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说说腊八这个节

[复制链接] 3
回复
12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6 14: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腊八,今天又是节日啊:)
说到腊八能让我马上联想到以下事情:
一,东北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所以今天穿了了最厚的衣服来上班,不过……有点热——再次抨击厄尔尼诺,再次咒骂人类的愚蠢!
二,腊八粥。不过我不喜欢喝。
老规矩,我来说说腊八这个民俗节日。

腊八节由来

古人把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成为腊月,腊八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关于腊八节的源起,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祭祀说。和很多节日一样,腊八起源于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同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如意。
        和一般的祭祀不同的是,腊八节上人们还要举行驱疫活动,祈求来年人们身体的康健。
二,佛道说。据说腊月初八也是释迦摩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故佛教徒此日为节大相庆祝。
         并且根据“牧女献糜”的故事衍生出了吃腊八粥的习俗。

故事是这样的:
        据说释迦摩尼悟道之前曾苦行6年,其间烦恼艰坷无数。后来他到了尼连河畔苦思,这时候他已是心力交瘁到了崩溃边缘。
        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个叫难陀,另一个叫波罗,常来这里牧牛。
        她们看到这个有严重自虐倾向的和尚天天坐在那里痴想,实在是觉得可怜。
        于是“挤取乳汁(注:牛的,别瞎想。),蒸成乳糜,……礼拜奉献”。乳糜就是奶粥,她们真会吃啊。
        话说释迦摩尼吃了奶粥之后,不幸上了粥瘾。接连吃了一个月,后来又下河洗了个澡,精神大振健硕如昔。
        坐在菩提树下消化了七日七夜之后,终于成为一代佛教宗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是多么的重要。佛祖之所以能成为佛祖全靠了吃粥和洗澡啊!
        另外,大家还要记住,提高智商的良药就是“奶粥”!佛祖苦思了六年都没想明白,吃了一个月奶粥,消化了七天,OK了!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牛奶粥”!!!

关于腊八粥

哎呀,又跑题了,接着说腊八粥。

腊八粥是什么时候有这个名称的我不知道,但记得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
“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
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
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看来,这个节在北宋时还是很厉害的。而且也明确提出了,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鬼东西煮在一起做成粥就叫“腊八粥”。

另外在“雅虎知识堂”看到这样一段话:
“明朝时,皇帝在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讲究。
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为盛行,不仅家家煮腊八粥,而且有钱人家还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虫来装点粥面,相互赠送。
清朝惯例,自乾隆年间开始,皇帝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煮成的。
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二米,深一米半的大铜锅,是专所以粥料特别精美,还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
第四、五锅是送给百官及众喇嘛吃的。第六锅是施舍给老百姓的,质量自然就差多了。
据说这口熬粥的大铜锅现在还保存在雍和宫前院的西鼓楼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有机会,真要去雍和宫对这口锅表达一下敬意

腊八粥怎么做?就像我说的,把乱七八糟的凡是毒不死人的东西扔到锅里一煮就得!据说有老北京的人家里粮食花样多,
常把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红豆、花生…什么的二十多种东西扔到锅里煮一宿。

喝腊八粥有个很好的习俗值得一说。据说这个粥要用来送的,先要让邻里朋友吃到自己家的粥,自己才能吃。
可惜这习俗流传不广,我邻居今天就没送我腊八粥喝,搞不好她连今天是腊八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唉!!!

今年腊八不吃粥

腊八可不光喝粥,腊八可吃的东西多着呢!

腊八面。像我老家这种地方,要不是袁隆平让水稻乱伦,我们还只能从南方进大米。
所以原来我们的腊八粥主料是小米,还有面。其实腊八面说穿了就是打卤面,面条要手擀的,
然后把蔬菜和着猪牛羊肉什么的剁碎做成配料,很多地方都管这玩意叫“臊子”。
记得课文《鲁提辖拳打震关西》,老鲁让震关西剁的那玩意就是臊子,明白了吧?笨!

腊八蒜。这可是我腊八节里的最爱了。
腊八蒜本是华北的民间吃法,不知怎地流传到了东北。我们不叫腊八蒜,我们叫的比较直白:糖醋蒜!
因为做法就是将蒜(最好是刚上市的新蒜)泡以陈醋或米醋在加入白糖,假以时日就可以吃了。
不同的是,北方的糖醋蒜以新蒜制成不剥皮,而腊八蒜是要剥皮后再泡的。

腊八酒。听说,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
似乎是用糯米酿的,一般要酿一年,越年而饮。据说颜色如同葡萄酒,点滴成丝,饮后唇齿留香。
哪位大哥家里有酿,一定记得请我喝啊

好了,已经说了很多了,就到这里吧 


沙发
发表于 2007-1-26 14:29:3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这些内容好啊,多些传统内容,好事。
板凳
发表于 2007-1-26 16:43:2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们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哦[em06]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7:26:07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有人关心传统文化啊

[em20]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