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ljy 发表于 2009-12-10 09:43:26

关于心理学-“换框法”与认知模式

<DIV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60%">
<P>&nbsp;“换框法”与认知模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渔人码头QQ群(73598155) 2009.12.9主题讨论 记录</P>
<P>感谢苏平老师悉心整理,再次谢过!</P>
<P>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缘起:从感情到管理</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其實面試和女朋友的對話是一樣的!</P>
<P>面試官:為什麼選擇來本公司應徵?</P>
<P>女朋友:當初為什麼要追我啊???</P>
<P>面試官:對公司瞭解程度有多少?</P>
<P>女朋友:說嘛…妳喜歡人家那裡啦???</P>
<P>面試官:過去是否有工讀或工作經驗?</P>
<P>女朋友:老實說…在我之前有幾個女朋友?有沒有怎麼樣丫???</P>
<P>面試官:談談之前那份工作…做了多久?為什麼離職呢?</P>
<P>女朋友:說說她的事嘛…在一起多久啊?為什麼分開哩???</P>
<P>面試官:之前工作有沒有什麼事讓你覺的有成就感的?</P>
<P>女朋友:那她技巧好不好啊…說嘛…我不會生氣的…"…</P>
<P>面試官:對於工作職涯有什麼規劃?</P>
<P>女朋友:對我們的將來有什麼打算呢???</P>
<P>面試官:在團隊中的溝通協調能力如何?</P>
<P>女朋友:以後我們吵架的話你會不會先道歉???</P>
<P>面試官:談談你的人際關係或生活體驗!!!</P>
<P>女朋友:說…你昨天去那鬼混啊!!!</P>
<P>面試官:你覺得自已最大的優、缺點是?</P>
<P>女朋友:唉…真搞不清楚當初到底看上你那一點???</P>
<P>面試官:目前的生涯規劃?</P>
<P>女朋友:你到底會不會娶我丫???</P>
<P>面試官:最快多久可以來上班?</P>
<P>女朋友:會?說個時間…還要我等多久???</P>
<P>面試官:希望的薪資待遇?</P>
<P>女朋友:沒的商量…五千元零花已經很多了…其他交給我保管…</P>
<P>深圳-范小天:哈哈,不错,有才啊</P>
<P>石家庄-刘军元:这个海峡对岸的同胞已经总结的很到位啦</P>
<P>上海-老李:</P>
<P>其实感情这东西无法衡量和比较,也没那么多为什么吧</P>
<P>天晓得我为什么会娶你呢?反正我就是娶你了,你也嫁给我了</P>
<P>这才更像感情吧~或者是自然的流露,而非修饰的,处心积虑的,我赞同这样的</P>
<P>深圳-范小天:</P>
<P>不知道,感情这东西很奇怪,有时很复杂,有时很简单</P>
<P>信任感不断地下滑,我们可以抓住什么?爱情就是一场职业博弈,呵呵</P>
<P>&nbsp;</P>
<P>石家庄-刘军元:</P>
<P>还是要保持沟通的通畅的。</P>
<P>每个月和老婆必须要有一次 畅谈,汇报工作,总结提高,呵呵。这就如同和老板汇报一样,主动招供</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我不赞同建立任何概念性的东西,去评价活生生的事实。群里不是有很多心理学高手么,克里希纳穆提导师基本上早说清楚了,好多概念是我们自己建立的,并且毫无意义的。比如说爱还是不爱啊?好还是不好啊 ?注重感觉就好了~</P>
<P>&nbsp;</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呵呵,克里希那提得最多的是自我洞察。有自己的赤字之心,内观自我,以无招话有招</P>
<P>&nbsp;</P>
<P>上海-老李:太极 !自我洞察的关键之一就是你敢否定自己这些毫无道理的概念性的东西不</P>
<P>&nbsp;</P>
<P>深圳-范小天:自我洞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否则心理医生就失业率</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呵呵,这跟现场管理是一样的。把握当下,尊重自己的感觉,忘却理性的烦恼。呵呵,成了稻盛的六精进啦。自控确实很难</P>
<P>深圳-范小天:所以才会有监控/跟进管理的内容,呵呵</P>
<P>石家庄-刘军元:PDCA吧,不求一日千里,但求日有寸进</P>
<P>&nbsp;</P>
<P>二、“换框法”的运用</P>
<P>1、什么是换框法?</P>
<P>上海-老李:</P>
