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落巢 发表于 2015-10-8 15:04:17

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信息化管理过程实施

  一、制造过程特点及信息化管理要求
  某企业的制造过程是离散型,科研与生产并行,军品和民品混线,单件和小批量共存。主要突出特点如下:
  ①产品品种数量多,且每一品种的产品生产数量少;②产品的工艺路线复杂,加工工序繁多,需要在不同的工序间运转;③经常会遇到客户要求交货期提前的情况,或者增加临时的紧急定单;④存在不同的定单中出现同一产品重复投产情况,且每次的加工数量不多,或者同一订单多批次投产;⑤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很难形成流水生产线。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手工管理、纸质信息传递和项目计划员的单兵作战,难以适应客户的交货期、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和创新,推进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必备的选项。目前,市面上信息化管理软件较多,如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ERP系统等。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配置和可扩展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流程优化、产能评估、计划风险分析、计划作业分解、加工进度可视、质量过程控制、信息统计和查询等功能,以达到平台化、实时化、可视化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化管理流程架构和实现思路
  根据本企业的制造过程特点,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梳理,搭建了信息管理流程架构,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①以生产策划为源头,以加工任务书为依托,集成所有的信息,形成信息源;②以工序间的转运库为控制点,统一分发各工序的流程作业;③以工序检验为支撑点,采集在制品的信息状态。
  三、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实施
  1、以生产策划为源头,形成信息源
  项目计划员根据定单组织生产策划,工艺师按照图样进行工艺设计,定额人员参照图样和工艺卡片完成各工序的工时定额。相关人员在各自的界面上并行交互操作,进行任务书的完形填空,形成完整信息的加工任务书。任务书含有工作令号、套量、项目主管、设计师、工艺师、下达任务时间、要求完成时间、各工件的制造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完工送交路线、工件的图号和名称、单机用量、投入数和产出数等信息。项目计划确认后导入生产过程数据库。
  2、以转运为中枢,负责输出信息和分发作业
  转运人员根据工作令号,在转运管理模块的操作界面上,完成任务书整体的进出数据库操作。系统会自动打印出任务书上所有工件的第一道工序派工单、领料单和随工流程卡等单据。派工单上会出现该零件加工信息、要求完工日期和集成信息的条形码。转运人员将派工单和图样、工艺卡片齐套后,按工序分发到各班组。加工人员完成当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由转运人员用条码枪读取派工单上的条形码信息,打印出下道工序的派工单,再分发到班组作业。
  3、以工序检验为关卡,负责质量信息的采集
  工序检验人员在检验管理模块的操作界面上,用条码枪扫描派工单上的条形码。系统会提示是否需要首检,经确认后弹出终检对话框,会自动出现工件的工作令号、图号、名称、工时、送验数、检验数、合格数、不合格数和工时等信息。检验人员选择操作人员,若发现有不合格品,填写问题记录,点击确定按钮,提交不合品审理,若审理报废,项目计划员按报废重投的流程组织投产。
  参考华天谋咨询网(http://www.chinatpm.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信息化管理过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