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运营“管理智慧”微信公众号的
作者:张兴旺、严瑾、白刚 “管理智慧”微信公众号从2012年11月7日上线到现在,订阅者超过了23000位,很多朋友说,这在管理类公众号里是数一数二的,对一个用户基础是零的公号来说,这更是不可思议的。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好奇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最近我的一些好朋友也经常来向我们取经,从外地来的朋友,也会谈到我们的微信。我想,这首先要感谢所有订阅者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正是有了他们的关注,我们才动力十足,整天琢磨着带给他们更及时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是经验,我只原原本本的把我们这半年来做过的事说出来,期望大家能给我们更多的建议,让我们做得更好。 缘起微信公众平台刚刚推出时,我就很关注,因为我心里有一件很痛的事,那就是错失了微博的机会。2009年9月,新浪微博刚推出内测,我的好朋友杜红超就邀请了我。但我当时离开了工作十年的杂志社,进入企业半年,忙得没来得及想一下这件事。直到后来微博火爆互联网,人人都用手机上微博的时候,我也没有重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可惜,一种明明在潮头却与潮流擦身而过的感觉。因此,当微信公众平台一推出,我马上就意识到这是移动互联时代又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于是马上就决定由公司来做一个公号,很认真的做。做什么内容呢?我们是做管理咨询的,很自然就要做与此相关的内容。我们没有用公司的名字来运营,而是用了一个最能代表我们服务内容的“管理智慧”(现在证明这是明智的)。这也是我最熟悉的内容,过去十年,我主要做的就是与管理相关的杂志。我们有专人负责这个公号,并且几乎用上了我过去十年做杂志时的所有编辑经验:以实用为导向的选题策划。而公司除了有当今管理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包政老师,还有我们的几个合伙人白刚、李序蒙、张林先、李朝晖博士,还有来自于德勤、波士顿、普华永道、埃森哲、宝洁等国际公司从业经验的资深管理咨询师,他们都是我们选题的来源——问题导向的提供者。可以说,我们在“管理智慧”这个公号上充分发挥了我们所有的优势。 内容没有想过要有多少粉丝、多少用户,只是想到,我们在工作中曾经和许许多多的老板和管理者交流过,发现他们对于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管理难题常常感到困惑,特别希望能够和我们这样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切磋,来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而我们有一个很棒的管理咨询团队,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在知名企业五年以上的管理咨询经验,我们还有包政老师的管理思想做理论支持。如何用我们的专长帮助更多的管理者?如何让大家更加容易和轻松的获得专业的管理咨询?这时,微信正异军突起。如果能用好这个交流平台,我们就能做到这些!那将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所以,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管理,而内容必须是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实用的、实战的、对读者有价值的。前三个月,我们每天发送一段经典的和新鲜的管理观点,这些观点是当今世界知名的管理大师和企业家的管理观点中的精髓,也是我们做管理咨询项目的准则。为了让新的订阅者不落下任何一段观点,我们对发送过的所有内容做了编号整理,每一位新加入的读者,都会收到一段相关的提示。(你问我提示是什么?关注我们好啦^_^)这时候新的订阅者大概是以每天100~200的数量增加。今年春节后,我们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因为我们发现,案例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相对枯燥的管理观点。而且,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我们放弃了每天发送,改为每周发送两次。我们开始发动身边所有的同事和所有的好朋友给我们提供好的案例,我们开始每天认真的阅读各类企业新闻,浏览各大管理杂志的网站,搜集经典的管理书籍,从中筛选出好的案例、观点、文章,甚至是自己来重新编写和整理。我们开始策划某一个的主题的系列文章,试图从这些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和可操作的举措,期望能够给大家更加直观的体验,帮助他们带着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 文章选题的策划我们一直在探索,订阅者真正希望看什么样的内容?分析大家和我们互动反馈的内容(后面我会专门说到互动这个话题),我们发现,大家普遍关心的是下面两个问题:1、如何带好一个团队?(如何做一个管理者?)2、
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激励怎么做?)我们意识到,组织与人的关系,是当下管理者最关心也是管理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很多持续成功的企业在创办之初就悟出了“组织与人”的关系,比如世界知名的惠普、星巴克、马里奥特(万豪酒店),国内有格力、海底捞、阿里巴巴,等等。这些企业的成功,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他们在对待“组织与人”的关系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最最要的是,他们在实践自己“组织与人”的理念上,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呢?特别是,这些成功企业的领导者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而领导人的理念和企业的相关举措,才能够真正给我们的订阅者以借鉴和启发。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查找了大量的书籍和网络参考资料,力图找到这些成功企业的创始人的演讲、采访和自传,找出他们的具体实践和可操作性的做法。而这些不同企业对待“组织与人”的关系的惊人的相似,显而易见,相信我们的读者通过思考,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企业的参照物。围绕“组织与人”的命题,我们先后选编了一系列的企业实践文章,包括:76、稻盛和夫:经营最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公司风气和员工意识;78、马云:决定一个公司素质的是基础员工;80、张勇:让员工用双手去改变命运;81、霍华德·舒尔茨:与所有人分享公司的成功和财富;82、比尔·马里奥特:我们真正出售的是我们的管理专长;83、宗庆后:企业家有责任帮员工致富 ;84、董明珠:投亿元给员工建房子。87、(原创首发)李晓宁: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关注“管理智慧”后,发送文章前的数字,可收看此文。)在选编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坚持在一篇文章里只表达一个管理观点。