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_jhj 发表于 2009-8-12 14:43:23

[原创]初学《孙子兵法》心得(七)军争篇

 
<p align="center">初学《孙子兵法》心得(七)军争篇</p>
<p>“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双方实力的对比。</p>
<p>将领带兵打仗,“受命于君”,招兵买马与对手决一高下。这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谁能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即“军争”)。</p>
<p>军争最难的莫过于将迂回的道路变得平坦、将己方的隐患变为优势。(“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能将对方的原本的优势变为牵制对方的劣势,能“后人发,先人至”,这表示此人真正掌握了“迂直之计”。</p>
<p>从第一篇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孙子兵法中无处不包含着辩证法。孙子说: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为了获取决定胜利的有利条件所采取的行动,存在着利弊两方面。</p>
<p>“兵贵神速”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孙子便以此为例给我们去分析“军争”的利弊。</p>
<p>“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意思是说各种物资装备齐全有时反而是累赘,降低了行军速度,不能按期达到。</p>
<p>那“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则会出现补给不足等影响作战的因素,也是不可取的。这有点“边际效益”的意思吧,并不是一味的增加工人就能换来高收益。</p>
<p>那好,现在假设士兵所穿戴的盔甲、携带的物资是合理的、科学的(“卷甲而趋”),日夜兼程、倍道兼行,直趋百里(不是确数)去争取获胜条件,结果很有可能是三军被灭。“劲者先,疲者后”,也就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按时到达。</p>
<p>虽然,此时抢的先机占据了时间上的优势,但疲惫之兵会有被突袭而无力反击的危险,实在是不可取。</p>
<p>行军速度、辎重不及,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军争”的结果,而军争的结果是受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影响的。(“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五十里而争利……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p>
<p>就像“生存还是死亡”一样,决策是否执行、行动是否开展,“做还是不做”这也是个问题。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要与他深入的合作;不知道地形就不要贸然前行;不知道地理环境就不能占领有利地形。做还是不做,决定于你到底掌握多少资料。</p>
<p>掌握第一手资料仅是获得军争的第一步,你还要辨别真伪、根据情况决定行动步骤。因为“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就是说用诡诈多变的模式迷惑对手、以小利诱惑对手犯错的策略诱使敌人,以达到获取“军争”的目的。</p>
<p>孙子的知识体系中,竞争比拼的是“谋”而不是“勇”。他从没有一味要求战争就要坦坦荡荡、一往直前。他希望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军争”,取得胜利。</p>
<p>他分析道,士兵的气势是“朝气锐,昼气堕,暮气归”。早上士兵的精力最为旺盛,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到了夜晚气势降至低点。</p>
<p>“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是能够合理控制士兵气势规律的指挥官;“以治待乱,以静待哗”,这是能够控制心理变化的指挥官;“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这是掌握军队战斗能力的指挥官;“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这是掌握机动应变的指挥官。</p>
<p>综合以上各方面,我们知晓在争取“军争”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不可谓不多,从外部环境到客观事实,从队伍建设到人员心理。真可谓在瞬息万变过程中去决策!</p>
<p>唯有用冷静的心态,客观分析、缜密思考,才能获得“军争”,近而获取胜利。</p>
<p>天下没有常胜将军,现在我明白了。</p><br/>

sly61 发表于 2009-8-13 14:57:48

<p>个人觉得你“明白了”的有点唐突~</p>
<p>貌似文章和常不常胜没有直接联系~</p>

西部天使 发表于 2009-8-14 17:25:55

看不懂呢

易舟 发表于 2009-8-18 13:46:05

<p>最近也在考虑重新学习一下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初学《孙子兵法》心得(七)军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