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这是对思维定式的颠覆,是对隐含前提的反诘,是按要素思考问题的诠释:确定某一问题,围绕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各种可能的存在,进行上推下切,定能把问题分析透彻。我们很多时候的麻木不仁,只不过是自己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 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就是一是我们要如何突破常规,对问题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可以突破的了,这恰恰是自己疏懒和缺乏想象力的结果。 (新版)树上还剩几只鸟 (爆笑)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评点:此问题的核心是:其他鸟是否被枪声吓飞。导致树上还剩几只鸟的结果必然与所有因素有关。 一般人的反应,是一只鸟也没有了。其实这个结果,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即所有的情况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正常的,那么不正常的情况呢? 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呢? 很多情况下,是人们想当然的隐形假设导致了最后结果不准确,在隐形假设下只得出一种缺乏想象力的结果——俗! 他反问“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没有花,就十只。” “算不算还没有孵出壳的小鸟?” “不算。”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评点:首先通过对每一个构成因素确定问题本身的真实性。 包含这一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真的只有十只鸟?;以及对鸟死亡和死亡个数的确认。
“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评点:确定声音是否达到影响鸟的程度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评点:确定鸟的听力是否正常,听不到就不被吓到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没有。” 评点:确定鸟自身有无能力飞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评点:确定鸟是否人为控制不能飞 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他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 “都怕死。” 评点:确定鸟的心理是否正常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晕倒… 评点:即便是最后的掉落,也会存在是否完全掉落地上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