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win 发表于 2010-9-20 16:58:01

[原创] 宜黄拆迁事件挑战现行官场规则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话不假。平静了一些时候的中国,进入新世纪,陡然有了很多活脱脱的新鲜素材。论惊险、刺激与跌宕起伏的程度,不是一般的艺术家能够想象得出。这些无比真实的事例对新时代操刀塑造艺术形象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nbsp;&nbsp;&nbsp; 就艺术素材来说,“自焚”变成“不慎烧伤”这样的场景虽然够震撼,但已经不新鲜了。“女厕攻防战”才是崭新的亮点。艺术家们如果没有敏锐的目光、良好的外线配合以及超强的行动能力,是无法捕捉到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南昌昌北机场的精彩场景的。当然后面还有更加刺激的“抢尸大战”,以及“百米追女”的动作也不是盖的。</p>
<p>&nbsp;&nbsp;&nbsp; 新式的武器也有很多,最靓的是那个被称为“围脖”的东东,业已在2010的前几个月拿下了唐骏、拿下了李一、拿下了渭南警方的跨界追捕业绩、也拿下了若干“被”追捕的记者的通缉令。这一次,她又立了大功。</p>
<p>&nbsp;&nbsp;&nbsp; 宜黄县的钟家显然是不幸的:作为一介P民,居然敢跟人民公仆的意志作对,尤其还是你们的父母官,通俗的话叫做“找死”;但钟家又是十分幸运的,关键是家中人有在外面见过世面的,做对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侥幸做对,在手机没有被完全搜缴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了媒体记者的电话,注意,是外地的媒体才管用!因而手机是“第一“救命恩人”。</p>
<p>&nbsp;&nbsp;&nbsp; 钟家做对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即时开通了“微博”,全方位面向世界直播撼人场面。从钟家小妹钟如九9月17日11:19分开通微博,到9月20日16:23分,关注她的人已经达到17768人,她所发布的微博被转载的更是不计其数。而在这之前的9月16日,《凤凰周刊》的邓飞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女厕攻防战”的实况转播,显示了微博的巨大传播力。</p>
<p>&nbsp;&nbsp;&nbsp; 这就是钟家比较幸运的地方:全国有那么多的拆迁事件,自焚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钟家的解决速度堪称“火箭”(其他的上访几年十几年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居然立即就把一帮相关人员的乌纱帽拿了下来(不知道过后会不会再悄悄地戴上?)抚州市的相关领导也纷纷出面了,面对摄像机,他们的语言温暖得多了。</p>
<p>&nbsp;&nbsp;&nbsp;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的顺利!宜黄县政府的大大小小官员没有想到,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的“人民”是如此之多,速度是如此之快,判断是如此之精准,协作得是如此之天衣无缝。那些昔日一直仰视他们的P民霍然间都“勃”起来了,不可思议!</p>
<p>&nbsp;&nbsp;&nbsp; 他们不知道,其实这些P民们也不是忽生斗胆,而是背靠着一座高高的大山:上书二字叫做“宪法”!</p>
<p>&nbsp;&nbsp;&nbsp; 宜黄事件还在演进当中,人民网在不同时间发表的评论也有较大的出入。今天人民日报的评论可谓义正言辞了。透过这一事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p>
<p>&nbsp;&nbsp;&nbsp; 一是“全民普法”比“全民普查”更加的重要。这样的普法不是停留在学习培训上,而是结合政府的办事章程、监督机制特别是人事任免等实在问题的检查上,贯穿政府工作的始终。官员的法律意识第一重要。有的官员是有意为之,但也有相当多的官员根本不知道还有宪法中的“公民权利”一项,意识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p>
<p>&nbsp;&nbsp;&nbsp; 二是让一些多少年、多少代的“潜规则”浮出水面。这一点其实最难,因为潜规则下面总是有不对称的消息,因而也就有了不对称的利益。在社会各方的博弈当中,不能容忍的就是“规则”的不透明或者是各方遵循的规则不同。</p>
<p>&nbsp;&nbsp;&nbsp; 今天的民众已经不是扯着一杆旗子就可以糊弄的了,拆迁事件中那么多挂着公共利益的幌子,捞着商业开发钞票的案例是瞎子也会有感觉的。不相信,宜黄的事再往下查一查,看看下面的水到底有多深?</p>
<p>&nbsp;&nbsp;&nbsp; 三是上升到党国存亡的角度。钓鱼岛的事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觉得“无家可爱、无国可爱”了。什么幼儿园里的暴力事件、警察署里的杀人事件、拆迁当中的自焚事件……都有一个典型的苗头:一股反ZF、反社会的力量正在慢慢地蓄积,并不断地在各种“不公”事件与环境下一触即发。政府传统的方式是“捂着”、“维稳”、“和谐”,这一基本的思路是有问题的。就像伤口一样,在初步的处理以后,要想长好还是要见阳光、见空气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如“外松内紧”、“稳字当头”是值得商榷的。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内部人紧兮兮地控制的做法是要彻底改变了。</p>
<p>&nbsp;&nbsp;&nbsp; 当一个社会的平台相同、规则相同、敬畏的东西也相同的时候,在此基础上的一切博弈才能够形成最公平的公众心态,由此衍生的结果,才有可能为最大多数的人们所接受。这大概应该是宜黄事件给我们的基本启发!</p><br/><br/><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宜黄拆迁事件挑战现行官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