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冰火两重天的布拖行

[复制链接] 49
回复
66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26 23: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一去了四川布拖,去帮百蹊助学去做贫困儿童调查,布拖是我去调查的第二个地方,去之前看了很多当地的介绍和调查功略,说真的,心里不打鼓是假的,我没有尝试过负重背大包爬山的滋味,没有被跳蚤咬的满身包的经历,没有拿着脏兮兮的勺子轮番喝汤的经历。。。。。。

 

其实,这些都不可怕,我最怕自己回来之后,会陷入忧郁期,怕真正亲眼看了小说中的贫困情节而不想去面对现实的人群和生活;怕自己变的愤青;怕自己变成祥林嫂。。。最后还是决定要去,估计以后没有机会和这么多人一起去布拖了。

 

收拾行李,买药物,买给两个师傅的礼物,忙来忙去,心里没有一丝出行的快乐,反而有些难以说清的感觉。

 

4/28早上出发去成都,到缘来客栈见傅寒大哥,在缘来客栈里面喝茶聊天,见到了风儿和小鬼,不谈助学、不谈未来、不谈理想,只八卦出行的好玩的事情。

       4/29和茉莉师傅他们汇合,4/30先从成都到西昌,从西昌到布拖…,路很难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52:10 | 只看该作者

布拖县拖觉镇位于布拖县南面30公里处,为布拖县五个片区之一的拖觉片区中心,在整个布拖属较为贫困的地区,布拖县最贫困的地区为衣某片区。

觉片区辖71镇,一共40个村子,39所学校,共4556个孩子就读,118名正式教师,93名代课教师。整个布拖县一共只有四所初中,一所在县城,三所在乡镇,衣某片区至今仍然没有初中。

拖觉镇中心校从一年级到初三,是整个片区唯一一间可以提供学生住宿的学校,大多数学生集中在低年级,初中生一共只有66名,而其中只有10位是女生。

29
日,最早到达拖觉的一生悬命来到了中心校,拜访了这里的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吃饭的情景。

中心校各方面条件是片区之内最好的,校内小学456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可以住校,国家每月补助每个住校生30~50元生活费,这点钱远远不够吃饭,于是学校向每个孩子家里收取150元或者等值的400斤洋芋、四季豆作为补充。即使这样,学校也只能开两餐饭----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一般都是8人一组,雷打不动的一盆大米饭,一盆洋芋青菜汤(洋芋都是不去皮的),每周会吃到一次肉。(在拖觉还有一类普通寄宿制学校,学生不住校,但学校每天提供一顿饭,学生们每10天会吃到一次肉。)据老师说,这样的饭菜对有些孩子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某些赤贫家庭,吃米饭是不可想象的。后来在调查中,我多次问孩子4点开饭睡觉前会不会饿,大概是因为有老师陪同,大多数孩子都笑着不回答,只有一个孩子说:很饿。

因为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学生们都是8人一组围着饭盆菜盆蹲在操场上用餐,秩序非常好。

29
日这天下着雨,很冷,学生们就躲在学校的屋檐下,屋檐下地方不够,有的孩子就只能在雨里吃饭了,饭菜端出来很快就凉了,有的孩子后背已经完全被雨淋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54:4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操场上吃饭,没有碗,八个孩子围着一盆子汤和一盆子米饭,还有就是土豆,八个孩子轮流用一把勺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58:40 | 只看该作者

4月30日下午,刚到达的我们就要到一个村小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以及走访村子里的贫困家庭。

呷戈小学离拖觉镇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站在车尾厢后一路颠簸至此,孩子们己放学正在河边玩耍,老师的一声吆喝,大家便背着小书包在田间飞奔而来,虽然他们的衣着非常残旧,多数孩子脚上的鞋子都己破洞露出脚趾头,可这并不影响他们那份简单的快乐,追着他们的后面向学校走去,我的心情也不禁被他们所感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08:30 | 只看该作者

430日下午和阿雄、Debbie去调查,因为正是家家户户农忙种荞麦的时候,所以,村里只有年龄很大的老人在家,或者是随处可见的照顾弟弟妹妹的小孩。走了两家,都没人,太久没有调查了,晕了,赶紧电话驴子师傅说明情况,驴回话,让村里小孩帮忙去找,能调查几家是几家,然后,遇到一个老爷爷,恰好就是我们要去调查的孩子的爷爷。爷爷年龄已经很大了,不能做田里的活,在家里附近呆着。等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孩子和爸爸、妈妈、弟弟都从地里赶回来了,妈妈没有鞋子穿,打着赤脚,孩子比较内向,不怎么说话。家里没有电灯,也没有养什么牲畜,只有几只母鸡,用来换盐吃用的,家里交不起每学期150元的生活费,所以,孩子需要每天往返走山路去学校。

这个是我们去的第一个孩子的家,土墙、屋顶是用木板盖着,没有瓦,就用石头压着。这种房子到处可见。

孩子的妈妈没有鞋子穿,打赤脚,孩子的弟弟已经9岁了,今年还没有钱读书,只有等下半年条件好点再读书。

 

孩子的妈妈没有鞋子穿,打赤脚,孩子的弟弟已经9岁了,今年还没有钱读书,只有等下半年条件好点再读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0:09:0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13:46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一下布拖县拖觉镇的房屋外观:

在拖觉,房子分几种:
  土墙土顶房:人居少见,多用于储存洋芋或者养牲畜。房顶用塑料布覆盖,上面用土压实,以防被风刮走。


 

 

土墙草顶房:人居少见,多用于储存洋芋或者养牲畜。在某些人口多的极贫困家庭,会有男主人或者孩子居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15:48 | 只看该作者

土墙瓦板顶房:多见,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腰、山顶村落占绝大多数。所谓瓦板顶,是用衫木板作瓦,用石头盖住,以防被风刮走,大多数的瓦板顶房都会漏雨,所以在室内的家具、电器上尤其是床顶都要搭塑料布防雨。

(这种房子,遇到下雨,几乎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我在一家躲雨的时候,坐在火塘边,头上落雨,只好在屋子里面穿上雨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17:09 | 只看该作者

土墙瓦顶房:多见,尤其在布拖-拖觉公路两旁多见,政府提供向每户提供价值3000元的瓦用于替代漏雨的瓦板,在某些贫困家庭的房子上可以看到瓦和木板各占一半,那是因为政府提供的瓦不够,家庭又无力承担替换剩余木板所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18:06 | 只看该作者
砖墙瓦顶房:极少见,一般为富裕人家,集中成片的砖墙瓦顶房多为政府征地搬迁后补偿修建,如在洛古乡瓦都水库边因水库征地修建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0:41:24 | 只看该作者

富人

有人问我哪里的富裕人家是什么样子,我在调查的第一天也有这样的好奇和疑问,于是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去了两户富裕人家。

这两家都是砖墙瓦房,砖是红砖,西昌运来的,西昌2毛一块,到这里加上运费要接近4毛。

第一家正在修建,屋里还没有什么;第二家很气派,院子里是水泥地面,人畜分离,甚至有男女厕所,两幢房子有防盗门,防盗窗户护栏,室内有欧式床、床垫、沙发,板式立柜,大彩电,DVD等,地面满铺地砖。

老师介绍说,这样的家庭大多是通过开商店致富,而这样家庭(也包括干部和正式教师)都会把孩子送去县里或者西昌读书。

这样的家庭在拖觉非常少见,而且说实话,他们很快会进城的。在这里造这样的房子和进城买楼房的价格相差无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