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一个活动,吃了一顿正宗的朝鲜平壤菜,感慨颇多。 感慨之处不在于这些菜有多么多么好吃,而在于那些为客人们服务的女孩子们,是迄今为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餐厅服务员了。 进入餐厅,刚一坐下,就发现此处的十几个服务人员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都很年轻,18-20岁左右,没有超过25岁的;二是都很瘦削,一律穿着上藏青下暗红的裙子。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很漂亮,但皆标志,也许在她们国家称得上是美女吧。 宴会开始了,说实话,平壤菜有它独特的地方,尤其是那个“冰淇淋式”的面条和一种不知名的海鲜烧烤,令人胃口大开。但真正令我惊奇的是那些朝鲜女孩子,我很快又发现了她们另外两个共同特征:一是没有刻意的微笑,她们会看着你,但那眼光似乎只放出了50%的热情,有的甚至你会觉得有些冷,但很真实,不象在有的中餐厅里见到的言不由衷的职业式微笑;二是她们穿行的速度极快,几个小时就像陀螺一样,非常轻盈,可以说是我所见到的最有效率的服务员了。 但如果仅有这些,此文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更大的发现还在后面。 酒足饭饱,时间也差不多了,刚给我换了碟子的女孩突然急匆匆地走向舞台,没有进行任何化妆,与另外一位服务员女孩先后拿起话筒。音乐响起,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非常悠扬的、饱含深情的朝鲜歌曲(好象叫阿依达)回荡在大厅里,全场瞬间寂静下来,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曲过后,又一个女孩服务员加入,这一次是催人泪下的“卖花姑娘”,那哀婉的声音与金壁辉煌的殿堂形成鲜明的对比,揪心撕肺的画面仿佛时光倒退100年! 两曲完毕,三个女孩走下舞台,立即回归服务当中,没有任何的异样与不同;紧接着两个女孩直接走上舞台,音乐响起的时候,婀娜多姿的朝鲜舞蹈立即呈现在我们面前,我马上明白了为什么前面感到她们身轻如燕了,让我诧异的是当音乐切换以后,味道十足的江苏民歌又呈现出来了,而另外两个女孩也急急加入了伴舞的行列。 紧接着是“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响起,全场一阵哄笑,但都笑到一半就忽然打住了。 又让大家吃惊不小的是刚才还在给前排一位客人斟酒的那位女孩,放下酒瓶,立马坐到钢琴面前,行云流水的音符从她的指尖流淌出来,再一个女孩拿起扇子,一个个经典的造型契合着钢琴的旋律…… 再后面,又一个女孩急匆匆地奔向舞台后方,一分钟后一个头戴扎巾、腰系布袋、肩挎腰鼓的民间鼓手形象出现了,舞姿非常曼妙,引得多位客人纷纷拿起手机跑到前面拍照。 又接下来的是一个女孩弹起了扬琴(?),听得出非常的专业,那味道不差于《红楼梦》中妙玉的优雅与飘逸…… 关键的关键是:所有这些女孩,在表演与服务之间切换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点的不协调与不和谐。
晚饭吃完了,但我确实感到意犹未尽,有着诸多感慨与疑问: 一是她们显然受过很好的艺术教育与训练,刻苦学习过舞蹈、乐器、中文及客户服务等,她们应当出生于朝鲜国家中比较富裕与有地位的人家,可她们又怎么会来到中国呢?她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 二是她们身处上海繁华闹市区,与朝鲜的反差极大(那晚播放的所有MTV上都是类似于中国70-80年代的画面),她们会想些什么? 三是她们会不会是封闭式管理?她们怎样与家人沟通? 四是她们那种超常的敬业精神中到底有多少是自愿的?还是完全是被迫的?为什么? 五是她们未来的命运将会怎样?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真的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