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曾经的诗性中国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2-13 23:2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个人将由地狱投生到人间去,他对阎王说:“如果你要我回到尘世去做人,你须答应我的条件,我才情愿去。”“什么条件呢?”阎王问道。那个人回答道:“我要做宰相的儿子,状元的父亲。我要我的家宅的四周有一万亩田地,有鱼池,有各种的果实;我要一个美丽的妻,和一些妖艳的妾,我要她们待我都很好;我要满屋金珠,满仓五谷,满箱银钱,而我自己则要做公卿,一生荣华富贵,活到一百岁。”阎王说:“如果世间有这种人可做,我便自己去投生,不让你去了!”
 
这是中国旧书上的一个故事。可见,中国人的贪婪和麻木并不是从市场化的今天开始的,也不是从一百年前争着给外国人做买办、围观外国人砍同胞的头时开始的。当然,这些宝贵的特性,也不是国人所独有。
 
只是令人越发的怀念那个曾经的诗性中国。
 
中国有史以来,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宗教,甚至连“宗教”这个词语也常常是犯忌讳的。即便是统治了大部分朝代的儒家思想,在上个世纪被打倒的时候,那种种惨状,也叫人震惊。似乎没有别个国家曾经那样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对待自己的精神故乡。
 
这样看来,与其说中国一直被束缚在儒家思想的窠臼里,不如说是无边无际的“溥天之下,率土之滨”牢牢的控制着国人,直到今天。
 
林语堂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因为“宗教的意义为人类性灵的发抒,为宇宙的微妙与美的感觉,为对于人类与生物的仁爱与悲悯。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或活跃的情愫。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头未曾寻获此灵感或活跃的情愫,宗教对于他们不过为装饰点缀物,用以遮盖人生之里面者,大体上与疾病死亡发生密切关系而已。可是中国人却在诗里头寻获了这灵感与活跃的情愫。”
 
活得畏首畏尾,便总要找些发泄处。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后花园。
 
中国历代文学,只在诗歌一门;其他的,和别人比起来,便很少能拿得出手。中国文学从《诗经》发殇,历经楚辞、汉赋、乐府诗、魏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韵文一脉,雄霸天下,谁与争锋。多少文人骚客,终生怀才不遇,只好“发愤抒情”,为中文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这首先要诉诸中文的独特气质。先祖为我们留下的每一个汉字,便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或是一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试看天下列国文字,与汉字站在一起,谁敢不显得俗气。
 
那些心里柔软温润的天才们,活在汉语的周遭里,自有几分诗情在。到得经了些世事沧桑,便越发的不得了,狼毫轻落,风生水起,万千诗情画意直落笔端,轻轻地,就触动了千秋万代前世今生。
 
他们在世上也许有千般万般的不得意,但是他们有汉字浸渍出来的或浩瀚或温郁的心胸。所以,一旦下笔,便是“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便是“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些官人,但是那从来不是重要的,因为官人太多了;也曾有过一些富人,但是那更不是重要的,因为那就更多了。历史只留给了帝王将相,还有诗人。后世说起来,帝王将相不过烟云,或者只能存在于人们阴暗的内心;真正能够影响所有有识阶层,并能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的,非诗人莫属。历朝的进士翰林,一旦达到目的,便将当初的吃饭手艺忘到九霄云外;而写诗的本事,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无论是当年的乡试会试殿试,还是一生中无数次的明礁险滩,诗歌和他们同进退,进则出将拜相,退则纵情山水,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八股文的岁月早已消逝,现在的小儿女们甚至毕生不知道八股为何物;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八股文要作。而中文的诗歌确实的教会了他们对汉语的感觉,并将真切的影响他们的一生。天知道,汉语的万千组合,蕴藏着多少情与梦。
 
到了他们懂得一些世事,便会开始明白,那些离他们千年百年的先人,为什么要隐隐约约的用诗歌说出那些词不达意的话。或许是不得已,或许,是真的悟到了生之苦乐。
 
荣华富贵的道理,只适合父母在家里关上门对自己的儿女讲;公然讲授脸厚心黑之类的登龙术,终归是为国人所不耻的。这是中国与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暂时的不同,也只是暂时。可是,在凡尘俗世间打拼得心累了,回到诗歌中来,将寻找到久违的归属感。数千年的中国诗歌,多是性灵之作,离尘俗颇远。并不是佛教“一休百休”的消极,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篙撑破千江月”的豁达和悠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