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宗 发表于 2010-5-7 22:11:17

 谢谢鼓励,请多交流。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5-7 22:11:48

&nbsp;    《三国管理学院》 吕布 从我的不义看企业的社会责任(4)<br/>  <br/>     
当前很多管理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br/>  <br/>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搞公益活动<br/>  <br/>     
这几年,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公益活动,诸如赈灾、捐助希望工程、设立奖学金、慈善活动等。但是,这些公益活动只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之一,不能把公益活
动与社会责任划等号。而且,企业如果把公益活动仅仅当做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工具,是为了宣传企业从而获得长远利润,这样的功利心态是不健康的,这与企业所
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精神背道而驰。<br/>  <br/>      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br/>  <br/>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指出,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又解决了就业方面的问题,因此没有必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还说,“企业的目
的就是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信奉这种观点的人很多。<br/>  <br/>     
然而,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组织,它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通过事业来实现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历史上很多大企业都
有明确的使命,它们的使命大都体现着社会责任,如AT&T公司的使命是“将电话线牵到所有的美国家庭和企业”。<br/>  <br/>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说法也许更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从长远来看,社会对企业的判断是公正的,企业需要通过事业来完成社会使命。如果事业得
不到社会的认可,则说明它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样的企业还不如破产为好,即使自创的松下电器也不例外。其实,企业获利和承担社会责任是可以相辅相成、互
相促进的。<br/>  <br/>      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合法经营<br/>  <br/>     
上面弗里德曼已经说过,“企业的目的就是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企业必须合法经营,这是每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企业经营的底
线,但绝不是企业责任的全部。企业如果要承担社会责任,除了合法经营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客户需求、成就员工、回报股东等。<br/> 
 <br/>      4、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获得SA8000认证<br/>  <br/>     
现在,也许很多人对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还不熟悉。其实,SA8000认证与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首先,SA8000认证只是对社会责任
的一种标准,它的本意是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待遇和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它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其次,SA8000认证是一种
强制性认证制度,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强调企业的自觉性,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并不说明它就尽到了社会责任。最后,SA8000认证没有代表性。近几
年,世界范围内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也就400多家,中国50多家,而国际上的社会责任标准由200多种。可见,把SA8000认证等同于企业社会
责任是不准确的。<br/>  <br/>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质是旨在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对利益相关方负责的方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目标。比
如,“2009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的前两位富豪都注重节能环保: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他主要从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张茵家族以财富
330亿元排名第二,其家族主要从事废纸循环再利用。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5-21 14:58:46

<p style="TEXT-INDENT: 2em">《三国管理学院》 袁绍:我的大败局(1)</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p>
<p style="TEXT-INDENT: 2em">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p>
<p style="TEXT-INDENT: 2em">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p>
<p style="TEXT-INDENT: 2em">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袁绍:请问大家,这首诗是描写谁的?&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辛宪英:是描写你袁绍的。&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袁绍:对。我就是袁绍,字本初,河南汝阳人,河南汝阳位于今天河南周口西南。我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起四代五人位居三公,我也官至司隶校尉。董卓专权后,我与他政见不同,逃回冀州,后任讨董联军盟主。在东汉末期,军阀混战,我本来最有实力统一天下,可是由于性格弱点,我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败涂地,最后被曹操灭亡。所以,今天我谈的话题就是“我的大败局”。&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郭嘉:在你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中,我曾发表著名的“十胜十败论”,认为你有十个方面不如曹操,所以必然失败。你是否按照这十个方面来讲?&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袁绍:你的“十胜十败论”我拜读过,不完全符合事实,比如你说曹操仁胜,得民心,实际上他对百姓有过不止一次的大屠杀,而我没有。所以,今天我没有按照你的“十胜十败论”来讲,而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来谈。&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的大败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p>
<p style="TEXT-INDENT: 2em">读天下授权发布,<a href="http://www.glamourpress.com/">www.glamourpress.com</a></p>
<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15:00:07编辑过]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5-25 18:59:36

&nbsp; 《三国管理学院》 袁绍:我的大败局(1)<br/>  <br/>  我的大败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br/>  <br/>     
1、目光短浅<br/>  <br/>     
在攻打公孙瓒时,谋臣沮授劝我迎天子都邺城以号令天下。我觉得皇帝在身边,事事要奏请,不自由,很麻烦,于是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可是,后来,曹操用同样
的办法把天子迎到许昌,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品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他的中原崛起。我后悔莫及。<br/>  <br/>     
2、优柔寡断<br/>  <br/>     
白马之战中,我听说关羽杀了我的大将颜良,怒火中烧,沮授也劝我干掉刘备,正当我决定要杀刘备时,可是刘备的一番巧辩,让我马上改变了主意,打消了杀他的
念头,待他仍为上宾,并责备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后来,关羽又在延津一带杀了我的大将文丑,郭图、审配再次劝我杀刘备,正当我下令要把刘备推出
斩首时,刘备又巧言道:“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br/>  <br/> 
     我在他的巧言下又打消了杀他的念头,并责怪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br/>  <br/>     
3、偏听偏信<br/>  <br/>     
官渡之战时,我手下的谋士许攸,曾经截获催粮使者的书信,就赶来见我并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时间很长了,许昌一定很空虚;我们如果分一路人马
星夜赶路袭击许昌,那么许昌可以攻下,曹操就可以擒住了。现在曹操粮草已经用完,这正是个好机会。”可是,我偏听了审配诬陷许攸滥受民财的谗言,便大骂许
攸:“你这个混蛋,还有脸在我面前献计,你与曹操是老乡加好友,今天你一定是收受了他的贿赂,骗我军队来了。本来我可以杀掉你,今天就饶你一命,赶快滚
蛋,以后不许再来见我!”<br/>  <br/>     
我的一顿臭骂,把许攸骂跑了。可叹的是,许攸这小子投奔了曹操,为他献出了乌巢劫粮之计,从而使我兵败官渡!<br/>  <br/>     
4、溺爱儿子<br/>  <br/>     
曹操东征刘备时,许昌空虚,如果我率军乘虚而入,定会上保天子,下救万民,又能壮大自己的事业。可是,当田丰带孙乾来见我,要求我发兵时,我却无心过问此
事。田丰问我什么原因,我说:“我有五个儿子,只有小儿袁尚最让我满意,眼下小儿正患疥疮,生命危在旦夕,这让我没有心思再过问其他事情了。”田丰又向我
阐明了那次出兵的益处,我仍然说,我最喜爱小儿,如果小儿没了命,我也就不想活了。最后,我也没有发兵。其实,那次出兵是壮大我事业的极好机会,可为了我
小儿,却永远地失去了。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6-1 19:53:05

