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日志节选自本人的《互动三节棍》。是节选,删去了其中的一些案例,仅为引起大家对于思路问题的关注。
整理表达思路的三种误区fficeffice" />
选自 于加朋 《互动三节棍》
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讲课也好,发表演讲也好,做某种宣传也好,当开始做准备时,才发现,把自己头脑里的表达思路准确地、清晰地整理出来绝非易事。就算他自以为已经把表达思路准确地、清晰地整理出来了,而当他开始表达时,才发现,要使别人能理解、要使别人能接受也绝非易事。
看来,如何把自己的表达思路准确地、清晰地整理出来还真是一个难题。但是,人们在整理表达思路方面,还存在以下三个误区:舍己为人;抓大放小;自话自说。
整理表达思路的第一个误区:舍己为人。很多人认为,所谓整理表达思路,仅仅是为了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与改变自己的经验毫无关系,此所谓舍己为人。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他们认为自己该知道的已经知道了,该了解的已经了解了,该清楚的已经清楚了,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他们认为,整理表达思路在本质上“与己无关”,仅仅是为了使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东西被别人所了解,他们对于整理表达思路往往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细致,缺乏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他们整理出的表达思路往往是粗糙的、不成熟的、漏洞百出的。
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整理表达思路首先应该是有利于他自己的一个学习过程。人的表达思路,一开始往往是混乱的、粗糙的、模糊的、有杂质的,甚至是错误的。整理表达思路的过程,可使当事人对其表达的认识得以从混乱到有序、从粗糙到细致、从模糊到清晰,得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以逐步修正错误、靠近真理。
正所谓度人先度己,整理表达思路也不例外。要想让别人明白,自己首先要想明白。
整理表达思路的第二个误区:抓大放小。一些人认为,所谓整理表达思路,就是要整理宏观方面的东西、框架方面的东西、体系方面的东西,而那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则不在整理表达思路的范围。我把这种误区简称为抓大放小。整理表达思路的过程中,所谓“大”与“小”是难以严格区分的,明显的“小”往往牵扯到“大”。表达者认为可以忽略的“小”,在受众看来往往成为不可忽略的“大”。表达者之所以“抓大放小”,可能是表达者没有意识到“小”的重要性,也可能是表达者有意回避“小”。
在整理表达思路的问题上,不应该有所谓大小之分,更不应该“抓大放小”。轻易放过任何“小”,极有可能伤及“大”。整理表达思路,就是要排除所有出现的疑点,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
整理表达思路的第三个误区:自话自说。当你整理表达思路时,就算你没有“舍己为人”,就算你没有“抓大放小”,你仍有可能陷入这个自话自说的误区。
正如我一向所强调的,对任何一位表达者来说,表达技能,不在出版物中,不在互联网上,也不在其他表达者那里,更不在他自己顽固的头脑里。表达者的表达技能,都隐藏在受众的头脑里。表达者只能立足于受众的经验,并沿着能被受众的经验确认的过程,才能达成表达效果。显然,表达者整理表达思路时,也应该立足于受众的经验,而不是仅仅立足于他自己的经验,因为他的表达思路必须能被受众理解并接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就没那么容易。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大多很自我,把自己的东西看得过于正确、过于宝贵,过于值得别人认真学习。一旦不能被别人理解,其惯性反应往往是责怪别人境界不高、心态不好。只有在被某种情势逼迫的情况下,才会硬着头皮检讨自己。
第二个原因是了解别人的经验并不容易。人的经验是非常复杂的,混乱、多变、矛盾,难以把握。甭说别人,就连自己也很难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经验。尽管如此,整理表达思路的表达者还是要努力去把握受众的经验。表达者把握受众的经验,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但无论如何,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对别人经验的把握,这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准确。
以上就是人们整理表达思路过程中的三个误区,需要特别注意。“思路”模块是培训教练技术四大模块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对于整理表达思路给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希望有机会继续和大家分享这些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