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华彩热评:强烈呼吁国家对稀土进行统一专营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背景介绍: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稀缺资源,被广泛使用在军事工业、冶金工业。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著名的有良心的意大利稀土问题研究专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称: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我们稀土储量的三分之二已经流失。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都早已经封矿,均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一百年年,掌握稀土国际定价权。<br/> 华彩评论:<br/> 稀土作为国家战略稀缺资源,发展成目前状况实为国家战略失策,国家产业布局失序。中国的稀土资源三分之二已经流失,通过各种渠道的进行走私贱卖,一度比猪肉还便宜,正中日美下怀。日前日本召集英美等国大使向中国政府抗议,要求缓和稀土出口规制,狼子野心,曝露无疑。<br/> 不要让自己一味的良善的和平愿望蒙蔽的眼睛,列强环饲,侵略从不曾停止,只是从武力侵略转化成经济和文化侵略。迟浩田撰文指出:"发展就意味着危险、威胁,这是世界历史的通则。争夺基础性生存资源(包括土地、海洋)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的根源,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会有变化,但不会有本质的变化。"迟浩田强调:"没有'战争权'就没有发展权。求善得恶,这是我们目前政策的最终结局,求恶得善,只有拥有全面摧灭日本,把美国打成残废的能力才能蠃得和平。"<br/> 同样,我们呼吁必须把战争思维引入稀土等战略资源经营,用国家管控手段把敌对思路、对抗思路等战争思维引入稀缺战略产业布局。在国家战略之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企业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在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间要取舍,财务收益和产业链控制力之间要取舍。地区利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短期经济利益必须服从国家长期利益。在对方熟练的纵横捭阖面前,我们只能以统一意志来形成行动一致,用行政手段和宏观体系调度来对抗对方成熟的商业谋略和长周期思考。<br/> 在此,我们呼吁国家对于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进行国家统一专营,从国家战略高度布局稀土产业。对于烟草等产业国家可以进行统一专营,对于危及国家战略和国家未来安全的稀土行业,却放任其自由发展,如此本末倒置,令人扼腕。<br/> 对于地方政府出于鼠目寸光的狭隘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阻碍央企对稀土产业的整合,也突显了地方官员对于国家大局观念的淡漠,由此可见,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层面出发,施行强有力的国家管控,通过央企实现国家对稀缺资源进行统一专营,以此维护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此举,刻不容缓!<br/> 直面现实,我们无法否认,中国目前的成功是国家力量的成功,联想、海尔、吉利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背后无不依靠中国国家力量的日渐强大作为支撑。在舆论纷纷以国进民退为由头口诛笔伐央企,央企实为国家力量的有形载体,担负起国家命脉型产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重任,央企的成功是国家力量的壮大,进一步壮大的国家力量,又可为中国企业的的海外战略保驾护航。<br/> 华彩倡议各地方省、市政府,将区域或城市作为一个大型集团企业经营,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紧紧依靠国企和央企,借鉴和推广重庆模式,使国企和央企包容性获利,大力提升当地经济总量的发展。<br/> 华彩特别呼吁恳请前国家领导人朱镕基出任稀土资源行业协会负责人,由此极大的改善各部委,地方与中央政府等条块分割的情况。<br/> 附件:新闻报道:<br/> 三大央企整合稀土资源受阻转向突围深加工<br/> 21世纪经济报道邓瑶<br/> 随着稀土行业整合的推进,中国铝业(12.13,0.61,5.30%)公司(下称中铝)、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中国有色集团(下称中色)三大央企在稀土产业链上正在展开贴身"巷战",其中包括争夺地方稀土资源。<br/> 但本报记者10月11日从有关渠道获悉,由于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将稀土资源拱手相让,中铝、五矿、中色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获得稀土资源采矿权。<br/> 五矿矿产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承,五矿在江西稀土业奋斗了七八年,但一直没有拿到当地稀土的采矿权,只能从事稀土加工。<br/> "获取稀土资源、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一直是我们进军江西的目标,但碍于地方利益,我们也只能蜗居在下游加工环节。"上述负责人说。<br/> 10月11日,湖南省商务厅一位官员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稀土是湖南省主要矿产品之一,湖南支持本省稀土企业做强做大。据记者了解,湖南省是我国稀土南部重镇之一,不久前,湖南稀土金属研究院正式拒绝了五矿和中铝的收购,成立新公司自立门户。<br/> 频陷"伪稀土"<br/> 9月底,中铝方面在发给本报记者的一则新闻稿里强调,中铝将"以江钨控股集团公司为平台做强稀有稀土板块","重点开发稀有稀土资源"。<br/> 消息释放后,中铝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连续两天涨停。多名有色业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沾上稀土概念的光,中铝股价才会攀升。<br/> 但随后,中国铝业主动发布公告称公司无参与稀土开发事宜的计划,股价随之应声下跌。<br/> 实际上,中铝很难获得江西的稀土资源。