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老杨 发表于 2010-4-24 20:24:03

【转帖】你沦为“汉堡人才”了吗

“为什么我有文凭,有技能,有经验,但跳槽却越跳越糟? ”“为什么我证书不少,高薪工作却离我越来越远? ”……跳槽本是职场人士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有不少人却发现,自己跳槽后的事业发展更不尽如人意。最近,网友将这些屡跳屡糟的跳槽族称为“汉堡人才”。所谓职场“汉堡人才”,指的是具备足够行业经验和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却在跳槽中屡战屡败、得不到理想职位和薪水的人。这群白领犹如巨大的汉堡,外表光鲜,实际却没有多少“营养价值”。据有关调查统计,跳槽失败者中,有58%的人属于 “汉堡人才”。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汉堡人才”也危机重重。
<p>  文凭漂亮,也只是个“汉堡人才”</p>
<p>  今年36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用“汉堡人才”来形容自己真是太确切了。他是研究生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杂志社。对于喜欢舞文弄墨的他来说,这份工作还算喜欢。他是北方人,个性耿直而豪爽,博得了不少同事的好感。刘先生称,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个转变过程对于他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已经踏上工作岗位,他依旧书生气十足。因为他的文字功底很好,到社里不久,就开始帮助主管审阅并修改稿子。这样的附属工作,他一做就是一年。只有付出却没有相应收获的现状,渐渐让他感到不安和不甘。他不想就这样整天忙于帮别人改错字,找漏洞,他要有自己的事业发展机会。于是,这份工作刚满一年,他就跳槽了。原以为一个不错的文凭和已有的工作经历能给他的跳槽带来益处,谁知,之后的几次应聘,对方都认为他的简历还不错,但都以找不出亮点为由踢他出局。</p>
<p>  后来,为了增加阅历和经验,当然更主要地是为了有份更高的收入,他尝试做起了销售。总以为凭自己的智商和勤奋,做个销售员绰绰有余。但是,性格并不十分活跃的他,做起销售员来并不轻松。回想最初做销售的那段日子,刘先生感触颇深。他说:几乎有半年的时间,我都只能拿到基本工资,偶尔有点小小的提成,也是少得可怜,与杂志社的工资都无法相比,但人却非常辛苦。不仅是体力上的透支,更有精神上的消耗。他越做越没信心,只能再次跳槽。有过做销售的经历,刘先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第三份工作是外企的企划经理。这次,他试用期没满就离开了。原因同样是主管人员觉得他缺乏拿手绝活,只能让他做些琐碎杂事,这让他心里无法平衡,只能走人。</p>
<p>  如此兜兜转转,一晃已经三年过去了,现在的他还是未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他已经不再年轻,履历上的经历越来越多,亮点却找不出来,那张还算过硬的文凭也已经过时。他希望尽快稳定下来,但稳定的工作收入太低,收入高的工作,他实在没把握做好。走一步算一步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不负责任,但有时候,这样的不负责任,也是出于一种无奈。</p>
<p>  家长意志催生“汉堡人才”</p>
<p>  在今天的职场,“汉堡人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白领毛毛对记者说,她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汉堡人才”,完全是性格造成的。毛毛生长在一个严厉而保守的家庭,父亲是研究人员,母亲是教师。严厉的家教,把她培养成一个外表文静淑女、内心却空乏而执拗的女孩。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她的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但却总是最孤独的一个人。她可以很投入地阅读、书写,却无法与人沟通交流。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母亲替她选择的——外企的前台接待。因为母亲觉得,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女儿可以尽量少地参与到复杂的人事关系中。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怎么可能避免与人的接触和交流呢?缺乏沟通能力的毛毛在一次误发文件事件中,终于还是与同事发生了争执。毛毛不擅长与人沟通,更不会跟人吵架,平时又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所以公司里的同事都把她看成“异类”。受了委屈后的她,连发泄和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最后只能跳槽。</p>
<p>  毛毛学计算机专业,当初没进IT行业,也是家长的选择。如今,依然在父母的决定下,她找了一个专业相应对口的IT公司。怎奈好景不长,近年来IT行业不景气,竞争越发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技能上的,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竞争。显然,毛毛在这方面是欠缺的。</p>
<p>  第二份工作做了不过一年,毛毛只能再次跳槽。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一茬又一茬的大学生涌向社会,仅有的文凭优势早已消失贻尽,毛毛感到压力明显增大。严酷的现实,也曾迫使毛毛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是长期生活在父母家长制的教育方式下,毛毛发现自己连从何改变都无从着手。以后几次应聘过程都不太顺利,而且心仪的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高薪的工作更是难觅。屡跳屡败,让毛毛陷入尴尬境地,工作至今没有稳定。毛毛也想过按照父母的建议先结婚,也相过几次亲,但都以失败告终。看着那些能说会道的漂亮女孩都被迫沦为 “剩女”,毛毛实在没勇气承受再次失败。</p>
