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企业史]苏门答腊的荷兰人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6 10:4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溯东南亚的石油开发,不能不考察荷兰人的行踪。从地理大发现后,荷兰人就在这里进行各种殖民活动。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当时就叫做荷属东印度。1880年,东苏门答腊烟草公司的经理齐吉尔根,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苏门答腊海边的沼泽地里可能有石油。他采集了一些样本送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去化验,化验的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测,轻油含量达到60%左右。此后,他放弃了烟草生意,全力以赴开发这里的石油。

齐吉尔根发现的这块油田,坐落在苏门答腊东北的丛林中。创业十分艰难,直到1885年,齐吉尔根才打成了第一口成功的油井,且产量极低,仅日产5桶。油田的开发虽然缓慢,但他并不气馁,通过各种手段,齐吉尔根取得了前任荷属东印度总督和前任东印度中央银行经理等人的支持,1890年,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同意即将成立的公司冠以“皇家”称号,荷兰皇家石油公司(Royal Dutch Petroleum Company)正式创建,总部设在海牙。齐吉尔根于公司成立后满怀高兴地返回东南亚,但突然病逝于新加坡。刚刚成立的公司,交给了让·克斯勒(J. Kessler)。

荷兰的克斯勒与壳牌的马科斯是同龄人,他早年曾在东印度经商。齐吉尔根死后,公司聘请他出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1892228,油田终于开始出售煤油。为了突出公司的皇家头衔,克斯勒把他们的煤油命名为“王冠煤油”。此后几年,克斯勒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整顿,在荷兰本土和马来西亚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了抢占市场,克斯勒请求荷兰政府下令,禁止马科斯壳牌公司的油轮停靠荷属东印度的港口。到1897年,皇家石油公司终于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美孚和壳牌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

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引起了美孚和壳牌的重视。按照美孚公司给洛克菲勒的报告中的说法:“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成就和快速发展是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在市场竞争中,公司之间划定势力范围、结盟、收购、重组这一套办法十分常见,石油行业也不例外。从1896年和1897年,面对荷兰公司的竞争,英国的壳牌公司找上门来,提出要收购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而荷兰人则提出,与英国人平分亚洲市场。谈判无果而终。英国人同荷兰人谈崩了,美国人又来了。美孚公司也向荷兰人提出建议,将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资本增加四倍,由美孚石油公司买下新增加的股份。这个提议差点被荷兰公司的董事会采纳,但是克斯勒坚决反对,他竭尽全力说服董事会拒绝了这个建议。三巨头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出三国演义,谁也不能一统天下,世界石油市场依然是三足鼎立。

1896年,30岁的记账员亨利·迪特丁(Henri Deterding)进入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在荷兰公司的发展史上,迪特丁的贡献比齐吉尔根、克斯勒更大。同其他人相比,迪特丁的意志更坚韧,头脑也更清晰。他16岁从阿姆斯特丹辍学后,就扎进了商海,滚爬摸打,炼出了一副商战筋骨。仅仅是坚持破冰冬泳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毅力。更可贵的是,迪特丁有银行工作的经验,对企业经营中的金融和战略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他到公司之初,是负责整个远东市场的煤油推销。受壳牌公司的启发,他说服公司,也采用油轮运输,以同美孚竞争。当荷兰公司的油轮开到苏门答腊时,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油井,为了保证向亚洲市场供货,迪特丁当机立断,决定油轮掉头购买巴库油田的现货以兑现订单。这种举措,使荷兰公司在远东赢得了市场信誉。

1901年,克斯勒心脏病突发去世,迪特丁接任了总经理一职。他果断决定,以结盟方式来成立一家新的石油公司,专门与美孚竞争。1903年,迪特丁创建了亚细亚石油公司,由英国的壳牌公司、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巴黎分公司共同控股。此后,亚细亚公司在亚洲迅速打开了局面,成为美孚的劲敌。包括中国上海的老一辈,几乎都听说过“亚细亚火油”的名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