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飞鸿 发表于 2012-8-31 09:17:48

飞鸿谈管理:抓住典型做培训

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2-8-31 09:40 编辑

      公司在打造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同其他工作一样,一直在倡导培养新人、用新人。所以在和人力资源部陈娟共同推进此项工作时,飞鸿总是在他们沟通后,让陈娟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      她起草完后,都会先发给飞鸿看一下。飞鸿每次都认真地修改,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同时在一个事情结束后,会让陈娟对照两个稿子找出区别。陈娟按照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每次都能很快回复。      看了几次回复,飞鸿感觉到她对许多方面的修改原因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决定系统地给她点评一下,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在整理陈娟写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文件过程中,飞鸿想到了他在审看公司其他几个员工的材料时,也曾多次帮他们修改,其中不少问题大同小异,完全可以利用此机会一并做一个培训。但考虑到如果一起讲,避免不了会点到陈娟的问题,中国人是比较好面子的。于是先问了一下陈娟是否介意同时让相关人员一起听一下。虽然是这样问,但飞鸿还是相信作为主抓公司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部员工,她应该是具备公司文化中强调的“开放性”,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果然,她很爽快地同意了。      除此,飞鸿还让陈娟叫了公司经常写材料的其他人一起来听。      培训就是从陈娟写的三个文件入手进行。归纳起来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材料撰写不严谨,小错误较多。从陈娟写的文件来说,沟通中的主要方面都写到了,大的方面没有问题,所以总经理看后马上给予了肯定。但细节方面问题却比较多,主要的问题是:      1、文体不规范。这三个材料最终都是要发给其他人的,陈娟可能是想着要先让飞鸿审阅,所以发过来的材料都没有写抬头,直接就写事。这个问题在其他人员身上也频频出现,比如在让飞鸿审阅提交给政府的策划方案等材料初稿时,有的没有标题,有的没有封面,有的没有目录,有的没有落款,总之都是不完整的。这是工作严谨性不够的一个表现。所以这次飞鸿在给大家点评时,专门对此进行了强调。      2、措辞不严密。比如“以前的企业模式多数都是单纯地追逐利益……”,“企业模式”应该是“企业经营模式”或“企业商业模式”。再比如“大学生毕业以后都不愿意再进入工厂去做一名平凡的生产线工人”,大学生本来就不会去当生产线的工人,也没有单位会这样用人。还比如“诸如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公司为了追逐利益,抢占市场,不顾及……”,不可能所有的食品公司都有问题,只能说是“一些食品公司”或“不法食品公司”等等,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较多。      3、不能盲目引用。比如“共享价值是指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改善企业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各项证词和经营举措……”,飞鸿一直不明白“各种证词”是什么意思。培训时问了陈娟,陈娟表示原文就是这样写的,她就复制了过来。听她这样解释,飞鸿想起了此前组织培训时,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曾经让秦新对照杂志,重新输过一次。有可能是输错了(事后查阅的确如此,把“政策”输成了“证词”)。当然也有可能是国外文章表示习惯与中国不一样,翻译的时候不到位。但不管怎么样,在自己不理解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引用,要灵活一些,改成别人能看懂的语言,否则看的人会不明就理。      4、语句不够精炼。比如“以致于这些工人的生活就是开矿、回家吃饭,再来开矿、再回家吃饭,周而复始”,其实完全可以写成“以致于这些工人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开矿”。还比如“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会上一个台阶。对于政府来说,企业的收入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段落中,“生活质量”就说了两次。再比如“这样最终实现了共赢,这不是创造共享价值又是什么呢?”。正式行文中应尽量少用这样的表述,如改为“这就是创造共享价值”会更合适一些。      5、错别字较多。比如“这些工作(人)的生活”、“不同的时(是)”、“购物、喝(唱)K”、“他不公(仅)创造了”、“它会把社会带入无法自拔的深源(渊)”、“建立并延升(伸)产业链条”等等。飞鸿感觉到不少员工在发邮件、写材料时,都会出现许多类似这样的错别字。