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2010 发表于 2013-1-9 15:03:47

企业管理者如何打开“闷葫芦”型员工的嘴巴

摘自:www.5ucom.com    作者:企业管理者   日期:2013-1-9

   所谓的"闷葫芦"型的员工,是指只知道埋头工作,不主动与人交往,也不爱说话,缺乏主见,从来不向他人透漏自己的想法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都遇到过这样的"闷葫芦"型的员工。管理者遇到这种员工往往会感到压抑和沉闷,尤其对于那些外向型性格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些员工是难以沟通的。
  小王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曾经听前辈说过,要想在单位里站稳脚跟,首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尽量少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过来者的建议,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小王深信不疑地采纳了。这对于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的他而言,保持沉默比在同事和上司面前表现和炫耀自己的能力,更容易让他接受。于是,在会议以及活动策划方面,小王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即使领导问他有什么观点和想法,他也是笑而不语,或者用"我没什么意见"、"您的看法我完全赞成"等话来搪塞。
  刚开始,他的工作开展起来还算顺利。然而,渐渐地,小王发现,在一些项目的推广上,领导不再了解小王的看法,便直接就把任务交给他的同事负责了。眼看着在单位里工作也将近两年了,与他一同上岗的同事或跳槽,或晋升,而自己却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上。
  对"闷葫芦"型的员工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管理人员不去沟通,而是员工自身的性情造成了沟通障碍。他们的沉默不语,往往是管理者最头痛的事。但这不应当成为企业管理者退缩的理由,你应当使他们开口说话,道出其内心想法。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问题,也关系到你能否充分利用其才能的问题。
  这类员工虽然不爱说话,但也有很多的优点,他们能够平静地聆听别人说话,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悟尽职守、认真负责;有安慰受伤者的同情心;在周围其他人都惶恐不安的时候保持头脑冷静;总是充满信心地去生活,去工作。
  可见,管理者如果对这类员工弃而不问,对组织来说,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不能像上面这个故事中的管理者一样,对"闷葫芦"型的员工不予理睬。
  那么,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们应该如何打开那些"闷葫芦"型员工的嘴巴呢?
  1.尊重对方的性格特点
  管理者要意识到,每一种性格都具有优点和缺点,没有优劣之分,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具有这种"不受人欢迎"的性格而排斥他。
  2.给予其适当的耐心与热情
  过分热情往往会招致这些员工的反感,因为他们并不是外向的人,并不适应这种管理方式。同时,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尽量少用鼓励的方法,少用开放式的问题与他们沟通。
  3。从兴趣谈起
  兴趣,是人在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热爱、追求以及创造性活动的倾向。作者管理者,当你以他的兴趣作为交谈话题时,就能较敏锐地触动他心灵的"热点",进而实现顺畅沟通和情感共鸣。-
  所以,管理者应该尽力与这些员工找共同点,例如,是否喜欢上网、看书、运动、逛街等,投其所好,与他们拉近距离。
  4、从烦恼谈起
  "闷葫芦"型员工大都具有较明显的"闭锁心理,',他们既苦于无人知晓自己的心事,又不情愿让人真正知晓自己的心事。所以,当我们对他的烦恼给予理解,并热情帮助他解脱时,他往往就会同你攀谈起来。首先多问封闭式问题,不给他造成压力,然后试着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并做到以听为主;不能经常追问对方对某件事的看法,以免弓!起这类员工的厌烦。
  5、以新鲜的活动来感染员工
  管理者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非工作场合让这些员工投入到活动之中,让他们在这些新鲜的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种方法也许会起到改变他们性格的作用。
  6、教他掌握说出自己感受的技巧
  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一些谈话的}}陈课程,教他们一些说出自己感受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等。通过学习这样的课程,他们不善于表达的缺点将得到改善。

管理者培在管理员工时要多一些人情味
  管好人的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因此,很多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人情味”,即给子员工家庭般的温暖,以此来抚慰员工的心灵。
  管理的根本之道,是建立在人的内在心灵管理之上的。可以说,抓住了人的内心,就抓住了管理的关键所在。很多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人情味”,即给予员工家庭般的温暖,以此来抚慰员工的心灵。不谋人心者,不足谋企业。“人心”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托起一个企业,也可以覆灭一个企业。
企业领导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员工
  在工作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企业领导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员工,鼓励他们发挥优点,并宽恕他们的缺点,尊重员工特别是他们所发出的有独特见解的“不同声音”,广泛地倾听员工的意见,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不负使命”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员工处在恐吓和歧视的压抑状态下,他们的自尊心和生命价值得不到满足和体现,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畏缩不前的不良情绪,这样怎么能够认真工作呢?
  作为管理者,应对下属充分尊重,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尊重。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不要高高在上,轻视员工,要知道,尊重和信赖员工,换来的是员工的信赖和肯定。正如一位员工所说的:“领导把我当成牛,我把自己当成人;领导把我当成人,我把自己当成牛。”
企业管理者要把公司愿景与长远目标告诉员工
  只有当企业发展有潜力、有前景时,员工才会有信心、有干劲。企业与员工的愿望应该是统一的。一个员工,或者说一个人才,如果认为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其结果只有一个:跳槽,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因为在一个有充分发展活力、有充分归属感的企业,员工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平台,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员工看见了企业发展的理想或目标,就会主动地把个人的事业和企业的前途紧密地连在一起。
  在企业中,目标就像灯塔,不仅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还能给航船以前进的精神动力。在鼓励员工为你打拼之前,领导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制订一个定性、定量的目标,让员工的激情与能力能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发动每一位员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
企业管理者应营造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
  音乐需要和谐,才能悦耳动听;美术需要和谐,才能赏心悦目。同样,一个组织需要和谐,才能高速发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管理者如同一个团队的主心骨,引导着员工团结在他的周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团队成为一个和谐的“同心圈”,并不断成长壮大。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进步,只有和谐才能实现管理的终极目标。作为管理者,你既不要竭力回避冲突,也不要把矛盾激化,你必须要“以和为本”,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矛盾,使员工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
企业管理者应营造民平等的工作环境
  官僚主义的作风,具体表现为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下属除了服从命令以外没有任何自由,而且对于下属的业绩,管理者大搞“一言堂”,说好就是好、说坏就是坏,员工丝毫没有辩解的可能。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作风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了。管理者要想赢得人心、获得信任,就必须放弃自上而下的控制与命令式管理模式,营造健康、快乐的工作氛围。因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的行为才是“自主”的,而不是被“管理”出来的。
  在企业中,管理者要想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把自己想要传达的每一项信息都顺畅地传递给员工,就必须营造企业内部的民主氛围,开辟多个沟通渠道,向员工表达一种关爱、信任和激励的感情,从而打破冷冰冰的组织层级,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思云软件 发表于 2013-1-9 19:43:01

学习了。较为理论。挺具有总结性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管理者如何打开“闷葫芦”型员工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