出卧底题材的电影《卧虎》。自从《无间道》火过之后,卧底题材的电影反倒成了跟风追逐的对象。自然又是香港电影快餐高手王晶的杰作,现在严重怀疑王晶的创作能力!
影片中的情节已经毫无新意可言,只不过曾志伟暗恋的郭羡妮(女卧底)出场介绍,“我们做橱窗设计的,只能等别人下班以后才能来工作的,天晚也没办法了”,倒是让自己想到了很多!
香港的商业化已不用赘言去描述,但社会分工细化到这个程度,的确是让人值得思考。一般来说在内地,即便是在深圳,店面的装修风格如果是有装饰公司介入,基本也是按照老板的思路进行。大部分是自己喜欢一个什么样的装修风格,进什么的货物,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认为这样的风格是消费者喜欢的,这样货品是能让消费者买单的。但殊不知中间的调性是否搭配,文化是否冲突,细节上考虑是否周全等等。于是乎总是能看到浮华下的空洞。但专业分工的出现,则能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譬如开一家服装店:
首先,老板需要经营什么样的服饰,可委托专业的调研公司对市场进行一个周详的调查。于是可得流行方向、价格定位、装饰风格等等细致的数据。
第二、店面装修上,多听取不同装修公司的意见,综合众家所长,关键是细节的把握。取一家来确定主题装修风格。这样在大风格不变化的前提下,细节能得到很好照顾
第三、经营中,流程管理、服务标准化管理都可以委托专门的公司进行规划
第四、经营活化上,什么时候调整货品风格、橱窗设计调性等等都可以得到专业公司的建议。
……
诸如此类的变化,似乎在中国内地好像认为耗资巨大。流程繁复,怎么能这样经营呢?其实在网络的社会里,这些不再会太远。SOHO+社会分工+网络已经能让大量的个体人物成为未来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的,专业公司的费用是很昂贵,但职能的外包于专业的“个人”或团体,费用比较而言,仅比自己的员工高点罢了。
网络上已经出现了设计人员接“私活”的网站平台,为那些只用花费小费用、捞点零花钱的客户和设计师们找到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这仅仅是个开始。以后的营销、管理等等让诸多大公司花费上百万、上千万的项目会不会也变成一些专业团队或者是个人的表演舞台呢?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的太快!
既然世界都是平的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呢?
思考开始了,行动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