在指到这些错别字时,不等他说话,参加培训的人包括陈娟自己都知道错了,而且马上能说出来正确的字应该是什么。这说明不是不知道,还是粗心、不严谨。所以飞鸿要求他们今后提交材料前,一定要认真地复核一遍,不要再出现这些低级错误。      此外,还存在在材料中用第一人称、用形容词、一段话中没有主语、意思表述不完整,一个逗号用到底、不会用句号等等不少问题。      二是材料逻辑性不够缜密。这是飞鸿在审阅员工材料中发现最多也是修改得最多的地方。在逻辑思维与运用方面,西方要比东方领悟得早,也思索得深,所以会出许多科学家。后来在中国的教育中,也开始有了这方面的讲授,如语文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很强调逻辑关系。不知是员工语文学得不够精还是学过就忘了,总感觉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比如“就使得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与社会、社会中的其他团体成了矛盾体”,社会是一个大概念,其中就包括着“其他团体”,这样并列表示是有问题的。打个比方来说,水果可以和蔬菜、粮食等相提并论,水果与苹果并列就是不正确的。同样道理,“社会”和“社会中的其他团体”也不能并列。      再比如,第三段的题目是“共享价值与公司的关系,我们是如何拓展和创新的”,在结尾时,却没有总结归纳性的话。应该把公司在与政府合作过程中,政府得到的价值、企业得到的价值、公司得到的价值等明确地罗列出来,并用一句“这就是公司创造的共享价值。和《创造共享价值》文章中所提倡的做法和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是创造共享价值理论在新的领域的创新与运用”进行收拢。也就是逻辑中所讲的呼应或前后照应关系。      材料撰写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先全面论述后局部展开,逐次分解;有的是先局部论述,以点带面,后进行总结归纳;有的是几个事情并行论述,再进行提炼等等,不管用哪种方法,逻辑的脉络一定要清晰,不能乱。      三是良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要掌握和坚持。利用此次培训的机会,飞鸿还指出了他们在材料审核与修改过程中出现的没有掌握和坚持公司倡导的良好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      1、要及时与主管进行互动。在此次培训中,飞鸿一再表扬陈娟能够与他及时沟通互动的良好习惯。表示问题不在于她对飞鸿的提问回答得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沟通和互动的过程很重要。正因为有及时而频繁的互动,飞鸿才能知道她哪些方面理解了、哪些方面没有理解,所以才会有这次培训。同样的问题,飞鸿也曾经问过一些员工,他们看信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还有一次,飞鸿在审阅给产业园区做的宣传册时,对其中“座落”的“座”表示有问题,但员工坚持说没有问题。后来,飞鸿从网上查找了依据,发给这名员工时,他表示在飞鸿说的时候虽然嘴上坚持心里也在打鼓,事后马上查证并已进行了修改。飞鸿表示既然改了,就应该及时透明,以免浪费别人的时间。      2、要养成收到邮件后回复的习惯。在日常的工作中,飞鸿会给一些员工发一些学习或参考资料,有的员工收到后会回复“收到”或“谢谢”。而有些员工却没有任何表示。其实从礼貌上来说,只要看到了,就应该回复一下,这是一个习惯养成。虽然不断地反复强调,但有的人就是做不到。      3、要学会与主管进行有效的沟通。有的人收到主管的工作安排邮件后,马上就去做,同时因为工作会有较长的周期,总想等做完后一并给主管反馈,这是不对的。应该要进行过程管理,及时反馈和透明工作进展情况,必要时要提交阶段性工作成果。还有的人在主管当面安排工作后,也马上就去做,这也是不合适的。对于简单的工作安排,应该当面复述一遍,进行确认。而相对复杂的工作,则应该整理思路后,通过邮件进行确认。以上是员工刚进入公司时,人力资源部就培训过的。不少人开始还能做到,后面就坚持不下来。飞鸿在工作中经常注意到,没有这样做的人,许多时候工作总是做不到位,甚至出现因理解有误而做错了的情况。      4、要养成工作结束后进行总结的习惯。飞鸿发现成长快的员工都是比较善于总结的,而工作做完就不管了、不再回顾并认真分析得失的人,往往进步较慢。所以他在培训中再次强调一定要养成总结的习惯。尤其是在主管手把手教授、面对面点评或亲自动手修改之后,更应该如此。这种习惯的养成,会给人带来终生的好处。

刚注册 发表于 2012-8-31 11:33:46

拜读先生的文章,感触颇深。参加工作近20年但无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是惰性,另一方面是方法,还有就是观点出现偏差,大多数工作总在被动中完成。现正一点一点的在改变,多谢先生分享!

cocand456 发表于 2012-8-31 20:54:59

贴近实际,一直在学习。强顶   

croyg 发表于 2012-8-31 23:57:00

看他的文章收获挺大,那个系列连载里学到不少东西,

发表于 2012-9-1 16:48:16

读飞鸿老师的文章,受益非浅!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

beijingweishi 发表于 2012-9-2 20:22:58

楼上正解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鸿谈管理:抓住典型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