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寻一 发表于 2004-8-16 22:14:33

[原创]安慰

<P>——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P>
<P align=center>安慰</P>
<P align=left>那是自己刚上高中的时候,从姐带回家的一张她们校刊上读到的一句。</P>
<P align=left>那时的自己也算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知道走过了一个阶段,知道还在中学这个范围,虽然有初高二字的区别。学业方面算得上有持无恐,其它方面掂量掂量很可能是寥近于无,正是还没有选择的关键时候,回想一下,那张校刊,这句诗,在我生命里扮演的角色着实不小。</P>
<P align=left>至于现在,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情感想要表达,只不过愿意敲下一点文字。为了回味一下某种感觉,为了用一种近于神秘的方式告诉一个未曾谋面的作者一点读者的感想,为了和更多坛子里的朋友分享这种体验。</P>
<P align=left>那诗自然是写长城的,是我在北京呆到现在却始终不愿意就去的地方。也是没有个合适的理由——指去的理由,也许是暗地里期许着去过之后,写下一点能超越一点的文字,比如,诗。</P>
<P align=left>不能记下那首现代诗的全部了,开头好像是:顺着你历史般的隧道,我的目光小心翼翼地潜行......然后可以肯定的是里面提到了烽火,结尾就是让我感动莫名的那句: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P>
<P align=left>我真不知道孟姜女会不会因为那个少年的诗感到稍微的安慰;——这里插几句,在我家乡一座名为嘉山的山上,主神就是孟姜女,称为姜女娘娘,并有梳妆池望夫台等等遗迹景点,不过没有考证过,是真迹还是民愿也不清楚。——从常理说,能哭倒长城的悲,不是那么轻易地被安慰的,何况是对一个也许半生只举落过衣锤摘洗过菜叶的妇人。</P>
<P align=left>那句诗真的能感动我,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但作者说的是要感动孟江,这在当时的我来说,就不好理解,无从深想了。</P>
<P align=left>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也许主要是姐和我都开始离家读书而显得别多聚少的缘故,家里开始有规律地在每年夏天去一次短游。地点就是嘉山,山顶就是姜女娘娘的庙,也就是,孟姜的家。</P>
<P align=left>虽然是短游,却真是乐趣无穷。去游的人并不限于我们一家四口,经常是会约上舅舅们,当然更主要带是表弟表妹们,关于这些回忆,足可以另外起头,另写一篇文章。</P>
<P align=left>后来,忘了什么时候,听到一首歌,里面有句“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真是很好听的曲调,打听后方知是白雪唱的《千古绝唱》,而上面那句后接的是“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真的么?当时无语。</P>
<P align=left>这样一来,好像更显得那位看笔名该称兄台的作者还记挂着孟姜的泪的可贵之处了。</P>
<P align=left>今夏回了趟家,却只停留了一个星期,包括花在路上的时间,我家到孟家串门也因此要改成拜年了。每个周日晚饭后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问平安报平安,昨天却忘了。</P>
<P align=left>中午放下姐打来的电话后赶紧拨给家里,从母亲的话中分明能看到母亲的笑,而我们家的习惯,也许姐和我始终都会沿袭妈妈这个称呼,可能直到我们变得很老吧。</P>
<P align=left>妈在电话那边说的其实总是相似的话语,就像她儿子每周打过去问的和说的也逃不过那么几句。可是能够说千真万却的是,电话两头的人,都能从这些最平实的话语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安慰,原来,原来如此。</P>
<P align=left>写这个标题时,源于一种感动,并没有想着写亲情的,但亲情总是我们情感中那个可以称之为根的宝藏。说一切感情最后都终会化为亲情,在我看来,这不是对别种感情的贬低,相反,这是心灵的轨迹,如同水从四面汇向海洋。</P>
<P align=left>初衷只是想捕捉一种意象,中途却是重重地落在了生活中,满身记忆的尘埃,于是我从锦帽貂裘一下换妆成了风尘仆仆,如果说生活中的惊喜,这大概可以算是一类吧。</P>
<P align=left>几乎可以肯定,那句安慰孟江的泪的诗,对那个开篇写历史中的长城的大孩子来说,也算他自己创造的一个惊喜。仿佛就在这一刹那,我懂了那个过去不曾悟通的问题:孟江终会被安慰,虽然她可能看不懂任何的文字,也无法理解音韵变化的微妙,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啊,孟江被安慰的,终究只是那颗想安慰她的心,一颗搏动在数千年之邀的孩子的心;一如我和我妈妈被数千里距离内平淡的话所安慰;一如这茫茫人海中那些被称之为“真”的感情。</P>
<P align=left>2004年8月16日 晚</P>

