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恒智信咨询 发表于 2013-7-29 11:03:12

B集团现行的绩效管理反思


【问题类型】绩效考核【行业类型】房地产、生物医药【案例背景】    B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发展前景良好,一直以来对所属单位及各单位的员工实施了目标管理。在每年年初,由集团向所属各单位下达目标任务书,再由各单位对目标分解后,具体下达到每位员工,到了年终,则以所下达的目标为标准,衡量各个单位及各位员工的业绩,并依据业绩核定所属企业经营者的效益年薪和员工的浮动工资。实践证明,这种目标管理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因而对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这种目标管理也是绩效管理方法之一。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现状问题】
首先,在整体战略问题上,尽管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大型跨国投资控股集团,逐渐形成三个层面的产业结构,即当前的核心业务(房地产)、正在崛起的新业务(生物医药)、未来的新兴业务(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但具体的发展规划尚未明确,未对各业务的发展分具体阶段,预测在何时达到何种规模、何种效益,以及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集团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创造这些条件?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进一步的回答;其次,在指标这个环节,集团本身缺乏一个统一的总的目标,所属企业的目标任务一般也只注重本年度财务指标的完成,而对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业务流程、客户管理、员工发展等则有所忽略,管理人员的目标任务指标则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因而成为一些“软指标”;再次,在评估方面,注重了对各单位及各位员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但忽视了对完成过程中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分析,未能给被评估者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和努力方向,因而其第二年可能仍存在当年的问题,可能仍不能取得好的绩效;最后,酬报方面,因为管理人员的评估结果、业绩拉不开差距,因而其浮动工资、年终加薪也拉不开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国企的“大锅饭”的弊端。从现状中很容易看出B集团在绩效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战略目标不清晰、管理标准未量化、可控性可实现性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的人力资源咨询师王留平女士有如下建议:第一,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及有关政策,对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内部的资源状况、员工技能与激励效应等作出充分地分析研究后,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各阶段、各年度的总目标及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和集团领导批准后加以实施。第二,在制定下属单位和员工的目标任务时,下达给管理人员的目标任务尽可能“量化”、“硬化”,通过具体规定数量、质量、时限、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使指标更具可控性,扫除“软指标”。第三,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设定评分等级标准,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均分为5个等级,基本达标为3分,有时超标为4分,经常超标为5分,有时不能达标为2分,经常不能达标为1分,从而拉开每个人绩效分数的差距。第四,计算员工酬报时,使员工绩效评估的每一分均与浮动工资挂钩,从而加大“酬报”的激励作用。第五,在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环节,都增加沟通渠道,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过程;使上下同心,形成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和员工团队,从而使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集团现行的绩效管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