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 发表于 2014-9-15 09:53:00

海融文化探研系列文章12--- 漫谈企业文化(2)

企业文化怎么很容易就做成两面皮?
有次和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聊天,人力资源在业内简称HR,这是个挺有趣的现象,HR有两种解释“好人”和“坏人”,所以说,做人力资源难哦,做好了是“好人”,做不好是“坏人”,做夹生了在老板和员工面前里外不是人。
仔细想想,做企业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为什么一个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实以及完善难?为什么企业文化无法得到从老板到员工都真正的认同?据介绍,企业文化是日本发展起来的,然后美国人总结,后来传入到中国的。所以有朋友认为,中国一直以农业立国,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跟外人学。果真如此么?
想深入了解中国到底有没有企业文化,就要查阅和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向来重农轻商。从夏朝开始,中国就不断分化出大大小小的国家,大的超过一个县,小到一个村。到现在为止,中国从南到北,很多地名都有类似刘家村、王家店、耿家油坊等族性命名。中华民族,从地名上就能看出一种独具魅力的特色。
重农轻商,应该不是刻意的去轻视商业,或许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最佳选择。试想,以地域之分的各个村镇,其实就像是一个小“国家”,那里有打铁的,有做豆腐的,有卖点心,还有织布卖布的,一应俱全。这种发展有几大好处:
其一:节省资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形成的独立村,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自然资源,种啥吃啥,做啥穿啥,毫不浪费。
其二:便于管理。村中有什么风吹草动,甚至谁家来了陌生人,谁家突然成了暴发户,都一目了然,管理者想了解易如反掌。
其三:人更幸福。中国人追求的是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孩子幼有所教,长辈老有人孝,人在这一个大家族中,其乐融融。
就这三方面的好处,对当今世界好多国家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及。
上一篇,我们分析了现在是一个“万国时代”,每一个商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生产、销售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员在一起,就如同一个“国家”。每个企业养活着各自的员工,还有各自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特点。不同的“国家”都在各个方面影响干预着现代人的思想行为,这势必会造成很多人的现实纠结。
有天在十字路口听到一母子的对话:
孩子:妈妈,老奶奶摔倒了,我应该去帮一把吧?
母亲:少管闲事,万一老太太认为是你撞的,咱可赔不起,卖了房子几十万搭进去,咱一家三口住马路牙子啊!
孩子似懂非懂,带着一脸的朦胧和母亲走了……
瞧,这就是一种思想行为的干预现象,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每个家庭,每个团队(校友、战友、病友、群友),甚至每个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每本书,都在背后干预着人的身心,企业试图通过企业文化就把员工拉拢过来,这又怎么可能呢。“万国时代”那么多的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散发着干扰和影响,自己的企业又如何独善其身呢?
所以就会出现企业员工对节假日期间的培训异常抵触;所以员工在听培训之前先相互打“不要被洗脑”的预防针;所以员工面对企业文化会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再说点真话,有多少做的比较经典的企业文化,能够真正深入到全员的骨子里,而得到一致的认同呢?调查很简单,走访这家企业附近的小餐馆,听听员工酒后的真言吧。要么就跟在这家企业附近“趴活”的出租车司机聊聊……
记得有位企业家曾说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一位员工都可能在未来有去留,能够让离开的员工还惦念着我们,就足够了!”虽然这位企业家没经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的培训,但他说出的话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应该达到的作用。
人离开了还能够惦念原来的工作单位,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才是企业文化的价值。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早就有其企业文化,只不过我们不去深入调研,不去总结而已。很多企业都喊出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人,既然中国有历史记载的人类社会早已有数千年,难道这种积淀下的文化就能忽视么?中国人,太不擅长总结自己的文化了。
我建议有机会诸位查阅一下晋商的发展史,再看一看在晋商发展之前的山西历史,可以说孕育明清晋商的文化之根,早在明朝以前。从夏朝开始,在山西南部就有人员往来,经过近三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与其内在的特质,但中国人没将这些归为企业文化,中国人的说法叫“道”,俗话是“门道”,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企)之道,经营管理之道。
一个道字,是不是已经把企业文化概括在内呢?我们是否能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企业文化之根呢?
道分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对企业而言,一挣(钱)一花(钱)谓之道。企业如何保持高盈利,这是企业的挣钱之道;企业如何为员工分钱以及企业自身的消费,这些是花钱之道。一挣一花是企业成长之根本,所以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制定,要先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和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
真正站在道的层面上讲,其实早就包括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西方的研究成果,但尚未触及很多层面,所以很多企业文化在制定之初以及执行的过程中,会显现出很多漏洞和无力。这又是为什呢?
