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 发表于 2003-11-10 19:10:00

百合的微笑(原创)

初次见到水里的鱼是一起参加北京大学的HR年会,那几天可能总在下雨,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们最缺少什么,我们这位澳大利亚的MBA笑着对我说,缺少很多,但不是一点点的问题,或者说不是知识本身,他们并不缺少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当时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非常赞同,我们了解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从而在一些方面消化不良,或者是知识的畸形。我们中国人太注重技巧,却往往忽略方法,但方法应该是在技巧之上的。那时就有了和水里的鱼合作的想法,毕竟我接受的是亚洲本土化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或许可以和她互补。但主题一直拖了下来,因为我们非常难有一个切入点。

今天遇到她在MSN上,我们交流了各自所受的MBA教育的状况,在学科方面她学的和我类似,当然也和全世界的MBA都有类似的地方,比如经济学、商法、商业数理统计、商业分析、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战略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但由于我们各自的方向不同,又有所侧重,我们互相交换了要梳理自己知识体系的想法,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加上自己对一些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已经远非当初相比。接受这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从哪里着手,还是一个切入点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从MBA角度去阐述未必是大家需要的,大家可以买相关的书籍饿补一番即可,所以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我们决定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应用才是硬道理。

现在的社会管理概念也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增长,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处于一个知识虚无阶段,每天新增的知识让我们无所适从,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我们需要的?那些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那些是我们见到就该DEL的?我们不知道,或者我们繁忙的生活使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成成和水里的鱼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知识梳理下来,比如最简单的BSC的应用,或许每个人都知道是个什么工具,但具体它如何用企业或许清楚的不多,我们就是希望能将这些概念简单化,带领大家进入一个知识快速消化的时代(暂且这么说吧)。

我们不是要告诉你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或者我们连给它个概念都没有,只希望用最简单的文字将这些所谓高深的知识表述出来。我们将就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经济学、商业伦理、组织行为学、会计学、项目管理等领域分别进行表述,一个大的体系可能会用较长的时间,比如一天一个概念的方式。或者这个系列根本就不会停止,知识在不断更新,人类在不停探索,那么我们也希望多的人加入近来,分享你的心得与体会。

我们以一个白领的生活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来阐述重要的管理概念。我们姑且叫这个白领为LILY吧,她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应聘进了一家跨国公司,故事从她报道的哪天开始吧......



附注:此文我们受了《MBA故事》和《一分钟经理》的启发,尽量让文章贴近你的生活,如果那天你看到我们的文字会心的一笑,我们就满足了。本文章纯属虚构,谢绝转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1 8:43:55编辑过]

空气里的鱼 发表于 2003-11-10 19:42:0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5 18:42:03编辑过]

晔子 发表于 2003-11-11 04:01:00

期待在后文中我能找得到头绪。
(声明:纯属自己太笨,不怪作者!)

成成 发表于 2003-11-11 08:30:00

百合的微笑(原创)
这年头,MBA和妓女差不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从哈佛出来,我和所有的同学一样,顺利成章的到华尔街谋了一份差使,因为如果不去硅谷或者华尔街仿佛是侮辱了自己的尊严一般。但在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说自己是某某著名学府出来的,因为这里MIT的PH. D和Harvard的MBA跟红灯区的妓女一样多,他们说如果NASDAQ的广告牌掉下来,十有八九会砸在某个一天到晚琢磨“开放源代码软件与自由软件之异同点”的电脑狂人的脑袋上,或者砸在某个正在思考“如何用NASDAQ收购中国紫金城”的家伙头上。

我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思考去留的问题,最终受到了魏源老先生“师以长技以治夷”观点的影响,苟且(我想这个词比较贴切)在这个基金公司里,如果不是那家倒霉的电信公司撞到我手里,如果不是我对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sation)这个指数如此了解,我恐怕也不会如此早的回国。当然把这些因为定义在一个假设上面本身就不合理,因为任何的假设都仅仅是假设而已,除了那些摆弄经济学的教授喜欢外,其他的意义好象并不大。

我一看到这家电信公司的EBITDA时,直觉就告诉是存在问题的,因为EBITDA是指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益。教授上课时就说过对于电信企业来说EBITDA容易隐藏很多信息,就因为它包含的信息比较小,容易给投资人造成误会。上哈佛就有这样的好处,世面上那点鬼点子早就被这些教授们研究到N年以后了,学到的案例的复杂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了40%。而这家公司这个年度的资本性支出特别明显的存在问题,学过会计学的人都知道当一家公司把花费的钱列为资本开支时,它可以推迟申报这笔款项,从而保持公司“名义上的高盈利",而EBITDA在这点上却是个弱项。

