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提高经营业绩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巨大压力。于是,绩效管理便应运而生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近七成的公司对其实施效果不太满意。满意度如此之低,颇令人深思。我们认为,绩效管理在大部分企业的实施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硬件问题在硬件方面,有些企业缺少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合理的组织结构、顺畅的工作流程和清晰的岗位设置等前提条件,便匆忙导入绩效考核,结果当然不会理想。因此,在导入绩效管理体系之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软件因素 在软件方面,有些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公司内部斗争严重,同事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将绩效考核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如此滥用“绩效管理” ,其结果便不难预知了。因此,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的正直精神,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否则,再好的管理方法都会失去它的功效。何谓“价值导向”呢?简而言之,就是以业绩的大小论英雄!而非以领导的好恶、关系的亲疏、资历的深浅作为衡量标准。软件因素是绩效管理的生存土壤,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存活。
三、管理的艺术 我们常说,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绩效管理技术的一面比较容易学习,看教科书、请顾问师、参考别人已经成熟的做法等,都是获取的有效途径。然而,管理艺术的一面就没那么容易了。同样一件事情,两个人按照相同方法去做,其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管理的艺术。制度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因此,再完美的绩效管理制度也替代不了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四、正确利用外部力量 在绩效管理的导入上,有些企业外聘顾问进行指导,这是必要的。顾问师掌握了成熟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企业缩短摸索时间,并且少走弯路。但是,顾问师的意见仅供参考,不可依赖。再高明的咨询师,也不可能比企业更了解其自身。更何况,顾问师只能帮助企业策划绩效管理制度,传授管理方法,却无法替代企业去执行。制度的策划与执行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而填平这条鸿沟最有效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策划,自己动手执行。
五、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大部分企业都明白绩效管理不能等同于绩效考核的道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还是以简单的考核替代了系统的管理。原因是:考核相对比较轻松,而系统的管理却很麻烦。考核只是打打分,评评级,便可了事。而绩效管理则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系统的策划、实施过程的指导、定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以及贯穿始终的沟通过程,等等。这个过程可能令人觉得非常麻烦。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前期的扎实工作,怎能有后面的巨大回报?
六、急功近利 企业在导入绩效管理的初期,肯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倘若一年半载不见成效,甚至招来众议,便觉得绩效管理劳神费力,吃力不讨好。殊不知,企业学习和引进一套新的管理系统,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怎能成功?
七、变革的勇气 前面说过,再完美的管理制度也无法替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绩效管理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是各部门负责人,而非人力资源部门。许多部门经理的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也是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一大障碍。GE的前CEO Jack Welch 曾说:没有人愿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如果你认为这样很容易,你就不配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说明你不通人性;如果你认为无法做到,那你也不配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说明你很懦弱。因此,经理人缺少变革的勇气是构成绩效管理失败的又一个原因。 任何一项变革都需要勇气,否则将一事无成。试想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前无经验,后有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当年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勇气和魄力,哪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成果?!
八、绩效管理自身的局限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绩效管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我们既强调适度竞争,更强调团队合作。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是一项难以平衡的管理艺术。企业的管理问题是多样的,指望绩效管理能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绩效管理本身也需要其它管理基础提供一个平台。因此,企业应注重均衡发展,将各种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方能起到良好效果。尽管绩效管理并不完美,但他诱人的成果却值得任何一个企业去尝试。 绩效管理是市场竞争条件下催生的产物,是造就强大企业的必由之路。据2004年资料统计,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采取了绩效管理。我们将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加以总结,目的是希望中国企业的自强之路走得更稳一些,更快地迈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