<P>监控、管理,监督,都是建立在消极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P>
<P>所以我在很多谈及心理学的同行交流的时候都会问他们对人性的看法,这是个前提;一个持有消极人性假设的人,不可能在自我洞察上作出太多的进步</P>
<P>&nbsp;</P>
<P>石家庄-刘军元:</P>
<P>所以发明老师在上海分享,要换框,把消极负向的变成积极主动,正向思维</P>
<P>严重同意老李的说法,我是ENFP,好像天生就乐观,呵呵。</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发明老师的换框法是认知疗法的一个通俗说法,很好的说法</P>
<P>但现在不乏很多表面上持积极人性假设的而实际行为却是消极人性假设的人~</P>
<P>昆山-苏平:军元和李老师的分享很精彩 !我最近就在练习 换框法的运用,果然很有效 </P>
<P>石家庄-刘军元:</P>
<P>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其实更多强调的也是正向积极,所谓唯心,其实是发挥了自我的主导意识</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苏老师一向是实践派~赞一个!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不合理认知来改变情绪。换框,换掉的就是你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想当然的假设</P>
<P>昆山-苏平:</P>
<P>那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呢?&nbsp; 指负面的?我最近运用的感受:</P>
<P>不仅仅是换掉了负面的情绪,还开阔了思路。有点: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P>
<P>当然,我是借用了 NLP的“意义换框法” 。请李老师指点一下:“折腾”意味着什么?---“换框法”运用之六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139065282.html</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不合理信念就是你那些案例中的很多自动出现的想法:比如老板不信任我啊!老板折腾我啊!</P>
<P>前人已经给我们总结很多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啦,我具体也不会记得很清楚,不过可以尝试说说</P>
<P>&nbsp;</P>
<P>昆山-苏平:很多想法,都只是自己内心的感觉,而非事实,对吗? </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对,都是你的感觉使然七个习惯里讲,你遭受所有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一种感觉。love is verb,not feeling自我情绪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刺激-回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军元说的是行为学派。其实有时候刺激和回应,在同一个人生上,在同样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行为学派无法解释的,所以需要涉及到一个人的认知模式。</P>
<P>很多想法是基于你原有的问题认识模式产生的 。换框法只能改变你的情绪,而无法改变你的认知结构而人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来自于你内心的,觉察不到的自动的一种模式</P>
<P>石家庄-刘军元:所以第一要打破的是思维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摆脱惯性依赖</P>
<P>&nbsp;</P>
<P>昆山-苏平:</P>
<P>这应该跟自己的经验、阅历、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有关系,还有自己当时的心情 </P>
<P>&nbsp;</P>
<P>2、什么是认知模式?</P>
<P>昆山-苏平:李老师您说:“换框法只能改变你的情绪,而无法改变你的认知结构”</P>
<P>认知结构,具体包括? </P>
<P>上海-老李:浅层的是一些理念,深层的,是一种模式</P>