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江西稀土采矿权基本集中在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和江西铜业(39.94,2.29,6.08%)两家手中,江钨集团并没有稀土的采矿许可证。<br/> 即便江钨集团拥有稀土资源,中铝也未必能将资源纳入囊中。<br/>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中铝之前,实力雄厚的五矿集团在江西赣州已深耕细作七年多,但一直没有掌握稀土资源。<br/> 上述五矿矿产资源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没有掌握资源,五矿只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稀土分离环节作为进军稀土业的切入点,并计划整合江西省内的稀土加工企业,以在江西形成稀土加工垄断地位。而中铝争夺江西市场的切入点,同样也是稀土分离环节。<br/> 虽然中铝和五矿在江西境内目前都没有稀土资源收入囊中,但双方的争夺却一直未停息。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已在2003年与江钨集团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把战略重点定位发展稀土业务。五矿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稀土分离技术上,中铝远比不上五矿。<br/> 与中铝、五矿一样,中色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伪稀土"企业,但中色或将成为最先拿到稀土采矿权的央企。<br/> 公开资料显示,中色控股的广东珠江稀土冶炼厂产能为3000吨,而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珠江稀土冶炼厂搬迁到广东新丰县并可扩产至7000吨。目前,中色已联合三家稀土加工企业在新丰县组建中色南方稀土公司,号称国内最大的稀土分离企业。<br/> 而中色搬至新丰县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丰县稀土资源的采矿权。熟知情况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色有可能与广东本地最大的有色企业--广晟有色,合作开发新丰县稀土资源。<br/> 广晟有色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矿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收购了广东省4个稀土采矿证中的3个,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广晟有色正在收购最后一个采矿证"。不过,这位知情人士认为,广晟有色也想发展成为地方稀土巨头,与中色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而且即使中色与广晟有色存在合作可能,中色也不大可能获取新丰县全部稀土资源的开采权。<br/> 此外,五矿、中铝、中色在江苏、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也正在准备获取稀土开采权,但直到目前,都仅停留在"伪稀土"的状态。<br/> 深加工突围<br/> 地方政府对稀土资源的控制,使得三大央企只能投资中端分离冶炼领域,以及下游深加工领域。<br/>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稀土深加工技术上,五矿和中色是国内的领头羊,二者已在南方稀土领域确立了稀土加工的霸主地位。<br/> 事实上,在稀土产业链中,下游深加工领域技术门槛最高。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在稀土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依然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br/> 中国稀土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的稀土资源应用仍与日、美等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还处于跟踪模仿状态,目前稀土的很多专利技术,都不在中国。尤其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我国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日本。<br/> 虽然得不到资源,但央企在加工技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央企进军稀土产业链的后盾。<br/> 浙江大学教授、稀土发光材料专家唐寅轩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深加工技术,即使拥有资源,也不得不把资源让给别人,而五矿等央企具有深加工优势。<br/> 上述五矿人士对记者表示,五矿凭借的就是加工技术来整合稀土上下游产业链。<br/> 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五矿将通过引进国外尖端技术,合理整合国内稀土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br/> 地方力量反击<br/> 在决策层发力稀土整合之际,针对稀土资源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稀土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力量均希冀在稀土整合盛宴中分得一杯羹。<br/> 一方面,地方政府抵御央企的行动正在展开。近日,以赣州为中心的南方5省14市刚刚召开了两次联盟大会,基本确定要形成稀土资源联动开采、联合发展的态势。<br/>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广晟有色与赣州稀土正在洽谈进一步合作,不排除股权合作的可能性。<br/> 另一方面,各稀土企业已在各地攻城掠地。除了中铝与五矿在江西交锋、广晟有色与中色在广东争夺资源,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79.61,2.61,3.39%),也不甘心称霸北方,宣布将斥资2.3亿元收购赣州三家稀土分离加工企业,借此可获得1.15万吨中重稀土分离能力;五矿也做好了进军广东的准备,与中色展开竞争;中铝、中色均紧盯广西的稀土资源。<br/> 在股市,连续几个月来,凡是与稀土沾上边的股票,均获得投资者追逐,包钢稀土和广晟有色以其纯正的稀土概念获得投资者热捧,股价一路狂飙。但稀土行业采矿权分散,是行业整合的最大障碍。<br/>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期,政府已针对稀土采矿权展开调查,而收集地方采矿权,在行业形成3-5家龙头企业的整合思路依然未变。<br/></font> 欢迎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