那天我穿的黑色的套装,姑奶奶今天就没打算工作到明天。这个问题的解决和我预期的一样,我发现问题我走人,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基金的宗旨,肥肥的老板说发现问题一可以装做不知道,二可以向客户所有更多的佣金,而我的做法显然是违反了“行业道德”。盯着老板那眼神“还不快滚,难道要我把你从这里扔去自由女神哪里当冰激凌吃?”,我就乖乖的抱着纸盒子(全部家当都在里面)离开了这个外表富丽堂皇的金融天堂。

这个地方,是没有人在意你失败的,一个人仿佛就是NASDAQ上跳动的数字,上上下下,即使你研究的再透彻,也无法预知明天的起落。我所能掌握的仅仅是我口袋里的钱只能维持到这个圣诞节。

晚上本来要跟LEO借钱,堂堂CITIBANK的信贷经理该会帮我吧,没想到这家伙只给我电话留言:“hi. this is LEO. if you are the phone company, i already sent the money. if you are my parents, please send money. if you are my financial aid institution, you didn't lend me enough money. if you are my friends, you owe me money. if you are a female, don't worry, i have plenty of money.”(你好,我是LEO,如果你是电话公司,我已经交过费了,如果你是我父母,请给我寄钱过来,如果救济协会,你还没给我足够的钱,如果你是我朋友,你还欠我钱,如果你是个女生,别急,我有很多钱。)

哎,看来这个世界能相信的就剩下自己了,当时正好有部老影片重新在放《外星人》,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我的离开和这部影片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在他们无比哀怨的眼神中我登上了飞回祖国的飞机,我微笑着向他们Shit!他们一定理解为“MISS YOU ALL!”......

待续中......

本故事纯属虚构,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1 8:44:19编辑过]

paulsun 发表于 2003-11-11 10:47:00

好文,期待ing.

少天 发表于 2003-11-11 11:43:00

期待下文,前段刚看了“华尔街故事”,喜欢看这种调调的东东。

另建议成成把后续的帖子都编辑在顶楼首帖,那样便于连载,同时不影响大家回帖。

期待……

成成 发表于 2003-11-11 11:48:00

我打算继续写下去,后面会有很多案例讨论与MBA实际操作的东西,保证让你们HIGH到S

声明本文章重点在讨论企业管理的实战,喜欢风花雪月的请转移视线

少天的建议虽好,可是,这个文章要写上一年,这个首帖还不崩溃了,嘿嘿,还是一页一页来吧,我的目标,本帖超过300页

少天 发表于 2003-11-11 11:56:00

晕死,要出书,你就是胡涂的托,搞这么大的连载让人一年跑不了。

现在偶是对风花雪月一点兴趣也没有,嘿嘿,心里找个地方一放就行了,看看这种东西才痛快。
加快速度!

成成 发表于 2003-11-11 12:19:00

续上~~~~~~~~~~~

越大的公司越喜欢开会,而且开起来没完

我进入这家公司后在新员工培训中就不幸遇到了一次,讲师大约是香港人,总部派来对我们这些新加入的人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人长的蛮帅,如果课讲的好的话也就罢了,偏偏课程对他的长相是个绝妙的讽刺。那次是讲我们公司的道道,理解过来大约就是企业文化的东东了。

我一向是个不怎么守规矩的女生,但不代表我不好色,这点与正常的女生类似,刚开始我和其他的女生一样都装出妩媚的表情看着她,我一共超他眨了18次,直接导致公司总部大楼电力紊乱,他叫RICHARD,30岁左右的样子,笔挺的西装一看就知道是登西路之类(后来证实是PLAYBOY)。

如果他一开始开头就开好我也不至于那么困,没想到讲企业文化他反而从他的血泪史开始,让我大叠眼镜,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有什么血泪史好言,而且还是香港人,那里懂得我们这些山沟沟里出来的乡下孩子的辛酸,为了表示同情,一种无形的激情让我站了起来:“那个理查得先生,请问60年代中国的流行食品是什么,请选择达能或者是娃哈哈”,老师好奇的盯着我,随着众人的大笑声中他转移了主题。

在我昏昏的状态中,我用余光看到前排的同学都在拼命记笔记,而老师恶狠狠的目光盯的我难受,我只能装出认真的样子。终于熬到第一堂课结束,我跳起来冲到前排说我看看你们都记了些啥,好让我参考参考,他们说也没啥,你都记什么了,我把我的笔记亮了出来,他们也摆到我面前,一看:全是圈圈

于是这个香港人从此就有了我给他起的外号曰MR. CIRCLE,据说MR. CIRCLE每次新员工入职他都来走一圈,我反而越来越佩服他的勇气了......


TO BE CONTINUE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1 15:14:49编辑过]

亚文 发表于 2003-11-11 13:26:00

[斟读故事精华]百合的微笑(原创)

哈哈,好个成成,嘴巴够损,不过挺痛快!

提个小小的建议:别再兜圈子了,故事情节再利索点,别学"倚天屠龙记".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斟读故事精华]百合的微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