<P>昆山-苏平:什么样的模式呢? 是分很多种?还是有一定规律?</P>
<P>上海-老李:</P>
<P>认知模式主要说的是一个人对他所认知对象产生判断时的方式,因为他是自动的,常人自己无法觉察的,所以就很难描述出来~ 但他确实存在~</P>
<P>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经销商处,那天要加班管理层讨论问题,结果一开会5分钟,就下大暴雨~大家就很沮丧,怨言很多,我只是说了一句话:幸亏今天大家没有准时回家,否则现在就是处于被雨淋的状态。大家就开心了</P>
<P>昆山-苏平:</P>
<P>李老师刚才这个关于淋雨的例子,似乎是运用了“换框法,跟认知模式的联系是?</P>
<P>上海-老李:</P>
<P>我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换框。但是同样是下雨,他们想到什么,我想到什么,就是认知模式了 。我马上看你的文章啊,苏老师~</P>
<P>&nbsp;</P>
<P>深圳-范小天:</P>
<P>下雨的认知首先应该是感觉模式,有人感觉,才有思考,然后是思考模式,有人思考,才会有行为,然后是行为模式</P>
<P>&nbsp;</P>
<P>3、 如何处理负面信息:转换、观察和接受</P>
<P>引导师林恩慈:</P>
<P>我个人觉得面对负面的信息时要去观察及接受它 ,这是我个人在这2年来的体会</P>
<P>上海-老李:恩慈老师与张德芬老师的观点一样 。</P>
<P>深圳-范小天:消息是不是负面要看大体和个体。</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圣严法师的一句话: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也是一种佛教的达观吧</P>
<P>昆山-苏平:观察和接受,跟转换的差别是什么呢? </P>
<P>深圳-范小天:转换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认知</P>
<P>上海-老李:</P>
<P>转换是急功近利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过,你总是转换,也会带来新的改变~就是恩慈老师说的观察,接受~或者我更愿意说觉察~</P>
<P>&nbsp;</P>
<P>昆山-苏平:那如何解决根本问题呢 ?</P>
<P>上海-阿懒:用曾仕强的话说,化解问题。</P>
<P>&nbsp;</P>
<P>引导师林恩慈:</P>
<P>转换是一种主观的意识, 而接受是了解事物当中的意识, 一旦了解和理解后我们就有更好的积极的对策了。</P>
<P>昆山-苏平:</P>
<P>哈哈,我的行动计划是:一个月内,每三天博文分享换框法的运用,希望养成习惯 </P>
<P>上海-老李:</P>
<P>苏老师你会转换成功的!习惯养成了,你自然就能排除那些不好的东西奥~</P>
<P>要知道,好的意识和坏的意识是不能在同一时间存在的</P>
<P>所以,你想好的越多,负面的信念出现的就越少~</P>
<P>&nbsp;</P>
<P>引导师林恩慈:</P>
<P>关于李老师的“要知道,好的意识和坏的意识是不能在同一时间存在的”</P>
<P>我认为是同时可以存在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做一个顺序排列。因为人在接触事物的第一个反映不是分别好坏,而是之后由感觉来分别好坏的</P>
<P>&nbsp;</P>
<P>上海-老李:不是一个次序,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分歧</P>
<P>&nbsp;</P>
<P>昆山-苏平:是否有可能:在我不断的转换中(如:持续一个月),会影响到认知模式</P>
<P>上海-老李:当然会!</P>
<P>&nbsp;</P>
<P>深圳-范小天:转换越多,认知模式就会越复杂</P>
<P>昆山-苏平:表现在? </P>
<P>引导师林恩慈:</P>
<P>先是客观的感知再会进入情绪和感情。这时人才会分别好坏,后在思考进入诠释, 而有行动</P>
<P>深圳-范小天:</P>
<P>恩慈老师说的之后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是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来判断事物,事后才是来分析是否对?</P>
<P>昆山-苏平:也就是我们的反应是:从感性到理性?</P>
<P>引导师林恩慈:第一印象是来自我们看、听等外部的接受,然后在进入情感分析而形成印象</P>
<P>深圳-范小天:</P>