《三国管理学院》 袁绍:我的大败局(3)
  
   5、任人唯亲
  
   我任人唯亲、唯门第、唯虚名。我任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中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而这三人都无才无德。尤其是袁谭,信用小人,骄奢淫逸,在他的管理下,青州盗贼横行,万户之邑,著籍者不满数百,收纳赋税,三分不能得到一分,真是乌烟瘴气。淳于琼和他关系密切,他就任命淳于琼守乌巢。由于淳贪杯好酒,致使乌巢粮仓被烧,官渡之战失败。
  
   6、忠奸不分
  
   田丰在我这任别驾,沮授在我这任兼军、奋威将军,他们是我最有才干的谋士,也曾得到我的重用。然而,他们老在我面前直言,我很不爱听,慢慢就疏远他俩,最后我居然杀了田丰于狱中,拘捕沮授于军营。逢纪、郭图他俩都是个专事挑拨离间的小人,我却言听计从。这样,我手下的贤士大都寒了心,促使许攸、张郃、高览等人才投奔了曹操,直接成为我的敌手。我的整个集团最后分崩离析也就成为必然。
  
   7、忌才拒能
  
   我征召郑玄,却不以礼相待;董昭是我的部下,但他的弟弟董访在我的仇人张邈手下为官,于是我把董昭问了罪。
  
   8、爱好面子
  
   在我要同曹操军队决战中,我们集团存在“急战”与“缓战”派,田丰属于“缓战”派。后来,由于我急着想打败曹操,便决定同曹操决战。这时,田丰说出了“若不听臣言,出师不利”的丧气话,我一气之下把他关进了大狱。
  
   与曹操战斗开始时,我接连吃了败仗:先有白马之失,后有延津惨败。在此情况下,我一意孤行,仍亲率大军七十万抵达官渡,欲与曹操决一死战。这时,田丰又在狱中向我上书:“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这一下可把我气坏了,于是我下令把田丰杀掉,幸亏被众将劝告才未下达杀田丰的命令。我气愤地说:“待我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结果,我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大败,我只带着八百多骑逃过黄河。夜宿黄河岸边,我听到败兵们哭道:“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我听了十分懊悔,心想:“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第二天,我把这种复杂的心态告诉了谋士逢纪。可这小子向我说假话:“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听了这话,我火冒三丈,于是派人拿着宝剑快马加鞭赶奔冀州去杀田丰,最后田丰自刎身亡。
  
   曹操: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你还有一个教训没有吸取。

      读天下授权发布,www.glamourpress.com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6-13 22:31:21

有需要《三国管理学院》PPT的朋友,请致电mba3guo@sina.com,作者免费提供。

张振宗 发表于 2010-6-25 21:56:24

<p>《三国管理学院》 袁绍:我的大败局(4)<br/>  <br/>   曹操: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你还有一个教训没有吸取。<br/>  我在征讨乌桓时,很多人反对,但我还是听从郭嘉的建议前去征讨。获胜后,我重赏了那些反对派。为什么?因为“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计,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br/>  <br/>   袁绍:我明白了,作为领导者应广开言路,以达“兼听则明”的目的。而要善待那些敢于提出忠言之人,才能达到此目的。<br/>  <br/>   贾诩:我也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你还有一个教训没有吸取。<br/>  <br/>   一次,曹操问我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为他的继承人,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我正在思考你袁绍过去在这个问题上的作为。曹操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br/>  <br/>   袁绍:是啊。我违背嫡长继承的规矩,传位给小儿。这样,我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骨肉相残,最后被曹操彻底打败。<br/>  <br/>   张宝:有一本叫《大败局》书在企业界很出名,你的大败局思想是否受到了它的影响?<br/>  <br/>   袁绍:《大败局》一书我拜读过,确实不错,作者吴晓波在2008年又推出了《大败局Ⅱ》。这两本书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典型企业失败的根源,并把战略失误归结为这些企业失败的最主要根源。我的大败局并没有刻意模仿这些思想,但英雄所见略同,我失败的最要根源也是战略的失误,即没有采纳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同时,我的失败也是我的性格造成的,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很有道理。<br/>  <br/>   张梁:你的大败局对现代企业领导有何警示?<br/>  <br/>   袁绍:成功的企业领导各种各样,失败的企业领导则往往相似。我的大败局就是当今很多企业领导的大败局。如果哪个企业领导想从我的大败局中吸取教训,直接参考上面我提出的几条警醒即可。</p>
<p>&nbsp;</p>
<p>读天下授权发布,www.glamourpress.com<br/></p>

next2 发表于 2010-7-14 18:19:08

支持原创

natian 发表于 2010-8-9 09:36:41

非常不错,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三国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