少天 发表于 2004-8-17 11:18:56

<P>寻一提到妈妈,我忍不住要说话。</P><P>作为家中独苗、未来掌柜的,离开父母已经8年有余,爱情分分合合的日子也嬉笑着流走。</P><P>很想尽快挣足够多的钱,那就可以让老父老母安心的温存他们的旷世恋情,我呢,然后就做个真正意义上的驴族,走遍这个世界,静心看看,和到处的人们开着不同的玩笑。如果上天慈悲,最终可以与深爱的人携手,那就落脚在草原,生于草原,也必将归于草原,风沙吹乱头发的感觉是惬意的。</P><P>混迹于社会时间越久,越对很多东西没了欲望,梦想却越来越强烈,时间过的太快,我怕来不及实现。出生的时候是哭着落地,死去时无论如何也要开怀大笑着闭上眼睛,拥着爱人,到了另个世界不再孤独,一直比翼双飞。</P>

张寻一 发表于 2004-8-17 12:19:01

少天就是性情中人啊,若演栖息谷版的天龙八部,足可胜任乔峰一角,豪气干云,柔情洒脱

若凡 发表于 2004-8-17 12:31:55

<P>先说那句诗吧,“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且不说孟姜的生命失去眼泪之时,有没有人赐她以欢歌?无论如何,这诗如甘霖般洒向了长城,洒向了包括张寻一与在下等无数人的心坎。这就是能跨越历史,跨越长城,跨越眼泪的以诗为线索的情感穿梭。</P><P>哭倒长城如放大的意像,让人震憾,让人三思。欣慰的是楼主收放自如的让其回到了风尘朴朴的生活。</P><P>生活是平淡的,也是最真的。而亲情,是最难以割舍的。妈妈这两个字每次叫来都让我感到一种浓浓的幸福感。我清楚的知道哪一天,我失去这个权利时,我的人生将失去真正的心灵依靠。在父母的晚年里,责无旁贷的东西,是我的爱与陪伴随,包括如张寻一所说的频繁的电话与不时的回归,更重要的是一种让他们时刻感觉——子女的爱坚不可催。</P><P>再回到诗里,顺着历史隧道而行的诗情,是笔者“真”的情感,所以它感动了楼主,感动了孟姜(这是一定的,虽然无法考证),能跨越文化与落后之间的是什么,也是真情吧。这也是楼主的初衷吧,能安慰的终是“真”!</P>