<P>呵呵,倾听是一种智慧,说话也是。和人说话更是,会倾听的人会说话,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倾听 。 第一印象是一种直观的感觉,有人感觉然后认知,分析,判断,理解</P>
<P>昆山-苏平:会倾听、善察觉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只要用心。</P>
<P>深圳-范小天:不一定,任何沟通必须注意沟通的对象以及对象的沟通方式和内容。有心的人不一定成功,而对某件事情偏执的狂热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人的成功有多种因素存在,但对事物的偏执程度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的大小</P>
<P>石家庄-刘军元:</P>
<P>什么样的人格类型都有可能成功。关键是能否认知自己,自我的人格类型、心智模式,然后去相应的采取对策,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周易讲,善易者不不,君子知晓规律的东西,可以善加运用。人的成就大小说到底是个概率问题。 但为什么能做大,这里面跟个人的认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人贵有自知之明</P>
<P>深圳-范小天:人要是有自知之明的时候,往往失去前进的动力。比如光头富翁老王,他要是有自知之明,怎么可能做到那么大?</P>
<P>石家庄-刘军元:不一定。 有自知之明,然后才有内驱动力。光头老黄就是有些膨胀了,才落地牢狱之灾</P>
<P>上海-老李:自知之明不是妄自菲薄嘛</P>
<P>深圳-范小天:了解自己,是自知之明,找对可利用资源,是一种自我延伸</P>
<P>&nbsp;</P>
<P>&nbsp;</P>
<P>与MOT相关分享:</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当你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时,你不仅在听对方的话,而且也在体会谈话表达的情感----在倾听谈话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JD.克里希那穆提</P>
<P>老外把克里希那的话都用上啦,可见西方人对自我探索的关注。克里希那强调的是 观察和体会。多观察,每个人,大江大河大自然</P>
<P>深圳-范小天:观察/体会/领悟/体会</P>
<P>&nbsp;</P>
<P>石家庄-刘军元:</P>
<P>表达是知识的职权,而倾听是智慧的特权。---奥利弗.文德尔.荷默斯</P>
<P>这同样是MOT里面的话。我是想为什么老外能搞出这样的课程,跟他们的思维模式,哲学的认知是有关系的</P>
<P>&nbsp;</P>
<P>&nbsp;</P>
<P>三、关于认知模式</P>
<P>&nbsp;</P>
<P>1、案例分析</P>
<P>昆山-苏平:李老师可否分析一下:我刚才案例中:被“折腾”吓跑的朋友,是出于什么样的认知模式呢?</P>
<P>上海-老李:</P>
<P>苏老师你的例子很好玩~ 这说简单了,就是主观性判断啦~ 主观性判断就是一种不良的认知模式 。她不是被男朋友的折腾吓跑的,而是被她自己对折腾的理解吓跑的。</P>
<P>昆山-苏平:</P>
<P>她的理解就是:不安定;与她的期望:稳定 相悖?所以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P>
<P>上海-老李:</P>
<P>这么说吧,或许那男的想通过“折腾”来表现他愿意为人生奋斗,是个不怕困难的人</P>
<P>结果她想成瞎折腾~不安定~而她的行为表现出的认知模式,就是一种带有主观性推断的模式,这种模式估计会在她处理其他事情的时候起作用。或许什么时候她再遇到什么事情,还会有这样的认知产生~</P>
<P>昆山-苏平:也就是说: 主观性推断,是一种认知模式? 是否还有其他种呢?</P>
<P>上海-老李:我说的都是不良的认知模式</P>
<P>昆山-苏平:我们常说:某些人比较主观,那这类人,大多倾向于 主观性推断模式</P>
<P>对吗?</P>
<P>上海-老李:可以这么理解吧。如果大家都这么看那个人的话,就可能了~</P>
<P>昆山-苏平:</P>
<P>那案例中的“我”,是用什么样的认知模式,去思考问题的呢?</P>
<P>这两种应该会有所区别,对吗? </P>
<P>上海-老李:</P>