<p>  通过努力进取,拒做“汉堡人才”</p>
<p>  显然,“汉堡人才”因为自身原因,俨然成为职场中跳槽最为频繁的族群。虽说跳槽不是罪,变换工作在这个时代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种“屡跳屡败”的经历,不仅让自己劳心费神,更对事业的发展有诸多的不利。网友“阿雅”称:作为一个人事经理,我们常常会把频繁跳槽者拒之门外。因为,造成这种现状说明他们自身能力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是欠缺的。现在的企业,更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精神。 “汉堡人才”要想走出现有的尴尬处境,关键还靠自己的改变和适应。网友“琳达”则认为,如今的职场之所以竞争激烈,是因为它的多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场,已经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平均而稳定了。今天的职场没有保险柜,与时俱进是当今白领职业发展的核心重点。</p>
<p>  网友“老庙”说:不少大学生的潜意识里都会认为,工作应该很舒服,工资也应该比别人高。但其自身既缺乏事业心,也没有上进心,别说让他独当一面,就是日常工作也做不好,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公文也写不出来。这样的“汉堡人才”,自然不会受欢迎。</p>
<p>  网友“庭院深深”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自小娇生惯养,四年的大学生活并没有让他们能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考虑,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也拿到了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但在个人的综合能力方面却很差,一旦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毫无心理防备的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不适应也在意料之中。</p>
<p>  网友“街球王”的观点更尖锐:一些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一不会做事,二不想做事,依然沉浸在大学时期松松垮垮的状态里,根本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被称作“办公室婴儿”的他们,如果没有后台和背景,职场之路怎么可能顺利?</p>
<p>  网友“水晶球”则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只是当代社会的“潜人才”,而不是“准人才”。要想把自己塑造成真正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准人才”,就得不断为自己全方位地充电,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职场环境。</p>
<p>  能力缺陷,是 “汉堡人才”失意关键</p>
<p>  过去的20年间,人们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由任何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技术所引起,而是来自于外界,来自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要做的是首先理解这种转变;其次,才是在理念和技术上有所创新。有专家指出,四类职业人,特别容易沦为“汉堡人才”:技术岗位、助理岗位、销售岗位、客服岗位。“汉堡人才”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关键还在于不懂知己知彼。在职场中,发挥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我有你没有的能力”,但是“汉堡人才”的知识技能大多属于“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情况,没有太多与众不同的能力,使他们在竞争中因为综合因素的欠缺,没有实力去与其他拥有相同能力的人竞争,导致失败。</p>
<p>  另外,“汉堡人才”在职业个性上也有缺陷。比如有技术但不会交往;或者反过来,会交往而没有专长,缺乏坚实的学识和基础。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汉堡人才”的职业发展,最后自己给自己制造陷阱,失意职场。形成 “汉堡人才”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环境。这些人大多生长在一些控制性强、很少让孩子自由思考的家庭中。他们从小到大,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有哪些专长,而是一直被父母老师的指导性意见所垄断,长大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能是看什么热就做什么,造成学无所长、综合能力不足的局面。</p>
<p>  当然,因为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远见,经常感到茫然,被工作“推着走”,欠缺对自身发展的策划性,也是形成“汉堡人才”的重要因素。于是,他们或者甘于汉堡身份不再进取,逐渐变得退缩无能,或者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努力,想跳槽又缺乏相应的准备,结果形成在职场中屡屡碰壁的局面。当“汉堡人才”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逐渐磨灭了自己的进取心,不再学习充电时,就很可能被新人挤掉职位。</p><!-- publish_helper_end --><!-- google_ad_section_end --><!-- 正文内容 end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你沦为“汉堡人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