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无欲 发表于 2003-5-1 18:06:00

[讨论]《关于企业中的救火〉

以下是引用daniel_young在4/30/2003 10:45:07 PM的发言:
台湾《远见》杂志发行人高希均先生,谈到他所认识的一对台湾夫妇的故事。
某天晚上,这对夫妇看到路边摊有人在卖美术灯。太太说:“这盏灯很漂亮,把它买回去!”先生说:“我们家没有照明的问题,买这个灯回家,是个浪费!”太太又说:“这盏灯很漂亮,买回去就会有用了。”后来,这盏灯还是买回家了。往卧室一放,他们马上就发现房间中的百叶窗配不上这个灯,第二天就换了窗帘。之后,又发现床单椅子都配不上灯与窗帘,接着换床单与椅子。
事后这位先生说,这盏灯买回去后的一个月中,他们的寝室起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老公没有换之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换掉了。不过,他却发现,在短短的一个月之中,他的生活品质至少增加了10倍。他说他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只有在家里的照明发生问题时,他才会拿灯管来换。如果照着他的逻辑,可能20年后,他们家的寝室仍然是使用日光灯,一成不变。但是他太太的一句“这是个好东西,买回去就会有用了”,却让他们的寝室在一个月之间脱胎换骨。
许多企业都说科技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实是他们根本不去了解,科技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正是知识经济的特殊要求:不只是先了解问题,再看科技能帮什么忙,而是要先了解科技的本质,再去思考科技能做什么事。不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生换灯管的逻辑),还在于创新问题的契机(太太引进美术灯的逻辑)。许多企业,都是问题导向型企业,在管理上通常会陷入“救火”循环中。由于资源有限,必须集中资源在几个浮现的问题上,症状减轻以后,资源就会挪至他用。于是,原本存在的问题,过一阵子又会浮现出来。因此,企业都很忙,忙着解决问题,忙着原地打转。可以说,问题导向型企业,十年都别指望它有什么改变。



文章有可取之处,但却不敢苟同某些观点:

1、妻子的尝试行购买手法,对于企业来说,我看是不太适合吧
2、高科技在广义上的确会对企业带来好处,但某科技是否适应某企业,高科技是否绝对能带来利润,这可另当别论了。
3、在我看来,只要是企业,公司,那么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救火企业,我当然不赞成,但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问题,而引进另外的问题,也许将会把企业引向恶性循环。 企业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说,只有分阶段解决的,所以千万不要妄想设立完美的企业。 without any problems.
4、企业资源有限,那就更应该珍惜资源,我可不赞成,为了改变而改变的公司。

关键在于人的认识,人的认识不超前,光改变科技是没有用的。
不赞成,只看现象,而忽略本质的做法。

哈哈哈
欢迎探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关于企业中的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