<P>苏老师你提的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目前心理学还没有对合理模式的分类,困扰心理学界多少年的问题了,关键是缺少标准。现在很多治疗学派希望通过对不合理认知模式的探索,帮助大家避免一些错误,还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姑且这么认为:合理的认知模式只有一种~区别不合理的模式是关键~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就是各有各的不幸了~</P>
<P>&nbsp;</P>
<P>深圳-范小天:区分辨别怎么形成?区分正确和错误的标准是什么?</P>
<P>我的理解是:正、负面。请李老师指点</P>
<P>深圳-范小天:选定一个参照物是关键,就如幸福一般,有一个参照物就好了</P>
<P>石家庄-张春:</P>
<P>积极的正面思维&nbsp; 换个角度和立场就可以改变了,跳圈外看圈内,又是一番景色</P>
<P>昆山-苏平:幸福好像没有参照物,每个人的标准不同 </P>
<P>上海-老李:刚才慈恩老师已经谈到,正确和错误,是很难划分的</P>
<P>深圳-范小天:</P>
<P>有人参照物,自然有人自己的标准,呵呵,有人自己的标准 ,就可以说自己是否快乐和幸福了。</P>
<P>&nbsp;</P>
<P>昆山-苏平:</P>
<P>李老师刚才关于认知模式分类的解释,意思是:案例中的“我”的认知模式是合理的,其他是不合理的</P>
<P>石家庄-刘军元:</P>
<P>区分辨别能力很重要,关键时刻啊 !苏老师总是正向积极的对每一个人,每次都带了一个又一个的MOT。所以讲,苏老师的认知模式是合理的,哈哈哈哈</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苏老师你开导时用到的是一种算法策略:就是把折腾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给穷尽,然后找到好的,积极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折腾不一定是你理解的不好的意思</P>
<P>昆山-苏平:</P>
<P>谢谢李老师的耐心解答:)换框法,就是先把负面转换为正面,然后找到很多例外</P>
<P>这样就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正向思维,开阔了思路 </P>
<P>&nbsp;</P>
<P>延伸讨论: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吗?</P>
<P>深圳-范小天:</P>
<P>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宽容</P>
<P>石家庄-刘军元:还是自己啊。</P>
<P>深圳-范小天:呵呵,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个体</P>
<P>石家庄-刘军元:所以家长也有责任,一定要在主体人格形成前去多做些文章</P>
<P>深圳-范小天:我一直认为敌人不是自己。是自己不能宽容地对待</P>
<P>石家庄-刘军元:为什么不能宽容?</P>
<P>深圳-范小天:</P>
<P>如果一个人的认知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接受和解决很多事情,不会再把敌人看作自己。我们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是因为自己不能超越自己,为什么不能超越自己呢,因为认知不够,不能理解自己面对的困难和处境</P>
<P>石家庄-刘军元:天道里面有个配角叫欧阳雪,我个人很喜欢她的性格</P>
<P>虽然认知不够,但是主动积极。识得好赖人,这样的人也可以有所作为的。刘冰有所认知,但到头来操控不了躁动的内心,下场可想而知。&nbsp; </P>
<P>深圳-范小天:阿Q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呢,因为他的认知不一样,虽然他的认知比较浅薄</P>
<P>&nbsp;</P>
<P>&nbsp;</P>
<P>2、不良认知模式的种类及案例:</P>
<P>上海-老李:</P>
<P>主观性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伸;夸大或缩小;双极式思维;乱贴标签,都是不良的认知模式。主观性推断已经说啦,选择性概括就是以偏概全奥</P>
<P>昆山-苏平:什么是双极式思维? 是指走极端吗? </P>
<P>上海-老李:</P>
<P>双极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例如:喜欢我就要每天洗碗,就是双极式思维。</P>
<P>昆山-苏平:这个诠释很通俗 </P>
<P>上海-老李:</P>
