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经管类畅销书《困境与出路》的作者曾经说过,在我们作商业报告或者下定论之前,在我们的大脑发热状态未能恢复正常前,最好问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个结论,有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会发生什么情况?”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前几天,我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位财经作家,04年《中国经营报》年度最佳图书的作者崔金生先生(笔名:雾满拦江),给我们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测试你的“不懂事指数” 以下十个问题,凡肯定答复者,得1分,凡否定答复者,不得分,然后将得分加起来,对你自己做一个“不懂事指数”的测试。 问题一: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对你来说是否很重要?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二:强烈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成功来说是否必不可少?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三:勇于承担人生的责任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成就。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四:尊重别人,真诚待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五:敬业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六:天道酬勤,勤奋、努力、刻苦的工作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七:掌握与别人合作的技巧,远胜于孤军奋斗。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八: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精深度。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九: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效率人生。 □是 □不一定、或否 问题十:处逆不惊,遇乱则稳,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 □是 □不一定、或否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做一下,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看看自己到底懂不懂事。测试结果很简单,分数越高,就证明你越不懂事。 得10分的人,100%不懂事。 我做完后,理所当然的得了高分,毕竟自己天天被这些成功的教条包围着,阅读到这10条的时候,认可它们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没有通过意识状态下的任何思考与疑问,“是、是、是”的就这么做完了。而且,我还天天将这些教条当成“真理”,将它们“传授”出去而感觉不错。 与“真理”在一起的感觉,估计和磕了药不会差太多,高过了性欲的满足。 没有必要追究崔先生的资历,证明他说的就是真理或者就是狗屁。我们如果企图这么做,那就说明我们依然处在到处寻找所谓的“真理”而不得的准磕药状态。这种冲动的、条件反射式的行为,与小朋友们争论天平座黄金圣斗士还是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是最厉害的那样,无聊。当然,你认为他们两个都不如超级赛亚人卡卡罗特那样厉害,那是你的事,也是小孩子的事,我没有兴趣。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在我下结论之前,我竟然没有问自己那个问题:“这个结论,有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会发生什么情况?” 掌握与别人合作的技巧,远胜于孤军奋斗? 尊重别人,真诚待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 处逆不惊,遇乱则稳,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 有没有孤军奋斗而成功的情况?有没有不那么自信的人最后成功的?成就事业的人中,100%都处逆不惊,遇乱则稳吗?每个人都是这样吗?没有特例,不讲条件吗? 怎么可能! 沃伦·巴菲特,偏偏是他在互联网泡沫盛行时一人头脑冷静、如履薄冰,才使他安全度过了泡沫破灭期,成就了如此辉煌的巴菲特帝国;而那些随着互联网泡沫一道消失的人们,他们在疯狂的时期是多么自信满满、踌躇满志啊,现在他们在哪里呢? 安迪·格鲁夫与其著名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很好的阐释了“孤军奋斗”所带来的效益;微软总裁蒂夫·鲍尔默,热情洋溢,激情满怀,他生气时会大吼大叫,吹胡子瞪眼,强势而又充满活力的他即便完全不“中庸”,但一样成功。 杰克·韦尔奇刚上任的时候,由于大幅度、经常性的裁人,被媒体称之为“中子弹杰克”。他在自传中说过他希望自己每到一个部门,要像扔手榴弹那样,制造震撼力与摧毁力,以对付这个庞大企业日益严重的官僚作风。如今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CEO之一,受到商业界精英们的一致爱戴与尊敬。 这些都是对那些教条的最大讽刺。 但我们却偏偏选择了肯定,理所当然的没有经过清晰的逻辑思维的肯定了这一切,而且将它们视为成功的“真理”。 看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在我们欲下结论之前,要多问问自己:“这个结论,有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会发生什么情况?”,以免落入愚钝的圈套。要知道,我们所认为的那些“真理”,基本上都无法经受这个问题的考验,只有学会拒绝这些“真理”之后,我们才能获得智慧,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3 16:43: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