张寻一 发表于 2004-8-17 14:12:19

<P 0cm 0cm 0pt"><I normal">——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p></p></I></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 normal">安慰(第二稿)</B><B normal"><p></p></B></P><P 0cm 0cm 0pt">又一个夏天快过去了,北京的夜也慢慢变得清凉。还没收起凉席,被子已经被我昨天半夜从柜子里连拉带拽弄了出来。<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生活依旧在繁忙和闲散间起伏着,同样起伏的还有生活中驿动的心情。<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喜欢在一些论坛里看一些文章,发一些文章,于是多了好些未曾谋面的朋友。那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ID</FONT>在网络里时暗时明,就像我们隔三岔五总能在街头巷尾碰上同时出门的朋友。<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在接触网络之前,其实也是有类似际遇的,比如我引在最前的那句,就是自己刚上高中的时候,从姐带回家的一张她们校刊上读到的一句。<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那时的自己也确算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知道走过了一个阶段,知道还在中学这个范围,虽然有初高二字的区别。学业方面算得上有持无恐,其它方面掂量掂量很可能是寥近于无,正是要做些选择但还没有选择的关键时候,回想一下,那张校刊,这句诗,在我生命里扮演的角色着实不小。<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我坐在电脑前,在一个很熟悉的论坛,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情感想要表达,却很愿意敲下一点文字。为了回味一下某种感觉,为了用一种近于神秘的方式告诉一个未曾谋面的作者一点读者的感想,为了和更多坛子里的朋友分享这种体验。也为了理理这一夏中纷繁思绪的线头。<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句子中提到了孟姜女,诗自然是写长城的。不能记下那首现代诗的全部了,开头好像是:顺着你历史般的隧道,我的目光小心翼翼地潜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然后可以肯定的是里面提到了烽火,结尾就是让我感动莫名的那句: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我真不知道孟姜女会不会因为那个少年的诗感到稍微的安慰;——这里插几句,在我家乡一座名为嘉山的山上,主神就是孟姜女,称为姜女娘娘,并有梳妆池望夫台等等遗迹景点,不过没有考证过,是真迹还是民愿也不清楚。——从常理说,能哭倒长城的悲,不是那么轻易地被安慰的,何况是对一个也许半生只举落过衣锤摘洗过菜叶的妇人。<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那句诗真的能感动我,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但作者说的是要感动孟姜,这在当时的我来说,就不好理解,无从深想了。<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也许主要是姐和我都开始离家读书而显得别多聚少的缘故,家里开始有规律地在每年组织一次短游。地点就是嘉山,山顶就是姜女娘娘的庙,也就是,孟姜的家。<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虽然是短游,却真是乐趣无穷。去游的人并不限于我们一家四口,经常是会约上舅舅们,当然更主要是带上表弟表妹们。去的时候总是在孩子们暑假有空闲的时候,大人们也为了安排孩子们的空闲而挤出了难得的空闲。<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日照青山高,汗洒石阶远;姜女停珠泪,强笑迎客来。<p></p></P><P 0cm 0cm 0pt">顽童摘山花,妆点竹篱笆;送客下山去,忘泪看鲜花。<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这是我们几姐弟兄妹在山风凉亭中,在读书最多的一个舅舅指点下所作的诗词中,现在印象最深的几句。<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后来,忘了什么时候,听到一首歌,里面有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真是很好听的曲调,打听后方知是白雪唱的《千古绝唱》,而上面那句后接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真的么?当时无语。<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这样一来,好像更显得那位看笔名该称兄台的作者还记挂着孟姜的泪的可贵之处了。<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今夏回了趟家,却只停留了一个星期,包括花在路上的时间,我家到孟家夏天串门也因此要改成冬里拜年了。每个周日晚饭后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问平安报平安,昨天却忘了。<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中午放下姐打来的电话后赶紧拨给家里,从母亲的话中分明能看到母亲的笑,而我们家的习惯,估计姐和我始终都会沿袭妈妈这个称呼,可能直到我们变得很老吧。<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妈在电话那边说的其实总是相似的话语,就像她儿子每周打过去问的和说的也逃不过那么几句。可是能够说千真万却的是,电话两头的人,都能从这些最平实的话语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安慰。</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安慰,原来,原来如此。<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写这个标题时,源于一种感动,并没有想着写亲情的,但亲情总是我们情感中那个可以称之为根的宝藏。说一切感情最后都终会化为亲情,在我看来,这不是对别种感情的贬低,相反,这是心灵的轨迹,如同水从四面汇向海洋。<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初衷只是想捕捉一种意象,中途却是重重地落在了生活中,满身记忆的尘埃,于是我从锦帽貂裘一下换妆成了风尘仆仆,如果说生活中的惊喜,这大概可以算是一类吧。<p></p></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几乎可以肯定,那句安慰孟姜的泪的诗,对那个开篇写历史中的长城的大孩子来说,也算他自己创造的一个惊喜。仿佛就在这一刹那,我懂了那个过去不曾悟通的问题:孟姜终会被安慰,虽然她可能看不懂任何的文字,也无法理解音韵变化的微妙,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啊,孟姜被安慰的,终究只是那颗想安慰她的心,一颗搏动在数千年之邀的孩子的心;一如我和我妈妈被数千里距离内平淡的话所安慰;一如,这茫茫人海中那些被称之为“真”的感情。</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结果,我在自己潜意识里安排的一个环中走了一圈,历史与现实,回忆与当前,诗与生活,生活与情感。</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终于,我在这个夏末,找到了一夏中最确实的感受,最深厚的安慰。</P><P 0cm 0cm 0pt"><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第二稿<p></p></P>

张寻一 发表于 2004-8-17 14:31:15

<P>第一稿写的很匆忙,以至于都没有通常意义的开头与结尾,谢谢少天和若凡的回复啊(好形式化的语言啊,汗~~,以后不会再用了:……))</P><P>刚刚改了第二稿,做了点字上的修改,然后就是点从帖子到文章的改动</P><P>少天说:“混迹于社会时间越久,越对很多东西没了欲望,梦想却越来越强烈”,我看这是很好的一种生存状态!!</P><P>最可怕的是那些越来越没了梦想,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的家伙,哈哈</P><P>若凡说:“欣慰的是楼主收放自如的让其回到了风尘朴朴的生活。”</P><P>这点,的确是我最欣慰的,好吧,把原来发在家园人之初征文里的《串门小记》也转到斟读里来,因为那也是关于收放的,这个版块也才是它真正该呆的地方
</P>

张寻一 发表于 2005-2-22 20:05:30

<P>这么好的帖子不该沉底啊,是不?</P><P>呵呵</P>

冷如冰 发表于 2005-2-23 09:38:39

<P>这么好的贴子怎么会沉底呢?</P><P>我给它顶上去</P>

花衫 发表于 2005-2-23 13:15:40

<P>感谢风雨给我们的洗礼,</P><P>感谢情感给我们的回忆。</P>

坐云看月 发表于 2005-2-23 19:18:07

<P>今天是15,那个女子会怎么样呢?
“不知那个悲悲切切名叫孟姜的女子,会不会因为我的诗而安慰了她的泪”
我相信,她会因为某个人写的诗而感到安慰。但,至于她的眼泪,会得到安慰吗?这倒
是个谜了。
诗所传达的情意会通过某种方式,超过时间,到达那个哭泣的女人的心里。我觉得有些时候女人会有哭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觉。(先不说对错)也许传到她那后,她会哭的更厉害。。。于是,长城倒了。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