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haixuri 发表于 2013-11-3 21:53:55

(原创)从科斯理论所想到的(1)

科斯逝世了,102岁,一个来自英国的伟大经济学家。很多中国学者都说,科斯对中国的影响比他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还要大。因为他的理论证明了完全由国家控制的、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无法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体制中“组织成本”会无限扩大,最终导致组织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斯科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市场“交易费用”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存在正是因为企业家在企业内部通过自己的权威和命令取代了要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的资源,而这种权威和命令的成本低于从市场获得资源的“交易费用”,企业就由此产生了。但公司不能无限的扩大,因为组织内部的这种权威和命令同样有成本,这就是“组织成本”,随着企业的扩大,企业中的组织成本也会扩大,最后与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交易成本”达到相等,企业的扩展也就到了尽头,如果再扩张企业的效率就会下降。
中国学者感兴趣的是斯科理论中的带来的产权和制度体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关心更多的是企业的大小和规模会受到如何的限制?我们看到一方面世界企业都在全球化,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形成全球的供应链;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粮集团在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将所有的供应商都便成为自己企业的一员,我们也看到在汽车企业中,比亚迪、长城等也都在部分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将供应商变成为自己全资的企业,这种垂直一体化的战略实际上是在扩大企业的规模。在汽车产业的历史上,福特就曾经从炼铁开始,实施自己的产业垂直一体化的战略,但福特似乎最后还是放弃了。从现在汽车产业来看,欧美企业的供应商大都是独立的,而日韩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大部分是内部的,或者是控股的,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斯科的理论给予了我们宏观的解释,企业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的比较。市场“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倾向于利用市场来配置供应商,而当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低时,企业就会建立自己的供应商体系。从道理上这是很清楚的。
但问题是:为什么采用市场交易的企业和供应商体系在欧美发展很好,而采用企业内部控制的供应商体系在日韩汽车企业中发展得同样很好,他们的发展规模也同样很大。也可以这样说,在欧美的汽车供应商体系的市场“交易成本”低,而在日韩汽车企业中“组织成本”低,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决定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到这里,斯科的理论也无法给我们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从科斯理论所想到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