我们还特别注重标题和导读的重新编写,用新鲜、独特、真诚的、有冲击力的语言,从读者关心的角度,让大家在阅读标题和导言的时候就清楚的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管理思想。在文章的内容里,我们删掉繁冗的内容,选择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文字,重新分段和拟定小标题,把最重要的观点用颜色标注出来,在文章的最后介绍来源和企业家的背景资料,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受,并方便他们记录、摘抄、思考。比如“张勇:让员工用双手去改变命运”这篇文章,取材于经济观察报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的一次采访报道《对话张勇:海底捞之道》。这篇采访报道里有很丰富的内容,包括很精彩的创业故事、创业中最艰难的时期、怎么选择店址等等。因为这些内容不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在编辑的时候被舍弃掉。我们提炼出海底捞在形成规模管理后团队管理的经验和具体做法,特别是张勇作为一个企业家如何进行员工管理的细节,这些都特别具有代表性,文字轻松活泼,都是张勇的大白话,特别能引起管理者和企业家的共鸣。再比如“(原创首发)李晓宁: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这是我们的专家团队的案例研究成果。李晓宁是秀域的创始人。这家企业没有海底捞的名气,但她在短短八年间就发展了1000家直营店,是成长型企业中特别典型的优秀代表,对我们几万名管理者和企业家来说,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对秀域做了为期两个月的访谈和调研,发现秀域实质上是在销售诚信。例子非常丰富和生动,其中,为女性员工安排癌筛查的故事曾让我感动得落泪。作为一名女同胞,我太知道这件事对于女性员工的意义,诚信、善良的秀域形象也呼之欲出。做有道的企业,是包政老师几十年来的管理观点,秀域不就是典型的代表吗?参与策划和编辑这些传播正能量的文章,我感到非常的开心,也学到了很多。我常想,这就是我们“管理智慧”的价值所在吧。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这些文章受到了订阅者的热情反馈,很多订阅者高兴的和我们交流感想,还有的提出自己企业面临的相关问题,来和我们探讨。新的订阅者也以每天300左右的数量在增加。我们发现,我们的朋友在这些文章发送后的十分钟内纷纷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内,这时候,我们的激动和兴奋溢于言表。还有一篇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就是:“70、(原创首发)包政:中国企业未来二十年的机会”。包政老师近来减少了讲课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到写书上来。我们有幸在2012年请到包老师讲了一天课,内容非常之精彩。我们摘录了其中的一段内容,征得包老师的同意后分享给了大家。订阅者中很多是包老师的粉丝,文章一发出,就收到了好多回复,大多数都是表示非常受教,也很兴奋,看到包老师的管理思想了,真的很难得。最近,我们和一些企业家交流后发现,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在扩大,势必要从个人权威向理性权威转变,于是,我们策划了“企业变革”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给我们建议和投稿,让我们发布的内容更加实战。 互动从建立这个公众号开始,我们就明白,光是了解了经典的、实用的管理知识还不够,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真正吸收这些管理知识的精髓和精神。所以我们设置了互动的环节,欢迎订阅者和我们交流,把自己的难题发给我们,我们的专业团队做针对性的解答,来帮助订阅者消除困惑,这才是我们建立这个公号的初衷。每天早上,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翻看每一个订阅者发送的消息,找到他们的提问,标记上星号,然后把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发邮件给我们的专家团队,征集他们的回答。我很高兴收到他们的回复,并认认真真的读这些回复,看明白,再把这些回复发送给提问者。和大家交流成了我每天最快乐的一件事。我喜欢看大家的提问,很认真的寻找答案,看他们的回复,就好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甚至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会把问题抛给专家团回答。偶尔也收到提问者的谢谢,我相当的感动,兴奋的分享给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专家。我们的回答帮助到了提问者,我真为他高兴,也为自己感到高兴。我还收到了很多小朋友念的儿歌、小伙子的唱歌,我都饶有兴趣的收听完,称赞他们很可爱。然后就收到了他们吃惊的回复:我真的能和你说话啊?我开心的在电脑这边笑起来,就好像和好朋友开了个玩笑并得逞了一样。我回复每一个和我们交流的朋友。哪怕只是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嗨,我都感觉和他/她更贴近了,更熟悉了。未来,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一个专业做管理咨询、并专注于管理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好朋友,一个你可以毫无顾忌的倾诉你在管理工作上的烦心事的好朋友,一个随时随地可以为你排忧解难的靠谱的好朋友,一个在管理实践方面和你切磋并碰撞出火花的好朋友。 宣传我们想的挺简单的,就是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我们坚持做好的内容(这一点我们还是挺有自信的),好的文章他们会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朋友又会分享给他们的朋友……我们在邮件签名、信纸、课件PPT、网站、专栏里都放上了微信的二维码图片和微信号。我们积极的向客户、朋友、同学推荐。在课堂上,在交流中,我们热情的说起来,大家都觉得很开心,相见恨晚的感觉,马上关注,查看往期内容,分享他们喜欢的文字到朋友圈里。这样的欣赏和信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做下去的信念,也感到了自己的责任。 创新我们也没有刻意的去做创新。大多数的创意来源于用户和朋友的建议,另一些则属于好奇心的产物。潮儿、赶时髦、追求新鲜,大概是我们的特点。发现一个好点子,出现一个灵感,往往最感动最兴奋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不知疲倦的修改着稿子、文字互推的介绍词,只为了给大家更好一点的感觉。我们反复在想的是:如何让大家阅读起来更舒适?如何让我们的内容和互动更有价值?所以我们一遍遍的在内容上、在表现形式上、在回答问题上、在互动上、在宣传方式上做出不同的尝试。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创新?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时刻关注着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不断尝试新的方式,不断策划新的主题和新的活动,力图让用户在收获更多的时候,得到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shzb2010),和我们交流。 学习了,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