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 发表于 2003-4-5 21:39:00

案例11[讨论]

案例11:招聘5000个软件工程师——创意策划如何把握分寸   




[说明]:
  策划人员经常为一个好的创意绞尽脑汁,突破常规,但求一鸣惊人。可是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误,经常听说有人要告某某厂商说其广告种族歧视、吓坏小孩等等,如何把握好创意策划的“度”真的很难。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本案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案例]:

  王生是TP集团的创意总监。TP集团是一个国内知名的IT企业,涉足IT的众多领域:软件、系统集成、互联网、手机制造、硬件、电脑等,现有员工5000多人,其中软件工程师1000多人。旗下有多家公司在国内上市。TP集团虽然以人数规模等来说,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核心产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好。企业主要以资本运作等超常规的模式发展到现在规模。特别是最近两年集团大力进军的电子商务、ERP、CRM等领域产业发展不如预期,营业额和林润度有所下降。

  最近王生最头痛的事就是一个直接来自总裁的任务:集团发展历史即将达到10周年了,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希望借这个10周年庆典之际,拿出一个创意,充分提高集团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王生领着手下的一帮兄弟,先后拿出了4个创意方案,都被集团领导否定了,原因不是效果不好就是操作难度太大。眼看10周年庆典之日一天天快到了,真是急死人。

  今天王生相约一个外地来访的朋友到公司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吃饭。此朋友是一个省会城市的软件园的人事主管,此软件园也属于TP集团。席间两位老友大叹工作艰难,王生当然就是他的艰难策划任务,朋友说的是由于软件园地处内地,很难找到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王生尤感无聊,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门口贴了一个“本店急聘多名服务员”布告,他记起来好像这布告已经贴了很久了。由于经常在这餐馆吃饭,与餐馆老板很熟,刚好老板也过来聊天,就问起了布告的事。老板的回答也令他大开眼界:据多位餐馆老板的经验交流,门口贴上这样的条子后会令新顾客不知不觉中觉得本店生意红火,更愿意近来吃饭。王生在感叹处处皆学问之余,突然触发灵感:这方法可以应用到他的策划任务中。

  第二天上班就调查了一番,TP集团自己建设以及其它以各种方式挂名于TP集团之下的软件园竟然有20余个之多,再汇总一下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招聘的计划,加上集团其他部门的招聘人员,总数竟达500多名。王生思如泉涌,一个新的创意策划很快完成了:TP集团将在各大媒体刊登大幅招聘广告,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社会各界在感叹之后肯定会给予TP集团极大的关注,然后TP集团的各种宣传稿跟上:TP集团的快速发展历程,目前巨大的发展规模,长远的发展眼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雄厚的人才储备。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肯定大大提高。

  方案在得到崇尚大手笔大策划的总裁的首肯之下,很快投入巨资开始执行。各大城市的各大媒体纷纷开始打出TP的宏大招聘计划,甚至机场、街道也不放过。集团各部门也在“要从集团战略的高度重视此次招聘宣传活动的”指示下全力配合。果然,除了花钱的软性宣传稿,各大媒体也开始上钩,自动免费提供宝贵的露面和宣传机会。

  但是不久各种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TP集团凭什么一下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各种声音从成本、人员需求、发展可能等各个方面论证了此事纯为炒作。如5000名软件工程师一年成本为X亿,TP目前年利润只有X亿,其它软件企业只需要XXX人,国内软件工程师只有X万人。而且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媒体甚至开始挖起TP的老底,当年一些不太正规、不太常规的事陆续被挖出。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不能提高企业形象,而是有损企业形象。

  王生也一下由功臣变成了“罪臣”,备受公司内各方指责。总裁也交代了一个新的任务:解铃还需系铃人,王生负责解决当前的被动局面。王生心里也直骂那些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的同事,那么多关键的数据没有告诉他,人人都看得出不可能的故事当初就是不说。连自己看了那些分析也会相信自己的创意根本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可现在已“骑虎难下”,到底该如何办?是否继续进行招聘计划?如何对媒体表态?


[讨论]:
如果你是王生,你会采取哪些措施缓和当前的局面?

zhaoleslie 发表于 2003-7-9 19:13:00

如果是我,就继续招聘啊.
反正死就死了.

把问题搞大 发表于 2008-12-15 20:54:00

<p>怎么没有分析和答案啊</p><p></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1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