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飞鸿 发表于 2013-12-21 07:06:29

飞鸿谈管理:国外大品牌公司为什么会逐渐丧失竞争力

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3-12-21 07:12 编辑

      飞鸿公司在与中部一城市政府合作时,他们提到要打造数字城市,请了国内外较大的三家公司来竞标,结果却是国外的大品牌公司排名最后被淘汰。飞鸿问到原因。政府方面表示,这家公司只是在讲概念,没有针对我们的城市如何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华而不实,无法落地。飞鸿当时就很不理解,觉得他们不应该如此。但通过最近一次公司在该城市组织的顶层设计研讨会,飞鸿直接与这些国际大品牌公司对接邀请他们参会以及他们来后的表现,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一是以老大自诩盲目摆架子。本次会议是飞鸿所在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会议。本意是邀请各方精英参与该市建设,通过搭建平台给企业创造商机。找到其中一家公司大中华区的老大,他已经同意参会并安排了时间。却在参会前提出了要与飞鸿公司平级地与政府的市长直接对话而不愿在飞鸿公司之下做事、嫌参会的他们自己公司人员的等级与他差别太大等几个问题,最终拒绝了参会。而其公司参会的人员在知道他同意来后又变化的情况,令人吃惊且毫不掩饰地对他表示了不屑和轻慢。而该公司来参会的人员也是自命不凡,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面对面谈话,都表示了自己的强势,不肯低头。本来会议是由公司统一安排住宿,他们来后却要与众不同地自己付房费。      二是听不进任何意见和建议。会上给这些公司每家都安排有15分钟的发言时间。之前沟通的时候,飞鸿要他们提前把发言提纲发过来。有的发了,有的不予配合。飞鸿看了发过来的内容,认为与会议主题切合度不够,通过邮件提出了修改的建议,但他们没有理会。会前,飞鸿用电话直接与对接人提出修改建议,没有想到对方却表示:这种会我们经历得多了,给副省长介绍时都是这样说的。拒绝做任何修改。会后许多人表示:他们介绍的东西与三年前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讲自己的优势和大的概念,根本不关注客户要什么,他们的技术和能力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而政府方面也表示了不解,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以他们的知名度,根本不需要做这样类似“科普”的介绍,许多东西网上都可以查到。       三是组织老化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国外这些大品牌公司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中国的许多公司都以能成为他们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自豪,许多中国人也以能够到外企工作而感到高人一等。那时他们在中国做业务,真如推土机一样无往而不胜。许多地方都盼着他们能光顾一下,如果能够在当地做一个项目,则会倾全力支持,受宠若惊。但随着中国自己的发展和强大,许多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他们的优势渐渐丧失,地位也不再象以前那样重要。相反地,他们的强势、他们的漫天要价、他们的傲慢,已经使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感到不适。纷纷转向与中国自己的服务良好、信誉度高、价格合理、技术实力虽然不如他们但能够保证实际使用的企业合作。而他们却对此没有太多的感受,还是沿用以前的销售方式,自认为无往而不胜,从上到下,明显地体现出组织老化的态势。此次来的人,有的虽然还年轻,但身在其中,耳濡目染,思维和行为同化,与在该公司时间长的员工没有什么区别。对外界变化感知不够,更没有改革和改变的意愿和从自我做起的姿态。      这一轮的合作,他们自然又一次被淘汰出局。

kangruibao 发表于 2013-12-21 14:53:40

来看看了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鸿谈管理:国外大品牌公司为什么会逐渐丧失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