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战略问题--蓝海林-->morningrose转移

[复制链接] 1
回复
14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19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先后面对着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战略问题:(1)究竟是集中经营好,还是多元化发展好?(2)如果多元化程度过高不好,那么什么是合适的多元化程度?(3)如果竞争是在动态而不是相对静态的条件下进行,那么竞争战略制定的理论是否需要改变?(4)如果成本和差异都不能够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那么什么是优势和利润的来源?

恰巧我和我的合作者们从十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是国内最早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引进和应用研究的一批学者。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上对这些重大的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帮助若干广东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上先后正确地解决了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许多杂志发表过,例如《总裁》、《中外管理》、《企业管理》和《销售与市场》等,但是如果能够把我和我的合作者在这一阶段上发表的有关论文汇集成书,那么可以更系统和全面地指导那些还没有遇到这些问题,或者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的企业,也可以作为MBA学员学习战略管理课程的阅读材料。

一、我研究战略管理的历程

1994年的夏天,我应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余凯成教授的邀请去承德,协助他为美国前管理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 纽曼主持的"动态一体化战略讲习班"担任翻译工作。正是在这个讲习班上,我第一次听纽曼教授讲到"世界级企业"(World-class Enterprises)的概念。作为美国战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纽曼教授认为:只要中国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发挥自己在文化上的优势,中国有可能,而且应该创造出一批"世界级企业"。他对中国企业的分析和乐观的看法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的学术生涯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1978年1月,我作为一个下乡知识青年,从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黑城公社考入了宁夏大学政治历史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经过四年的艰苦学习,我以几乎是全优的成绩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哲学教师。1984年,我从宁夏大学调入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并且在1986年成为一名哲学讲师。1986年开始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同时开始从事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工作。1987年期间,我跟随关其学、黄海潮等老教授为顺德县制定"1987-2000年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参与制定顺德县产业发展规划。后来我发现,正是这段经历帮助我下定了留学回国的决心。顺德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使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中国企业是多么需要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1987年底,在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时候,我被派往美国爱丁保大学管理系做访问学者。1988年9月,开始在美国Gannon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费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1990年11月,我在获得了MBA学位之后毅然回国,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并且立即参加了由黄海潮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外向型企业发展战略和战略管理",直到今天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企业战略。回国之初我也曾经想过"下海",但是我发现自己所学习的许多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技术还不完全适合中国经济、企业发展的实际。因此下定决心去深入地了解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从而使自己不光是国外管理理论的"翻译家",而且能够将国外的管理理论、技术和中国经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从1991年5月开始,我一边教学,一边在顺德的乡镇企业兼职,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国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具有很高活力的乡镇企业。那个时候我最怕顺德人叫我"教授",因为这个称呼的背后总有一点"不能实干的"的味道,所以三年多的时间中我从没有在顺德给任何企业上过管理的课。

从承德回来,我认真总结和评价了自己的能力。在"第一次下乡"(三年知青)中我懂得了人生;在"第二次下乡"(三年留学)中我掌握了现代管理知识;在"第三次下乡"中我了解了中国企业。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它可以让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很大的"上下活动"的空间,使我在帮助中国发展"世界级企业"的事业目标上能够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科研、教学和咨询。从那以后,我给自己人生的定位是:面对学生,自己应该成为良师益友;面对企业,自己应该能够妙手回春。我给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非常简单:在教学、咨询和研究三个方面走一条能够平衡发展的路。

1.企业咨询

1994年我结束了在顺德乡镇企业的兼职,立即投入到横向研究及企业咨询的工作当中。从1994年8月起的六、七年中,我先后诊断和咨询了肇庆南方商业集团公司、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广东华强集团公司、汕头联美化妆品(雅倩)公司、广东华宝空调器厂、惠州德塞集团、广东万家乐集团、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齐心文具公司和广东科龙电器集团公司等十几个企业。

在这些诊断和咨询工作中,我较早地发现了广东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推动这些企业(1)从生产为导向转变为以营销为导向;(2)克服过早、过快、过分和盲目多元化的错误,回归集中,建立核心专长;(3)积极进行产权改造、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4)克服盲目分权的错误,按照战略的需要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为此,我先后获得了"广东省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学术研究

从1996年开始,我的主要研究精力开始从横向转向纵向,集中从事一些应用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许是我在横向研究中有了比较坚实的积累,所以在获得纵向研究项目的资助方面进步很快。1996-1997年先后获得广东省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从事"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研究";1998年获得香港政府大学研究基金的资助从事"广东企业多元化、组织和效益的研究";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从事"我国企业多元化与经济效益的研究"。其中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2000年我获得批准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建立以来,在战略管理方面设立的最大项目。

在从事这些研究项目的过程中,我与许多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奥克拉马荷大学普莱斯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包括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战略分会的主席和美国社会学会前主席等著名学者,其中最值得感谢是香港中文大学管理系的吕源教授。我在学术研究上的进步与他们的合作和指导密切相关。

在1995年以前我只发表过几篇文章和一本教材。其中1993年出版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一书是我国学者在战略管理方面出版的第三部教材,被我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教学大纲指定为重要参考教材,并为国内许多一流大学所采用。但是1996年以后,随着自己研究重点的转移,我先后在国内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超过五十篇文章,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超过三十篇。在我至今为止的学术著述中,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2000年2月在美国管理学会重要刊物《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于我来说这是走向国际管理学界的开始。

3.管理教学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教师,因为我的逻辑性、记忆力和口才都很好;我一站到讲台上就有激情。同时我的性情率直、爱憎分明,可能也不适合从事其他工作。虽然我兼职从事了许多工作和研究,但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在教学方面,我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浅出,能够使用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在注重教学的同时,我还喜欢从事案例的编写工作。我自己和我指导学生所写的案例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案例集上刊登。在接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先后获得过华南理工大学的优秀教材一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优秀教师奖;已经培养出硕士研究生三十多名;目前正在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十几名。

作为一个学者,我能够对社会发生直接影响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各种场合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1991年开始,我一直在推动中国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实施战略管理。1995年起,我连续四次参加广东省重点发展大型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每一次都据实指出大型集团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及策略上的建议。先后参加过几十个集团企业的战略论证会,客观地提出自己对这些企业发展战略的看法。现在我是国内几个著名杂志的编委或顾问,包括《总裁》、《中外管理》、和《销售与市场》。
沙发
发表于 2003-6-26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家人。很详细的自述,不知有哪位家人听过他的课,了解他的上课风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