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ren 发表于 2007-1-3 14:01:06

改进生产管理的新途径——时间测量(1)

<p>为了解决诸如插单、库存多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时间测量来了解生产效果和变化;如何对测量结果做统计处理,以指导编制生产计划。 </p><p>&nbsp;&nbsp;&nbsp; 时间测量和分析,目的在于刻画生产效果及其变化过程,让生产计划能给出准确的完工时间,为生产管理和改进提供明确指示。<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生产过程有两个重要参数:数量和时间。时间与数量不同组合,其成本、交货期、库存、设备利用率等结果会有很大差别。<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 时间的测量和分析用在生产管理中要支持两件事:对生产过程监测;辅助编制生产计划。</p><p>一、生产过程监测<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各式各样的流量图可以刻画生产效果及其变化过程的情况。纵坐标为工作量(小时),水平坐标为日期(天)。垂向线段是与日期对应的输入或输出(任务的负荷时间)。这是实际测量结果,不是分析结果。</p><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基本流量图还可以派生出多种图形,以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产。比如F-3表示了实际生产周期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到生产任务的顺序交换混乱。如果每项任务都是按照顺序进行加工,黑虚线框左端应该与绿线重合。按照图中的情况,则造成20天内(第30到50天)全部生产任务通过这个工作中心的总时间加长,在制品在这个工作中心的积压增多。我这里有一个简单得演示程序,原代码开放,有兴趣的同道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免费索取。但请告诉我您的情况。<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二、对结果的统计分析<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对一个个单独的生产任务,只能见到不规则的变化。而在较长时间里,生产的统计规律可以显现出来,比如生产周期的平均值是有规律的。</p><p>这些规律可以从流量图中解读出来,见图F-4。矩形代表生产任务,为简单只画了一个。其高度代表计划工时,长度代表生产周期。当输入输出为两条平行直线时,生产任务的平均通过时间最短(可由排序理论证明)。表示产出的红线,也就是这个工作中心实际发挥的能力。实际中,只要不超过机器能力上限,每天机器实际被用掉的能力是不固定的,即红线的角度C摆动。同样,生产周期长度也是伸缩可变动的。工艺时间在生产周期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能力供应线在摆动时能自动得到生产周期伸缩波动的配合。注意:伸,库存增加而能力发挥减小;缩,库存减少而能力发挥增大。这个现象的积极意义是:生产中的问题虽然不断,因为有这种内在关系,问题只要不闹出圈,生产就能走下去。消极的意义是:在头绪纷乱的情况下,为了让生产走下去,用缓冲库存来抵消任务断档等担心。&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不难看出,所介绍的生产控制和改进的方法也是瞄准库存,平均库存,与零库存的理念完全一致。但它更加适合混流,而不仅对一个流有效。<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折算"、"负荷限"等参数选取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库存控制。<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平均库存与平均能力的比值等于平均消耗时间,它以库存面积为计算基础。从平均消耗时间可以推算出平均生产周期。在分析中有三个因素要考虑进去:①期初和期末库存量的差值,②交换顺序造成的平通过时间额外加长,③在更长时间里库存量波动与顺序量波动有抵消的趋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排序理论和统计分析的内容。实际分析中,这些工作靠专业分析软件来完成,并给出折算、负荷限等各种参数。这个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与库存对立的是设备利用率。在任务饱满时,不能为了减少库存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尤其机器贵,固定成本也高。所以靠"负荷限"来求得在设备平均利用和平均生产周期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在"推算出开工时间"中,采用平均生产周期。经过折算(考虑最早完工时间和最晚完工时间),将任务负荷添加到负荷帐户里;一方面调整负荷限额,在负荷与能力之间求得平衡。<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上述整个工作,也可以认为是试凑,把数据凑出来。这需要对自己工厂的产品、生产、计划有非常精深的理解。我试过,很难。如果用分析软件,也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奏效。<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从以上分析种,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生产结构化特点强,有内在的严谨。这不是说生产像齿轮传动那样,轮齿对滚过去,速比恒定。人要出问题谁也拦不住。但在生产中,出问题的后果可以预料,不会有什么戏剧性的变化。<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以上所说的是单个工作中心的情况。实际工作中,我们关心的是生产系统的情况,而这涉及生产-供应链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14:04:39编辑过]

mican 发表于 2007-1-3 17:05:24

<p>精彩,我们是一个小工厂,属于小订单生产方式,产品按客户需求设计,生产安排难度大,望互相交流!</p><p>我的电子邮件fanmgcg@163.com</p>

jasongeo 发表于 2007-1-4 16:19:00

谢谢文章!以销定产,排产难度大,交流邮箱Jasongeo@x.cn<br/><br/>

asususa 发表于 2007-1-4 19:26:15

ofer 发表于 2007-1-11 17:38:47

<p>老兄很想分享一下<a href="mailto:ofer@sohu.com">ofer@sohu.com</a></p>

fhfwang 发表于 2007-1-15 16:04:29

<p>值得研究,我们是个订单式的加工企业,市场需求比较大<a href="mailto:.yzuweiwang@hotmail.com">.yzuweiwang@hotmail.com</a></p><p></p>

best_man 发表于 2007-2-6 11:11:00

<p>好东西,非常感谢搂主的奉献</p>

jackwang5 发表于 2007-3-6 19:17:07

<p>谢谢分享!</p><p><a href="mailto:JACK-WANG@163.COM">JACK-WANG@163.COM</a></p>

yiyiyicz 发表于 2007-4-2 08:45:41

<p>这是一个实用的方法</p><p>有兴趣的可以发邮件到<a href="mailto:yiyiyicz@yahoo.com.cn">yiyiyicz@yahoo.com.cn</a></p><p>它的应用特点是解决了ERP中生产计划的缺陷:实际中加工任务完成存在不确定性(波动)与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确定的任务(计划时间段没有间隙)。这个矛盾用确定性思路无法解决。</p><p>另外就是解决信息系统不能一步到位的实际问题。</p><p>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分三大步。可以兼顾正常生产和逐步改进的需要。尤其适合机械加工装配这样的离散生产情况。</p><p>推石</p>

cream2826 发表于 2007-4-3 16:13:00

<p>谢谢楼主,我正做生产管理,很想得到此方面的部分管理经验及途径,请发邮件<a href="mailto:cream2826@126.com">cream2826@126.com</a></p><p>谢谢</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改进生产管理的新途径——时间测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