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有一件最困难的工作,那非思考莫数。要不这世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宣称他是靠思考工作,靠思考来养活自己。每每我思考,回忆,并记录下以前的点滴,回忆的快乐多少显得不真实,回忆的痛苦却是在内心深处的伤疤洒下了盐~这并不等价的交换便是思考的成果。 2、我是穷怕了!~ 前面提到我大二时便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是说学理工科,学技术赚不了钱,而恰恰相反,如果你能吃透一门技术,你可以赚到很多钱,而且还能在行业内被称作专家,这是名利双收的事,但这技术不是一时半刻能吃透滴!人说:七年你专注于一个目标,你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我选择了销售,这是一种投机。 记得美国某智囊机构对中国的一调查显示,当代中国最需要的人是比尔.盖茨还是爱因斯坦!~说实话能选择两样是最好的,鉴于中国特色,选比尔.盖茨更明智一些,谁叫咱中国没有资本积累呢,有盖茨当然能为咱社会主义建设积累更多的财富,至于爱因斯坦嘛,这么多年来,泱泱大国未必就没有出几个,但他们都胎死了。 说这么多,无非想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中国的盖茨。 自己可是N代贫下中农出身,现在也只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穷,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痛。 虽说咱家是地地道道的N代贫农,一家兄妹三人,自己排行老二,但总算是衣食无忧。(如果不考虑教育问题)最苦的时候,哥哥上中专,自己靠上大学,妹妹上中学,那个学费憋得两位老人家难受,自己也非常难受!(在电视中看到父母为给子女凑学费卖血甚至被逼自杀双双服毒自杀的事也不难理解了)好在咱家的亲朋好友都纷纷慷慨帮助,也算解了这燃眉之急。 父亲是个勤劳的人!50年代出生的他们没少吃苦头, 10几岁他被集体安排去养几千只鸭子,理由很简单,爷爷当时是队长,那么队长的儿子就要有所牺牲,父亲由于这个仅仅上了个初中,然后一直住在野外,与鸭子为伍,无论刮风下雨,营养不良,身高在南方都算偏矮的类型,我甚至怀疑自己不够高的原因也与父亲的营养不良有些关系。 后来在组织的关心下,父亲与母亲仅仅见了一面后就成婚了(这种婚姻在当代看来一方面虽然畸形,一方面缺保证了婚姻的稳定性,自由婚姻的代价是高离婚率)后来请母亲说起,外公当时赞成这婚事是看在父亲家有新修的瓦房,家里田地都很近,家门前还有一条人工河(我爷爷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下带领全队人开凿的)。 时间是伟大的,他造就了我的出生。生活也在这恬淡的气氛中进行着。父亲和母亲操持着这个家庭,父亲态度温和很有自制力,90年代的下海潮,他没赶上,一直在家里,养鱼、养牛、养鸭……=养家,逢年过节;打牙祭都陪着爷爷奶奶=敬老;我们兄妹小的时候送我们上学,没年的家长会都会出席,我们犯错时或教育或打或骂=教子(我们家三姊妹良好的教育多少与这有些关系,当然良好的教育只是相对于农村的孩子)。父亲的生命就在这无声的生活中流逝。人说:子女的成长便是父母生命的流逝换来的!~ 我上大学后,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是空前的,父亲的皱纹添了好多,头上也多了好些白色的愁丝!45+的他显然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沧桑,本来就不高大的他,忧心,操劳使他有些佝偻,每每我在背后观察他,总有一种写一篇《背影》的冲动,哎,都怪朱自清比我生得早,文章又写得好。下面把原文贴上来,以示对新版教科书把《背影》删除的不满!~ 《背影》原文:(作者: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附:作品相关资料 《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下节预告,父亲老来出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3 8:39: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