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管理现形记:扒掉伪管理的马甲
管理是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权威的解释和指导,但是我都不会有着太多的印象。以往在下不敢随便地讨论管理的话题,一直以为管理就是所谓的一小撮儿精英意淫的阳春白雪。但是事实不断地教训和教导,却给我以新的看法和理解。在下是这样理解: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一个不断改善和优化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管理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管理应该是知行言合一的实践,管理没有界限、没有阶层、没有权威。管理同时也是埋头苦干的下里巴人的智慧。我非常欣赏咨询圈里的一个哥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骂过人,没有被人骂,不要和我谈管理!此话虽然有其偏激之处,但是却一语中的,道出了管理最关键的核心的问题——矛盾。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管理就是处理和解决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组织的毛段、组织与组织的矛盾。其实,管理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管理——无为而治。但是这离我们还很遥远,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要幻想人人皆尧舜,处于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这是人类的理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少一点幻想,多一点行动,因为我们必须时时面对利益、权位、荣誉等多方面纷争,如何去管理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与国家,这将是所有管理者任重道远的责任与义务。
知行言合一——这是管理最基础的条件,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实事求是。管理是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利用规律。通过不断探索,优秀的管理者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而伪管理者却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有的时候,当看到所有的管理者都在忙忙碌碌,有怎么能够分辨出哪些是有效劳动,而哪些又是无效劳动呢?因此披着马甲的伪管理者也许表现的比管理者更专业、更敬业、更文化。
如何扒掉这层伪管理的马甲?只要我们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知行言合一,就能从鱼目混珠的管理圈内发现让人啼笑皆非的伪管理行径。管理要活学活用,因此在下不希望讲一些让人生厌的教条理论,就讲几则动物界的小故事,然后再反思一下人圈里真实状况,带给我们以思考和启迪。
画虎不成反类犬:山寨主义绝对不是创新,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恶搞罢了!
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出处来自唐·刘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其释义为: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由此看来“画虎不成反类犬”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就是古代的山寨运动,也说明了中国具有很深的山寨基础。
管理的山寨运动目前是如火如荼。究竟为什么缘故让山寨运动大行其道?我们仔细反思一下,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如果管理者的脑袋里面贫乏的基本到了白痴的境界,那么山寨运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仔细地琢磨一下,好像符合这样的道理: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的。如果用草包塞满了肚皮,用脑白金去弥补大脑的白痴,到头来这样的白痴草包最多也只能上演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山寨猴戏罢了。
举一则发生在下身上的故事,我曾经遭遇到一次彻头彻尾的恶搞,回想起这场文化管理的山寨运动,在下至今想起也有点心悸。这是在下进行文化测评的咨询项目,在此之前对于文化测评也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经验,希望能够通过在某企业的实施,将文化测评推广下去。
文化测评目前采用最多、最趋于完善的是丹尼尔斯文化测评模型,丹尼尔森文化测评针对组织文化现状,设定了四个象限,内部、外部、灵活、控制,而每一个象限之间包含着三个维度,而每一个维度对应着几个测评的问题,而丹尼尔森测评结果是与其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比分析,最终能够做出其测评分析报告。因此,丹尼尔森测评出现引起了文化管理界的关注,因为这是将存在意识当中文化管理转化为可以被衡量、量化的过程,有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因此面对这样系统而完整的模型,有其科学而先进的工具,当面对着一群习惯了山寨主义的伪管理者,就像猪八戒面前的人参果一样,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该企业的文化管理部门拿到最初的培训材料,面对文化管理专业化的压力,终于发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迫不及待拿着在下所提供的普及的问卷立刻行动,根本就不研究模型的设计原理和基本要素,在不懂装懂的过程中显示了高效的执行力。本来是匿名的测评,却成为实名的测评,而测评推行却像考试一样有模有样,文化管理部员工像考官一样,要求在规定一个小时内交卷。
当看着这样的行径,笔者汗颜不止,真可谓见过不专业的,没有见过这么不专业的。这仅仅是拉开了山寨运动的序幕,在后期测评报告形成后,面对着高低分排列的报告,真感觉这帮干着文化管理专业化的专业人士实实在在地亵渎文化了一把。
对于这样的恶搞在下实在无法忍受,当我退出这个项目以后,接踵而来的文化测评的创新让在下瞠目结舌。文化测评的模型居然推广到战略、人力资源的测评,而且测评周期从一年一次,居然改为一个季度一次,当面对所形成的报告居然是30多页文档、几万字的内容,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怪胎居然也能够面世。
在下由衷地感慨: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啊!原来天才和蠢才没有什么差别的!
