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钧策 发表于 2012-5-18 11:44:02

思维框架: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本帖最后由 正略钧策 于 2012-5-18 11:45 编辑

思维框架: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宋炜

(一)PDCA,最早由管理学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的过程,并非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螺旋式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甚至有人称,所谓管理,就是PDCA。
在人力资源咨询项目的实践中,笔者经常指导客户利用PDCA的方法分解绩效指标。例如,“财务预算”和“营销渠道建设”可以分别分解成4个指标,由不同的岗位承担,参见表1。 表1:PDCA分解绩效指标示意表

Plan
Do
Check
Action

财务预算情况
财务预算计划制订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控制情况
预算分析质量

营销渠道建设情况
目标渠道规划质量
渠道建设规划执行情况
规划执行情况监督
渠道建设情况分析质量

在分解绩效指标时,咨询顾问常使用的还有两种方法,QQTC法和内容分解法。QQTC指的是:Q(Quantity)——数量,通常可以用个数、时数、次数、人数、项数以及额度来表示;Q(Quality)——质量,通常用比率、评估结果、及时性、满意率、达成率、完成情况、合格率以及周转次数来表示;T(Time)——时间,如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C(Cost)——成本,可以包括费用额、预算控制等内容。用QQTC法分解绩效指标的具体例子可参见表2。 表2:QQTC法分解绩效指标示意表

Quantity
Quality
Time
Cost

新产品设计
年度新业务开发总数
产品设计合格率
新业务开发按时完成率
新业务开发平均成本

采购管理
违规采购的次数
采购质量问题发生次数
办公用品采购周期
采购成本预算达成率

内容分解法,顾名思义,即指将一项工作按模块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用内容分解法分解绩效指标的具体例子参见表3。 表3:内容分解法分解绩效指标示意表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模块4

成本
生产成本
采购成本
管理成本
维修成本

产能利用率
织造分厂产能利用率
染纱分厂产能利用率
整理分厂利用率






PDCA、QQTC和内容分解这三种方法在分解绩效指标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实际上,笔者发现,这些方法的应用不只是在绩效指标分解一个领域,在管理的很多方面,都有用武之地,例如,制度编写。
(二)笔者曾负责一个管理制度优化的咨询项目,对某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从整个体系到单个制度的全面优化。项目组将制度首先分成法人治理制度和公司管理制度,然后在管理制度中再分三个层级,其中第二个层级的制度称“管理制度”,第三个层级的制度称“管理办法”,是对某一项工作具体的管理规定。项目组设计了一套通用性的模板,以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四大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总则。介绍编制该管理办法的目的,依据等。第二部分,组织机构和责权划分。第三部分,制度主要内容。第四部分,附则。介绍制度的实施时间以及批准部门。在篇幅最多的第三部分,项目组提出借鉴QQTC、PDCA或内容分解的方法进行章节划分。具体方法是:²
首先按照内容分解的思路将该制度所约束的工作分解成各个子模块;²
如果这些子模块在执行中有先后顺序之分,就按先后顺序编写各个模块(这体现了PDCA的思想),如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就按重要性顺序编写各个模块;²
如果无法按照内容分解的方式进行分解,则可以考虑将该制度所约束工作的按照类似于QQTC的方式进行分解,将各个关键要素找出来,再分章节进行单独的条款编写;²
在实际的制度编写中,往往很难仅按一种思路进行结构划分,较常见的是将几种方法杂糅起来。
例如,在《物资管理办法》的第三部分中,首先是“物资计划”,对应着PDCA中的“P”,然后按先后顺序编写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整体对应着“D”最后则是“监督与奖惩”,对应着“C”。参见表4。
表4:物资管理办法部分章标题
物资计划
Plan