企业对资金一挣一花的大权都在企业家的掌控之下,所以企业文化之根继续深挖就是老板个人或董事会的文化,所以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个人的文化,从这个层面看,确实有些道理。
分析到此,我们不难得出个结论,就是企业文化的根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与企业收支两方面有关,再往深说,就是与企业家一个人有关。
身为中国人我们可以对科技知识不自信,因为近数百年来,在科技方面的发展,我们确实落伍了。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一定要自信,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的力量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翻阅中国千年历史,中国的版图是被“侵略”大的,每一次外来强势的入侵,在经过几百年之后,都被中国文化所融合,满清人入关就是个例子,在统治了中国数百年后,现在连满文都无人继承。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如果用这种文化的精髓去指引我们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会有什么样的成果,诸位都不难预知。
有人说,老板对企业文化不重视,认为企业文化没有用。有这样想法的老板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板本人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骨子里唯我独尊。另一类是老板本人没有任何文化,表里唯老子第一。这两种类型的老板说白了就是一文,一武两个类型的企业家。文的有种说法是儒商,武的以前叫暴发户,现在话讲叫土豪金。
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家想说服他们做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一定的真材实料和一定的文化基础,就是难。而对于一些所谓的重视企业文化的老板,您也要看他重视背后的目地,如果只是把企业文化做成为了给上级看的面子工程,或是对外宣传的一个形象工程,这些企业建立的文化都是无本之木。是不是这样的老板,诸位观察下老板是否翻阅,是不是好龙的“叶公”,岂不一目了然。
从事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从文化角度事先说服自己,又如何去说服企业总带头人去重视企业文化呢?从最根本的带头人上没有理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从事企业文化未来的工作将有多么的艰辛,要么是迎合着企业家的想法硬着头皮去做,要么是成天围着企业家歌功颂德。做的有点眉目了,那是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功劳属于人家。做的不好了,从上级到下级劈头盖脸的报怨扑面而来,忍不住的,最后只能是拍拍屁股走人。
所以,想做好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先从文化层面把老板拿下!
老板需要什么?老板的职位高处不胜寒,他需要有人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奥妙就在这。
中国人讲道,可惜几千年穿下来的道,早就变了模样,变成了街头巷尾挂个太极八卦算命的道,我和身边好多朋友就一直认为这就是中国人讲的道,这确实是一种文化被曲解、误解的困惑。
国内有培训界专门针对老板培训,老板宁愿掏几十万,几百万去学习,很多员工背后嘲笑老板傻,老板傻么?你晓得老板在他的那个位置的苦衷与困惑么?身为企业文化师,如果能真正和老板一条心,帮助老板解解惑,是不是你的价值会暴涨呢?
诸位,小时候我们就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齐王身边的人因为惧怕他而奉承他,说假话。如今是不是企业家每天见的人,都是为了他的钱而奉承、恐吓,甚至说假话呢?试问,一位企业家,活在真空里,他的困惑,无助又又谁知道呢?那种经营一个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忐忑不安,心神不宁的感觉谁又能体验到呢?
点到为止,再多说,有人就会领悟到如何去蒙骗老板了。回到话题,我们下面就来用《经营管理之道》来解读一下企业文化。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文化建立远离了“营销文化”,唉,这好奇怪呀,营销是让企业挣钱的,企业文化如果不重视这个文化,势必就把企业文化内容建成了海市蜃楼。
诸位看看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的信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谁听了,都会认同,因为这里面包括了做人和经营的基础之道,这是全员一致努力世代共同完成的事业,而不是空洞洞的口号。而一些企业喊出来的“诚信,和谐,开放,创新”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就空洞呢?
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全员坚守的信条,与企业文化建设执行息息相关,企业战略,销售策略,市场环境等等,哪一个与企业的生存不相关?如果做企业文化从不关心企业的生存,又怎能让企业家重视?那样做出的企业文化不叫企业文化,应该叫“企业文画”或“企业文话”。
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家的智囊,应该既懂文又懂武,懂武未必会武,不会武必须懂武。诸葛亮前辈作为汉代刘氏的辅佐重臣,很多方面可圈可点,那才是一种经营管理之道的切实应用。什么时候企业文化能够发展为企业的参谋或丞相,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诸位才正的有出头之日。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师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乐观,那是因为你们没看透行情。
世界发展到今天,吃穿用越来越会被淡化,未来最大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人类的整体需求已经开始从物质向精神层面转化了,不少外国精明的专家学者已经偷偷的开始研究起文化领域的产品了,包括日本人的《活法》,美国人的《正能量》,以及好多触及文化领域的书都开始悄然畅销起来,这是不是又一轮的文化战争即将拉开序幕呢?
身处21世纪最初的这些年,从事文化领域的研究,切记你所做的,你所掌握的,是越老越值钱。如果掌握的是知识,可谓越老越贫贱。这就是文化和知识的差别。
我们都晓得大学毕业生光拿个证书到企业没有大用,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培训,有了真才实学后,证书不过是当年进入企业的敲门砖。文化领域也是一样,企业文化师仅仅是个刚开始,帮建中国企业文化任重而道远。这并非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完成的事业,需要更多朋友在一起,共同努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的话题到此,谢谢!有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老师指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融文化探研系列文章12--- 漫谈企业文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