<P>有的女人说:他喜欢我,就必须每天给我洗碗,现在不洗完了,就是根本不喜欢我了。</P>
<P>这句话里其实有好多错误了奥:选择性概括,夸大 ,乱联系</P>
<P>洗碗跟喜不喜欢有啥关系嘛。不过生活中有很多人这样奥</P>
<P>石家庄-刘军元:爱是持续的行动,洗碗只是表现形式之一</P>
<P>&nbsp;</P>
<P>昆山-苏平:是的,很常见。一点小事情,就上升到是否“爱”的高度?这也是夸大吧?</P>
<P>上海-老李:是的</P>
<P>昆山-苏平:那缩小呢?</P>
<P>上海-老李:</P>
<P>比如一个人遭受到失恋打击,感觉自己很失败,结果考试考了100分,他也认为这次考试根本不值得一提,没有任何价值,没意义,自己还是失败的。</P>
<P>昆山-苏平:</P>
<P>对方为你做了很多,你却轻描淡写地说一句:那有什么?让对方很受挫</P>
<P>这是缩小吗?</P>
<P>上海-老李:大概有点这个意思了。更具体的是:你做这些,对我来说,都没啥意义</P>
<P>昆山-苏平:李老师的案例是看轻了自己,对吗? </P>
<P>上海-老李:嗯 ,看轻了事物的价值</P>
<P>昆山-苏平:过度引伸,是否有案例?</P>
<P>&nbsp;</P>
<P>上海-老李:</P>
<P>过度引申的案例其实很多了。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我那孩子考试不好,做啥都不行——这就是过度引申 。一件事情不好,把更深远的意义给定义好了</P>
<P>昆山-苏平:谢谢李老师的解释,我明白了。通俗地说:过度引申就是一棍子把人打死</P>
<P>&nbsp;</P>
<P>&nbsp;四、“换框法”运用注意事项</P>
<P>上海-老李:</P>
<P>你的换框法可以稍微结合一下领悟的一些内容,会做的更好</P>
<P>在你每次换框之前,识别与觉察:要让当事人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或者让自己觉察到;接受你的情绪:不要被情绪二度困绕,很多人生气是怨恨自己“为什么我刚才要生气?”</P>
<P>每一次不良情绪咱都要觉察到,告诉自己,你还是你自己,但你会接受这个情绪,不会不理他,然后你会好好对他,慢慢处理他;接着就是很重要的一步;</P>
<P>&nbsp;</P>
<P>昆山-苏平:也就是说: 不良情绪,不能靠逃避,而是要面对,然后去处理?</P>
<P>上海-老李:</P>
<P>你任何一次对情绪的憎恨,逃避,其实,都是在强化它 ,就像你想忘记一个人一样</P>
<P>你越想忘记,其实你在强化他,怎么能忘记;失眠也一样,你越想怎么睡不着,要睡着啊,你就越在强化他,给他能量,你就更睡不着~所以,对待情绪也一样~接受他,他才会离开你</P>
<P>昆山-苏平:因此,我们更要强化正向的,而非负面</P>
<P>深圳-范小天:</P>
<P>忘记一个伤疤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给自己一刀,这是一种方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不去忘记</P>
<P>上海-老李:小天你真行~</P>
<P>深圳-范小天:</P>
<P>呵呵,老李啊,别笑话我啊,我只是这样吧,没有办法,有时候很难去忘记一些事情</P>
<P>昆山-苏平:分享是最好的学习 !受益了!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P>
<P>&nbsp;</P>
<P>延伸讨论:关于“换框法”</P>
<P>上海-阿懒:</P>
<P>怎么总感觉换框法还是术,而不是道。</P>
<P>说白了还是推理/系统思考/批判性思考的一个具体应用。</P>
<P>石家庄-刘军元:呵呵,道在心中。换框法是桥梁,通向内心的,然后我们从内心中走出来</P>
<P>上海-老李:换框法是一种看得到的方式,道吗,大道无形啊</P>
<P>上海-阿懒:道也有形。系统思考和批判性思考就是道的形。换框法这个名字就取得太 术了。</P>
<P>石家庄-刘军元:</P>
<P>这次和发明老师见面,就觉得有一种气场了,可能跟长时间的心性的修炼有关。</P>
<P>所有的事情反求诸己的时候,离成熟,得道就不远啦。道不远人而人自远。终生不悟,人皆可悟。</P>
<P>上海-老李:换框法从做营销的角度来说是个符合,哈哈</P>
<P>发哥评论(权当总结,非常精彩!)</P>