狐假虎威:不要总是拉着虎皮当大旗,管理咨询绝对不是天桥的把式卖大力丸,只有广告是不行的,还得看疗效!
接下来讲一下企业外的案例,这是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狐假虎威是动物界的勾当,但是也会经常在人类的管理圈里发生。真正的“老虎”越来越稀少了,恐怕比现在收到保护的老虎还要珍贵。而活跃在管理界狐假虎威的“狐狸”却越来越多了,而且以专家和博士的身边而招摇过市。
在某企业曾经进行关于战略的咨询项目,在项目前期的培训中,一位有着留美背景的博士莅临企业,开始进行前期的辅导。当企业的管理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参加了这次培训,但是回忆起其中一些细节却让培训有点让人反胃。
这位博士一开场就大撒狗血,塑造其光辉的形象。当其洋洋自得地介绍自己是美国管理大师的高足,是其在中国的嫡传弟子,不由得让人相信他还是,因为门派的观念已经扎根到她的骨子里。经过其洋洋洒洒的一番自我颂扬,不时穿插其间的英文和其所到的世界各地旅游圣地的名称,将假洋鬼子的角色扮演的入木三分,让所有在座的企业管理者都开始自惭行愧,用瞻仰的目光打量着火星来的非人类。
本以为这是培训开场的花絮而已,博士的名头绝对不是随便给的,不是三瓜两枣都能成为博士的,企业管理者期望能够在项目中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却发现博士让天桥卖大力丸的艺人足以汗颜。从世界五百强的公司都在用自己的项目,再到国内知名企业也是其指导的弟子,只要你用了这样的项目,你的企业就没有问题。这样拍着胸脯的保证,不由得让你相信这样的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丰功伟绩,他与邓主席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是一则关于咨询与企业发生的故事而绝非杜撰,也请各位不要按图索骥。在咨询行业经常发生这样的现状,项目前期吹得天花乱坠,项目中期做得昏天黑地,项目后期成果若有如无。毕竟给企业做咨询,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像本山大叔说得那样:别看广告,看疗效。
疗效如何呢?当项目结束以后,咨询公司收获的是真金白银,而企业收获却是一大堆放在文件柜里、存储在电脑的文档和PPT。有时候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们开玩笑说:如果让企业安乐死,就让它做咨询去吧!面对这样啼笑皆非管理现状,我们不由得反思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而咨询界需要怎样的作为才能让咨询行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产业,而不是日薄西山、竭泽而渔的窘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知行言合一,做一个管理的实践者,我们都是在路上!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警醒和借鉴的作用。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接近真理。 <p>非常有道理.</p>
<p>我大学专业就是工商管理,对文章中的很多观点深有体会!</p>
<p>管理需要的就是理论结合实践!</p> <p>兄台将一些业内人士比作卖大力丸的,实有非常胆识。笔者也见识过这样的多功能,应该是全功能人士,从天花乱坠,到小心翼翼,再到哑口无言,不过为了money就什么都不顾了,可怜的小白兔企业,就是被这些人忽悠了。</p> <p>我的实践才刚刚开始。</p> 铜臭盖过了文化本身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类似的事情见多了就不怪了。 我的理解:管理,理在先,而管在后。然后二者,周而复始,轻重自若。 <p>严重同意楼主观点,现在买狗皮膏药的越来越多了,是否疗效则未必!自己都做不到的教别人做,管理还是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另外就是一定要立足于实践,要耐的住寂寞,渴望速成很难!</p>
<p> 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不做伪管理者,加强自我管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4 16:44:44编辑过] 管理也有很多套不同的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而已。
不过目前很多做咨询的,实在是太不地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