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时间管理秘诀!
前言:<br/>时间不可以缺少,时间不可以替代,时间不可以存储,时间不可以增减,但时间可以管理。<br/><br/>我想各位身处企业领导层的企业家、经理人一般都比较佩服毛主席吧,作为带领几亿农民闹革命的领头人,当时他面对的环境是如此复杂,需要考虑的事情多到什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一个人——即使他再好学、好舞文弄墨加上精力旺盛,时间终归有限,他也只能将才情的重点放在关乎国家性命的题材上。不巧的是毛又偏偏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这可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窥见一斑,所以他只能借诗词来抒怀,诗词篇幅短小但有这个承载能力,写得好反而传达的情感更丰富更有想像空间,还益于传唱。最主要是耗时少,灵感来时,挥手即就。当然诗词不是谁都能写好的,但毛有扎实的文史功底和不逊屈原的文采,所以他才能写就澎湃激昂、雄憾寰宇的千古名篇!<br/><br/>所以,作为志向远大但又被事业相关的“俗事”缠身的现代人,也可以学学毛主席的处理办法,花主要精力用来思考、书写有事业相关的文章,偶尔赋点小词来抒发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仅“立言”的正事不会耽搁,说不定还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文体来!<br/><br/>达尔文的捍卫者,英国博物学家赫婿黎说得很形象:“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br/><br/>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当我们去商学院学了MBA那些看似很耀眼的课程后,才发现最重要的一门课也许是时间管理。<br/><br/>管理学中有个“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告诉我们: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情,不值得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br/><br/>我发现——很多人的习惯就是觉得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完成,有时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在那儿找资料,打电话求证,反复研究对比,但实际上事后仔细一分析,这件事情对他今天的工作,是无关紧要的,根本不值得花很多时间去处理。<br/><br/>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会累死人的?假如不信,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诸葛亮便是累死的。但如果时间运用得当,则可以在商海中驰骋飘逸——<br/><br/>摩托罗拉公司非凡的总裁乔治·菲希尔,1994年辞职去了柯达公司,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大家都为摩托罗拉担心。然而,事实上人们所担心的波动在摩托罗拉并没有发生,它仍是那样的出色。大学商学院教授肖纳·佐伯夫解释说:“这家公司是职权分散的公司,由几个相对独立自主的单位组成,公司并不要大家等候乔治总裁,大家都尽量做他认为是正确的工作。”“每个职工每年必须至少在摩托罗拉自己的大学里花上40小时,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0年代被日本同行挤得气喘吁吁的摩托罗拉,现在已使日本人都自叹不如了。<br/><br/>我们再看看微软的案例吧——微软的“工作任意小时”没有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的传统繁文琐节,是员工工作时间管理制度的升华,这也是微软“家庭式办公”观点的一个表现。微软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对工作小时数的设定,这也许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种管理方式靠的是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对公司所负的责任和每个人对成功的渴望。但是在微软,每个员工心里绷着的一根弦:对自己工作的把握。<br/><br/>我们一般企业总是设定时间卡、工作时数、时间钟点如早九晚五等,就等于说花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工作更重要,这样反映出的是降低了的工作效率,而不是真实的工作效率。相反,微软的“工作任意小时”是让员工在状态最佳的时候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微软在工作时间管理上显得更加轻松和聪明,对如何有效运用员工工作时间上研究的更加深刻。<br/><br/>其实,早在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研究人员就对时间的利用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先后调查了美国的3000名职业经理人,从中发现,凡是成功的经理都能做到这样两点:一是限定自己的工作范围,不把手伸得过长,把职责内的工作尽量做好;二是合理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最后,附上我的独家心得秘诀——<br/><br/>1、以人替时法:能让别人代劳的事情,自己就不要做,学会运用别人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谓有所谓有所不为,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方面。<br/><br/>2、改善效率法:学习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工具,改进效率,本来花1个小时的工作,想办法变成0.5小时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学习。<br/><br/>3、以钱购时法:交通方面,能坐飞机,就不要坐火车;如果能打车,就不要等公交;乘坐最快的、最有助于休息、学习的交通工具;学习方面,采用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能面授听课就不看视频;能看视频的,就不买图书。<br/><br/>在总裁的时间管理上,不同规模企业的总裁在企业内外精力分配比例上应有所不同,结合企业经营模式、总裁工作作风、强项特点,我提出如下参照比例: <br/><br/>中型企业的总裁60%的精力放在企业内部,40%的精力放在企业外部; <br/><br/>大型企业的总裁40%的精力放在企业内部,60%的精力放在企业外部; <br/><br/>特大型企业的总裁20%的精力放在企业内部,80%的精力放在企业外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