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iling25 发表于 2010-4-20 10:42:49

[转帖]人性化管理的“度”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文章的最前面,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吧: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是长老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再没有去翻墙,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住持。</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可以见得——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统一,所以说高明的管理是一门艺术和智慧。你可以把对方“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但你如果不会运用宽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泯灭;这也是近年来人性管理风靡的根本原因吧。</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然而,笔者在访谈和培训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家习惯以“管住人”为目标,只要看到员工在规规矩矩的呆在公司,管理任务就算完成。因为我们最害怕的是员工不努力、乱来,所以为了预防这一点,我们就用一些能够看到员工正在努力的或没有乱来的制度来证明一切良好,至于员工“努力”过后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那就不在管理者考虑的范围之内了。</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谭老师提醒中小企业注意:如果你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那么,你就去做规范化管理,因为管理能够为你堵住很多漏洞;如果你想把一个企业搞垮搞死,那么,你也去做规范化管理,因为管理本身就足以把你拖入生死一线的边缘!下面我们看一下玫琳凯的案例:</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玫琳凯喜欢粉红色,这种粉红弥漫于公司各处,从粉红色的凯迪拉克,到粉红色的小卡片。这种风格,我们称之为人性领导。其核心在于,不是通过大公司所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竞争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关注他人需求来实现的。</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管理风格,一方面,它跟玫琳凯女性为主的佣金模式很搭配,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如何全方位、更有效地引爆人的潜力。危机之下,这种“以柔克刚”的力量更显特别。通过《玫琳凯谈人的管理》,来看看玫琳凯的黄金法则:</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黄金法则1:寻找你的粉红色凯迪拉克。玫琳凯认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希望感觉自己很出色。每当玫琳凯见到某个人,她就会想象对方身上带着一个看不见的讯号:让我感觉自己重要。玫琳凯就会立即回应这个讯号,结果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让员工知道CEO赏识他们。这是很多公司CEO都擅长的,但是,玫琳凯把它做到了极致,并融进了企业文化。举个例子,玫琳凯的业务督导到总公司参观时,总部会铺红地毯欢迎她们,公司的每一个人也会盛情地招待她们。甚至,公司会给优秀的业务督导授予粉红色的凯迪拉克轿车的使用权。玫琳凯的逻辑是,“一开始,我就确定自己的销售队伍要的是一流的东西,如果那种实在过于昂贵,我们就干脆不用,也不会用二流的东西来替代。”</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黄金法则2:三明治策略——夹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不要以为玫琳凯只会赞美和爱,她更擅长批评和狠。玫琳凯的批评策略是,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你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这不是妥协,这是一种高明的沟通逻辑: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讲话单刀直入。如果你对某位下属的工作不满意,就不该马马虎虎——你必须表达你的感觉,必须刚人并济。换句话说,你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黄金法则3:大门敞开哲学。玫琳凯的办公室大门永远敞开——对于那些想来拜访的人而言,这是一种持久的邀请。当然,她有更进一步的考虑,这是一家“人对人”的公司,而不是“办公室对员工头衔”的公司。玫琳凯这么做的另一个目的是,她要营造一种氛围: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团队的一员。</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黄金法则4:销售为王。在一张10cmX15cm的粉红色卡片上,玫琳凯写道:美容顾问或业务督导室我们生意上最重要的人物——她们是我们唯一的顾客。美容顾问和业务督导实际就是“销售员”的另一个说法,但是,玫琳凯总是不遗余力地营造“整个公司应以销售为导向”的文化。不管是研究部门、会计部门,或在发货部门,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支持业务部门,每一项决定都要先衡量对销售的影响。</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孙子兵法》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强调将帅不仅要拥有威武之仪,还需要怀揣仁爱之心。</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现代市场竞争亦如古之兵战。我们管理者必须懂得人是世界上最富感情的群体,人性化管理是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在温馨友爱的集体环境里,由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容忍,使人产生愉悦、兴奋和上进的心情,工作热情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相反,一个人生活在冷漠、争斗和尔虞我诈的气氛中,情绪就会低落、郁闷,工作热情就会大打折扣。</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然而人性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打成一片”或者“恩威并施”就能实现的。人性是极为复杂的。任何一个人,人性都有两面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企业内外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人性化,应该成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的润滑剂。泰罗制式的“管、卡、压”管理并不完全错——因为没有纪律、没有约束、没有惩罚,就会没有管理,也没有效率。列宁当年正是从一分为二的角度肯定了泰罗制中合理的内容。教育专家强调“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谭小芳老师则认为“没有惩罚就没有管理”。</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谭小芳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公司最牛的业务员总迟到,屡教不改,按制度罚,恐其逆反,影响业绩,不管,无以服众,影响长期发展。怎么办?经过思考,公司在发工资时果断地扣了其钱,而第二天,上级主管又把其叫到办公室,说因其业绩好,奖励了他,同时和他认真谈了迟到问题。从此,该员工再不迟到。</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所以,只有胡萝卜,员工容易骄横,只有大棒,员工没有归宿,只有胡萝卜加大棒,员工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公司,从而成为“三好员工”。</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由此,当人情泛滥导致公司发展受限时,公司挥泪斩马谡并不为过;当公司初起步,公司讲究“情同手足”,也是正确的。毕竟管理是科学,只不过是艺术的科学。而要科学成为艺术的-全球品牌网-科学,全在公司具体实况,全在平衡与非平衡之间。非平衡,公司走路就容易摔跤;平衡,公司就能奔跑。</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所谓“管理无情人有情”,这话很适合在中国讲。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认为,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制度化、理性化就好,中国人是讲人情味的,中国的企业也需要刚柔并济,在理性中多一些感性,在制度中多一些人情关怀。这同样是对公司老板的考验,你能否管理好不同阶段的员工,直接决定了你的公司能否长久立足。管理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公司老板来说,迫切需要学习的是:如果与员工一起成长。</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我听说,国际上有些设在国内的分公司,曾经对中国的员工做个这样类似的事情,他们给每个员工,尤其是经常外出的员工,配上一种叫“狗机”的东西,像BP机一样,但能够定位。也就是说,只要你配上了“狗机”,那么,你上班期间,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公司都能清楚的掌握到。好象还用上了GPS技术,就连你中午在什么地方吃饭,在哪个厕所方便,公司都能知道。</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这种管理,其初衷可能是想规范,想提高成员的责任心和信誉度,但如果做到这种程度,会让人感觉某方面的“自由”受到限制,人性的反抗自然会出来。要知道,“狗机”也好,GPS也好,毕竟都是死的东西,而人是活的,人们只要想对付你,自然会有自己的招数。</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这里需要提出来的是,在面对人性问题的时候,最为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度”。针对痕迹保留这个问题来讲,如果这个“度”太松,那么,留出的“理由”、“借口”的空间依然会较大,但如果这个“度”太紧,虽然“理由”、“借口”的空间变得很小了,但同时又会出现另外的人性反抗问题。所以,这个“度”的把握很关键。</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人性化管理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