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FacOrFic在2007-2-23 22:43:10的发言:楼主说的只不过是如何使企业的promotion和recruitment更有效率..我觉得企业管理还扯不到新自由主义吧.. 根据彼得原理,每个人都可以升迁到他能力无法胜任的职位。 根据彼得原理,当员工晋升到不胜任的阶层,其实管理者的能力仅仅比从前的同事略胜一筹,但处理的任务却繁重的多,通常认为管理的最大人数是7-8人,在这个意义上,其实任何管理者都是不能胜任的。这将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既然管理者可以晋升到现在的职位,那相对其他人来说,他是胜任的;而根据彼得原理,他又是不胜任的。因此那就无所谓效率下降,而仅仅是效率不足。聪明的员工的生存方式,总是比同级员工更用功些,但只发挥自己实力的几分之一,这样既有晋升的机会,又使自己的付出和收获相符,这样很公平。 这也造成了下级敷衍上级,上级不断向下施压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如此没效率的组织制度会长盛不衰呢?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再优秀的个人也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一加一小于二,但还是比一大的问题。通过牺牲个人效率,提高了组织的效率. 显然,我们目前的企业管理与"新自由主义"扯不上任何关系,充其量只是在管理精神上试图与之靠近。并且,管理学中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新自由主义”。这纯粹是我为了说明我们目前的管理现状和突破和引用的名词罢了。 我在上面的主要意思是,我们目前赖以管理企业的企业管理理论,无非就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实质、目的,这些是基于我们目前的认识而确定的。但是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突破,这些概念肯定要不断被刷新,被修正;我们能够在一些管理比较优秀的公司套用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经验么?不能的。 相对对企业环境下的个体,彼得原理的理论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在于施加管理的主体。这个主体究竟采取何种管理理念,就会产生何种客体变化。比方说,我们在IBM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升迁无望,跳槽到Google。结果因为两家公司采取不同的管理精神,而使同样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我想这是管理主体自身的管理原则在起作用,而不是作为员工的个人在起作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