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复制链接] 2
回复
12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8 15: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很多年前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事主要是指自身的工作才能、专业技能,而做人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沟通表达、交际应酬、察言观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种是拓展、维护交际圈并整合人脉资源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毕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坐火车的时候跟坐在旁边的人交流沟通,这是第一种能力;而你在跟他交流以后保持长期的联系并在合适的时候让对方给自己事业上某种帮助,这便是第二种能力了。姑且把这两种能力分别称为“交际”和“人脉”吧。

  人际交往的木桶效应

  木桶是由多块木板围合而成的,其容积并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木桶原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如果说其他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木桶桶身的一块木板,这些能力中最差的一项决定着成功的大小,而人际交往能力则是整个木桶的桶底,桶底决定着能不能装水,人际交往能力则决定着究竟能不能成功。

  张强毕业于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大学毕业以后,张强一直供职于深圳某知名广告公司,凭借优异的美术功底和突出的平面设计能力,他用几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做到了公司的创意总监,继而又被提升为副总经理。与此同时,他相继买了一套80余万的房子和一辆近30万的车,银行里还存了几十万元。

  眼看创业已经水到渠成,张强便辞去了公司的职务,自己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原来张强主要负责创意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很少与客户直接协调、沟通,而现在他却必须与客户面对面了。张强是一个非常恃才傲物的人,人际交往能力更是捉襟见肘。有一次跟客户探讨一个平面广告的设计时,客户对张强提交的方案提出了几点意见。张强不但没有尊重对方的意见,而且反唇相讥:“我做了好几年广告了,我对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稍微有点艺术欣赏力的人都不会像你一样对我的作品提出这么不专业的意见。”我想跪在街上磕头的乞丐听到这么尖酸刻薄的话都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吧。

  没过多久,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几家客户都相继跟张强断绝了来往。老客户尚且相继流失,要想拓展新的业务自然难上加难。一年以后,张强的房子和车子都被变卖了,银行里的几十万存款也在转眼之间变成十几万贷款。走投无路之际,他只好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另外找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去了。可谓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为没有一个结实的桶底,张强的整桶水在顷刻间流走了,尽管桶身的每一块木板都那么高。为什么人际交往能力会起到如此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呢?

  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一个学生便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马克思的概念就要严谨多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正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让人成其为人。而社会学里有这样一个概念:人的社会化。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走向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血缘关系到同学关系,从朋友关系到姻亲关系,从师生关系到业务关系……

  既然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的事业也就是社会化的事业,成功和失败都是放在社会关系的环境之中来衡量的。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能够促进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罢了。既然一切事业和工作都是发生在社会关系之中,那么,处理好自己与其他社会元素的社会关系便成为了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所谓人际交往,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往来。如果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无法协调好自己参与的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就无法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成就一番事业了。

  以下是我编写的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测验题,请回答“是”或者“不是”。因为我并没有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所以题目的设置可能不够科学,但是对于你评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应该会有所帮助。

  1. 你在别的班级、别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

  2. 你跟老师在课堂之外有接触吗?有没有登门拜访过一些老师?

  3. 在你缺钱花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借钱给你?

  4. 在同学聚会上,你是不是总能成为一群人中的关键人物?

  5. 在火车上你会跟旁边的人聊得很投机吗?

  6. 如果你在火车上跟某个人聊得很投机,下了火车以后你会与他长期保持联系吗?

  7. 你是否愿意担任会议主持人或者活动组织者?

  8. 当你去找学校领导签字或盖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终一点儿紧张的感觉都没有?

  9. 你能比较敏锐地察觉别人说话时的弦外之音吗?

  10. 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你能够掌握话题的主动权吗?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讨厌的同学心平气和地聊天?

  12. 课堂即兴发言的时候,你能条分缕析并用一二三来归纳自己的观点吗?

  13. 如果让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销一本书,你能不能非常轻松、自然?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们在饭局上分别喜欢点什么菜吗?

  15. 你会不会经常性地主动与中学时期的朋友保持联系?

  16. 你是不是一个比较有幽默感的人?

  17. 当你拒绝一个向你求爱的人以后,你们还会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吗?

  18. 你是不是说话非常谨慎,并且在醉酒的时候依然如此?

  19. 对于曾经得罪过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谅他?

  20. 当你邂逅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彼此都忘记了对方的名字,你能让双方都不尴尬并且很含蓄地知道对方的名字吗?

  以上这些题目你有多少个答案是肯定的呢?如果每一个肯定的答案得到5分,那么,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多少?如果得分在70分以下,那就很有必要加强交际能力了。

  要改善人际交往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自己的内在品质,第二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很多人一味地注重提高交际技巧,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调查数据表明,82.9%的人只愿意与具备优秀个人品质的人交往,所以,要想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人际交往的技巧才能得到施展的平台。

沙发
发表于 2007-4-8 16:59:13 | 只看该作者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如美国第30届总统卡尔文·柯立芝)要想成功需要如何处理人际交往更具有挑战性。
板凳
发表于 2007-4-8 17:19:20 | 只看该作者

1. 你在别的班级、别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是的.

  2. 你跟老师在课堂之外有接触吗?有没有登门拜访过一些老师?
===
这是学生时代最大的收获,因为每位老师在时间空闲的时候都很愿意教授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阶段,老师(有教我的,也有没教我课的)在课外教授的知识,让我一直受用.
  3. 在你缺钱花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借钱给你?
愿意.
  4. 在同学聚会上,你是不是总能成为一群人中的关键人物?
不一定.
  5. 在火车上你会跟旁边的人聊得很投机吗?
会.
  6. 如果你在火车上跟某个人聊得很投机,下了火车以后你会与他长期保持联系吗?
不一定.
  7. 你是否愿意担任会议主持人或者活动组织者?
是的.
  8. 当你去找学校领导签字或盖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终一点儿紧张的感觉都没有?
是的.这点我觉得为什么要紧张呢?之所以他们坐在领导的位置,是因为在行政方面他们比我走得早走得远,并且在走路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我,蹒跚学步中,谦虚的学习他们处世之道应该比紧张更重要.
  9. 你能比较敏锐地察觉别人说话时的弦外之音吗?
是的.但是会有过于敏感的嫌疑.
  10. 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你能够掌握话题的主动权吗?
不一定.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讨厌的同学心平气和地聊天?
不一定,偶尔会一言不发.
  12. 课堂即兴发言的时候,你能条分缕析并用一二三来归纳自己的观点吗?
基本可以完成,除非是睡觉的时候被老师叫醒.
  13. 如果让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销一本书,你能不能非常轻松、自然?
不一定.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们在饭局上分别喜欢点什么菜吗?
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15. 你会不会经常性地主动与中学时期的朋友保持联系?
呵呵,小学的都保持着联系呢.
  16. 你是不是一个比较有幽默感的人?

总的来说不是很幽默.
  17. 当你拒绝一个向你求爱的人以后,你们还会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通常在对方说出口之前如果我觉得是无法发展的类型的话我会将他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面.
  18. 你是不是说话非常谨慎,并且在醉酒的时候依然如此?
醉酒的时候不讲话,乖乖睡觉.
  19. 对于曾经得罪过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谅他?
除了我自己没人能得罪我.
  20. 当你邂逅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彼此都忘记了对方的名字,你能让双方都不尴尬并且很含蓄地知道对方的名字吗?

恩,基本会很直接的说:那么久不联系的严重后果就是我忘记了你的名字....[em01][em01][em0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