<P>杨发明老师:换框法其实是来自NLP的一个术语, 也正如老李说的其实质是认知疗法(伯恩斯有一本《新情绪疗法》,详解了各种各样的认知改变法,或者说换框法; 但NLP的换框法, 除了思维认知的之外,大量借助于空间位置改变), 通过改变认知, 来改变情绪;换框法,换什么?主要是换认知模式、心智模式,早在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即有Paradigm(范式/模式)改变,是人改变成长,也是重大创新突破的前提,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章中花费大量篇幅讲述思维模式/观念模式改变是人重大改变与成长的前提。 阿懒说这个名字比较“术”,呵呵,NLP本来就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学问(我对NLP的评价是:方法很多,略显琐杂),术者方法也,所以,我也同意此“术”之义;军元说形在外,道在心,我很喜欢这种说法。其实易经与老子都有关于道的最经典阐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换框法,是让人看到阴的另一面阳面!如果用NLP一句话叫“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正面的意义,且有利于我”!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多看一件事情本身的正面意义,情绪会多正面,第二层意思是,如果情绪已经负面了,则这份负面的情绪的正面意义是什么? 这也即是老李所说的接受负面情绪而不是批判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即张德芬所说的两重“臣服”. 标签(名称)不同, 实质同也. </P>
<P>&nbsp;&nbsp;&nbsp;&nbsp; 一阴一阳谓之道(海文的理念中充满了老子哲学, 我最喜欢的是海文也学他们的东西最多, 可以见它们的三本书《懂得爱》《懂得生命》《懂得健康》), 故固着于换框法, 将自己的思维转换成积极的, 可能陷于“合理化”的圈圈中,而远离或失去了感受与行动的能力,就如九型人格所说的思维、情感、行动中心三者的整合才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同样,固着于做一个快乐的人, 则已偏离"道", 因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如果你都在阳面, 怎么可能又怎么持久呢?我曾经就陷于"做一个快乐的人"的固着(执着, 后来我才理解佛说的无执)中, 负面情绪也她,正面情绪也好, 最后你能观察它的丝丝起落,不就是佛陀所说的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么, 不就是做一个觉知的人么?"佛"这个字, 也正是"有觉知的人"的意思....</P>
<P>所以, 语言的提法本身会框定我们的思维模式, "情绪压力管理"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不如"身心成长"来得视野更宽广, 因为前者聚焦于"解决它",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是无法用它们发生当时的相同层次的想法来解决的...</P>
<P>最后, 我想澄清的是, 上次2小时左右的分享实际上分享了四种方法,1)换框法(介绍了情绪的发生原理);2)觉察法(还介绍了一种觉察模型或工具_萨提亚的冰山觉察模型);3)海文的芮克式呼吸法;4)小物件系统排列法。当然, 现在换框法大家讨论最多。</P>
<P>我最近几年自己的心得是, 在有关情绪与压力的管理上,我最喜欢的是: 1)呼吸与觉察; 2)正面思考(即换框法); 3)完形法(将未完成事件完成,借“完形疗法”这个词, 主要是指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采取主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 4)身体能量法(静心、呼吸、肢体活动与放松). 5)感恩...当然还有一系列方法, 有机会再交流.....&nbsp;&nbsp;&nbsp;</P></DIV>

fisherljy 发表于 2009-12-10 09:49:44

<p><font face="Verdana">再次感谢本次参与嘉宾深圳karen(林恩慈)、上海苏平、李红明(老李)、杨发明、北京小天(栖息谷stonely)的热情参与和精彩分享!</font></p>

没有苹果的妹 发表于 2009-12-10 23:56:40

……

windy123 发表于 2009-12-11 15:28:52

挺不错的,收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心理学-“换框法”与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