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飞鸿 发表于 2013-12-24 09:43:02

飞鸿谈管理:如何协助政企双方做有效沟通

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3-12-24 09:43 编辑

      飞鸿所在公司给一个产业园区进行产业定位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许多企业期望参与,总经理马上进行安排和协调。政府领导当即指定一个人召集有关人员与一家企业徐总进行沟通。 为了锻炼员工,飞鸿带着张军也跟着旁听。由于双方都不大熟悉,会见地点安排和沟通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整个过程中,飞鸿实际上起到了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一是主动介入安排会谈地点创造氛围。因为双方沟通的时间是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徐总走之前。同时大家是第一次见面,只能是双方认识了解、磨合初步需求,所以不必那么正式。为此,总经理表示可以让政府有关人员去徐总在酒店的客房内会谈。早上吃饭时,飞鸿了解到对方要来四五个人,再加上徐总和飞鸿二人,总共要有七八个人。这么多人同时到徐总的房间,显然太挤,全部坐在床上都不够。而且这样拥挤一定会有人无法看到对方,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于是马上询问服务员,了解到酒店大堂有合适的位置。之后与各方沟通,在政府人员到达之前进行调整和安排。从而为此次会谈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和氛围。
       二是在沟通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人员来齐后,召集人见先到的人已经与徐总开始交谈,所以迟迟没有进行点题和主持。飞鸿便提醒他应该把今天召集大家来的目的说一下。召集人便按照昨天领导的安排,说了几句。但因为他也是临时接到这个任务,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情况,加之对徐总及其公司的业务也不了解,所以说不到点子上。徐总作为要承接政府业务的企业,也不方便自己出面说。于是本来作为旁听者的飞鸿就只能转变身份了。他在召集者说了几句后,马上把话题接过来,介绍了此次大家会谈的背景、原由、领导的意图、徐总的情况以及今天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在大家交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没有参与谈话和发言的人与徐总沟通,从而使得此次交流比较顺畅。
    三是引导话题紧扣主题提高效率。政府人员对徐总公司的业务并不陌生,原因是目前政府信息化已经广为普及。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也不断组织有关部门去先行先试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他们也接触到了许多新的信息。所以在交流开始时,政府人员谈得更多的是他们看到别人做得如何如何,哪个功能怎么怎么好。徐总的表态是别人已经实现的他们都可以做到。飞鸿觉得话题这样谈下去没有意义,于是打断他们进行引导。明确表示别人做得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他看到了太多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政府花了许多钱其实并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时反而增加了管理负担,很多的功能新鲜两天就不再用了。今天应该把自己面临的困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出来。为此以他刚从民政局长那里了解到的一个需求为案例进行抛砖引玉。民政局现在无法及时而准确地核实申请低保人员在住房、存款、自办企业、拥有汽车等财产方面的情况,因为这涉及到公安、工商、银行等诸多部门,有关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他们的工作基本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向大家表明今天应该要谈类似这样的事。经过引导,使得话题回归了主题,大家也知道了该谈什么,徐总也明确了他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得沟通初步达到了目的。

ralfclerk 发表于 2013-12-31 09:20:25

政府一直是高高在上,不正常的现象;仆人反过来管制主人,真是太逆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鸿谈管理:如何协助政企双方做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