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谁能谈谈iso体系与6西格马、精益生产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22
回复
51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6 11: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公司在推项目时无论做的是iso、6西格马或是精益生产项目,都会作为一个体系推动。但我个人感觉iso更像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而6西格马只是将iso体系当中的统计分析予以延伸了。精益生产基础是工业工程,像是一个生产流程优化的工具。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现在还有一个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感觉更混乱了。

沙发
发表于 2007-4-6 13:15:06 | 只看该作者

iso-质量体系

six sigma-先进的质量改进工具,当然也可以用于产品开发DFSS

lean-生产体系(不限于生产),结合six sigma就成了lean six sigma,涵盖多方面如供应链、物流、质量、目视管理、团队文化等等

卓越绩效管理-各项企业KPI的运行状态监控

企业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对运营指标的测量和显示(绩效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根据绩效测量显示结果所应该采用的工具(iso, six sigma, lean)

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满意?

板凳
发表于 2007-4-27 15:16:17 | 只看该作者

我有很多关于这几者之间关系的学术文章,可惜都因文件格式问题无法上传,正在想办法。

4
发表于 2007-5-25 23:03: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和楼主有类似的感觉。我感觉ISO是将6西格马、精益生产的长处总结到一块了,如果能全部理解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并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就是顶尖的高手了。

5
发表于 2007-5-28 20:58:5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关于对这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书籍的确不少,而且观点也不尽相同.使人看后感觉还是很茫然.我个人认为,9000体系里面的9001标准只是一个符合性标准,里面更多强调的是各个过程的符合性.也只有9004业绩改进指南  是作为整体业绩改进的,但很少公司去实行它.9000体系更多的是作为认证目的.六西格玛追求的是零缺陷,但这建立在公司的产品合格率已经很高,单纯采用目视管理已经发现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才需要六西格玛.精益生产更多的用于现场管理.这是我的一点不太成熟的观点,还请各位家人多多指教.

6
发表于 2007-5-28 21:08:40 | 只看该作者
我就职于一家国有企业,我们单位前几年开始推行六西格玛,但应该来说,成效不大.投入很多,看不到效益.关键就在于基础管理就没有作好,好多失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改进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但由于国企这种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没人去推动质量改进.施行六西格玛也是应集团公司要求走走形式而已.
7
发表于 2007-6-10 08:42:58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楼上这位仁兄的企业,应该是面子工程大于一切,什么先进就学什么,其实有一项进行深入推行,效果就很不错了,在加之以其他体系进行辅助,效果应该很明显,还是务实一点比较好。

8
发表于 2007-6-12 11:33:03 | 只看该作者

ISO 9000 2000与精益-6Sigma

 精工咨询顾问总监  汪姝     

信息来源http://www.seikoqm.com

 

90年代初ISO 9000标准被引进中国,ISO认证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热潮。 2005年底,中国已经有数十万的企业申请并取得了ISO 9000的认证。ISO 9000

认证证书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通行证。

另一方面,无论是已被认证的企业,还是准备认证的企业,都日渐为ISO 9000证书的“含金量”的缩水而感到无奈:ISO 9000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吗?怎么就变成了一张只在签单时有用的纸片了呢?

笔者从事ISO 9000认证工作多年,几乎走遍了珠江三角洲的每个角落,审查过的企业数以千计。从刚开始听到企业惊叹推行ISO 9000给他们带来巨大收获的96年,到谈ISO 9000人人摇头的2006年,十年间标准更新了一版,应该是更完善了,但企业的推行为什么却每况逾下了呢?

笔者每次跟企业高层沟通时,只要谈到“ISO9000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时,看到的通常都是对方投来的惊讶与困惑的眼光。因为,在很多企业人眼里,ISO 9000已经成了“走形式”“写文件”“条条框框”的代名词。甚至有些企业的高管告诉我, ISO 9000证书是他们公司的化妆品,涂在脸上,有个门面,客户离开后,洗尽铅华,企业还是自己的老样子。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压力及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企业管理者必须寻求提升企业竞争力以至业绩提升的途径与方法。所以,被MOTOGE等欧美企业实践并取得巨额财务成效的6Sigma;以及被丰田创造,Dell等企业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进入了在浴血奋战在市场中的企业经理人的视野。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我们希望推行精益-6 Sigma, 但原来已经形成的一套ISO 900体系,成了束缚手脚的一堆文件,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为什么企业眼里的ISO 9000与专家所说的ISO9000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精益与6Sigma 会不会也像ISO 9000一样,被中国人做走了样呢?”

要解决这些疑惑,笔者认为必须从ISO 9000标准本身的一些缺陷谈起:笔者认为,ISO 9000在中国走到成为“鸡肋”的今天,有标准本身的原因,也有国人对ISO 9000的研究与应用并不精通,导致了许多误区的存在的原因。

9
发表于 2007-6-12 11:33:46 | 只看该作者

ISO 9000标准本身的缺陷:

1.  过于抽象

由于标准必须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服务)的企业,所以呈现的条款必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绳的,非常抽象的。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如果对标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就很难将抽象的条款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

例如,“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条款,只有一句话:“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但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体现呢?每家企业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做法。所以,这句话经常就被编成口号挂到了墙上。

在实践中,我们如果能看到企业的高管,每次内部会议中讨论的每一件事都是客户最关注的事情;每层次的目标都针对客户的满意纬度;每个绩效指标都在考核干部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成果;每个决策都出发于客户的需求,就能够判断企业在5.2这个条款的执行力度了。

只有高层做到了,顾客才能在企业运作的每个细小接触中,从一线员工的身上感受到价值。例如,笔者也看到一些一线员工的很好的实施:东方航空某趟航班上,空乘小姐在飞机配备的毛毯不够派发时,将自己的外套披到需要保暖的乘客身上;香港汇丰银行的客户代表,在正面对笔者说明理财投资回报计划时,竟然流利地用反向书写,让笔者能看到正向的文字!

但是,ISO 9000标准本身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企业在许许多多的环节里如何实施每个条款,企业因此形成很多困惑。

10
发表于 2007-6-12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2.  认证机制存在缺陷

目前,ISO 9000认证都是由第三方机构在实施。但是,这些“第三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第三方吗?不是。

因为所有的认证机构的盈利都是在赚被认证企业的钱。就是说,认证方是被认证方的乙方。就好比,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卷子是ISO组织出的(因为卷子很抽象,所以评分的弹性很大),评卷的老师(认证机构)的工资却是学生来发的,如果老师判学生不及格,老师就可能收不到这份阅卷的工钱,那么老师会怎么做呢?很明显,要指望认证机构完全按照ISO标准来评判企业的体系,就是痴人说梦了。

所以,认证机构对盈利的追求,导致了对ISO实施效果的监管失去力度。认证机构不能客观的评判企业的体系,促进了企业实施ISO走形式,不达标的现象走入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一些企业“买”证书的现象。也加深了企业对ISO标准的误解。

 

3.  条款存在缺陷

对于一些本身有决心做好ISO的企业来说,ISO 9000条款里没有具体的规定,如何将ISO体系的建设与企业绩效挂钩。

由于没有绩效规定的条款,企业ISO推行的效果无法量化式衡量,因此让很多人产生了ISO追求不计成本,不要求绩效,只要形式的误解,这也是令人深感遗憾之处。做好了没有奖励,做不好也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是为了ISOISO,为了拿证书而ISO,这远远违背了ISO增强客户满意达成企业绩效的精神。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