物资的采购与组织
Do
内容分解,按先后顺序编写

物资的运输和接货

物资验收

物资的结算

物资的仓储

物资的调度调剂

监督与奖惩
Check

再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第三部分,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人事管理、薪酬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干部管理及其他专项工作等。
在项目的最后一阶段,项目组将编制的模板下发至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按照模板提供的格式对制度进行规范(项目组同时还提供了针对语法、表格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最后的结果在项目组的意料之中,只要是严格按照要求编写的制度,完成得都相当出色。
可以说,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在制度编写方面有很大的用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发掘这些方法在其他方面的妙用。
(三)笔者在赴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反映:会议多,效率低,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开会上,连本职工作都没时间去做了。一点都不错,笔者也曾参与过客户企业的一些内部讨论会,深有同感。会议一般都是有明确主题的,但因为缺乏一个系统的讨论框架,常常会偏离所讨论的主题,而变成了与会各人就实际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在唇枪舌战。
对会议来说,一个合适的讨论框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某公司召开一次新产品开发讨论会,对下一年度的新产品开发工作进行商议。在这样的会议上,会议主持者可以首先借助于QQTC的思路,让所有与会者就下一年度新产品开发的数量(新产品数量)、质量(新产品的技术指标)、时间(最早开发时间)、成本(新产品的平均成本)展开讨论,达成共识,作为衡量该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关键指标。而后,会议主持者可以借助于PDCA的思路,让与会者讨论各项具体工作的详细内容: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编制,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控,阶段性和最终总结。同时须确立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时间节点。
我们可以再推广一下这种思路。
对于一项商业活动来说,其数量、质量、时间、成本,和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是八大要素。未必是通过开会的形式,如果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员工要独立推行一件事情,他都可以从这八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回答每一个方面的问题,确立每一个能够量化的指标的目标值,将每一个方面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并加以时间的限制。笔者认为,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开会或者组织工作,效率一定是很高的,而且不会遗漏某些重要因素。
此外,在近年来的招聘面试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式,笔者曾多次应邀为一些应届生做这方面的指导。一般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式面试,都是考官抛出一个命题,然后由应试者就此展开讨论。答案的正误并不重要,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应试者在讨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和专业才是考官最为关注的。从专业角度来讲,能否迅速地找到一个合适的思维的框架,说服所有应试者在此框架之内进行讨论,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胜负手。笔者发现,PDCA、QQTC,还有内容分解,正是十分优秀的思维框架。笔者曾指点某些应届生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参加面试,结果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可以说是最为基础的思维框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一般人都可以很快地掌握并进行应用。另外还有一些略带专业性的工具,如波特五力、价值链、SWOT分析、PQM矩阵(重要性-紧迫性分析)等等。这里对价值链分析做一些简单的说明,图1是制造企业的价值链。
在管理咨询项目的第一阶段——管理诊断,我们一般都会应用价值链分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当然各个环节也会有详有略),以为后期咨询方案的设计打下基础。
除了管理诊断,在行业分析时,价值链分析也是我们经常应用的,一方面借此阐述业内自身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是对上游原材料的掌控(采购),还是渠道建设(销售),另一方面可一一分析业内主要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详细情况。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业内各企业的价值链对比分析,再结合关键成功要素,从而得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对比,甚至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哪家企业最具有投资价值?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PDCA、QQTC等这些思维框架,为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它们本质上是结构化思维的抽象化、工具化,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多加应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思维盲点。
但是,最后笔者还要指出一点。这些思维框架本身不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更不会帮我们做决策。他们就象是计算机,如果没有信息的输入,自然无法工作;他们甚至还不如计算机,即便有了信息的输入,也未必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须知,比思维框架更重要的是人,是人在寻找信息、甄别信息,借助思维框架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可以想见,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利用价值链对业内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和一个初入行者利用同样方法做分析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切不可迷信这些工具,应该正确地认识这些工具,这样才能把工具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本文首发于《今日工程机械》,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www.adfaith.com市场部,010-59082979/29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思维框架:PDCA、QQTC和内容分解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