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 发表于 2009-8-12 08:04:01

[求助]请推荐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工作应用"的书籍

<p><font size="3" face="Arial"><font face="Verdana">请推荐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工作应用"的书籍。</font></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注意,是讲实际运用的,尤其是实际工作、人际交往等运用的,</font></p>
<p><font face="Arial"><font size="3">而不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的运用。谢谢。</font></font></p>
<p><font face="Arial"><font size="3">教材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用推荐了。<br/></p></font></font>
<p><font face="Arial"><font size="3"><strong>书籍内容例子如下:</strong></font></font></p>
<p><font face="Arial"><font size="3"><strong>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应用<br/>中心摘要:</strong>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甚至一些高中也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不禁想起了上课时的枯燥。然而,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如果我们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此时,我想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font></font></p>
<p><br/><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nbsp;&nbsp; 原理&nbsp;&nbsp; 实际应用</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正文:</font></strong></p>
<p><br/><font size="3" face="Arial">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font></p>
<p><br/><font size="3" face="Arial">下面我将就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作以简单论述:</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道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现在叫我们一些同学做事时,他们总是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去看待事情。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时刻保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和事物。</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呢?</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也会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地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反而会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俗话说的好“不打不相识”。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时,找出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解决它,别的问题都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现在我们或多或少都在班级、社团担任一些职务。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造成几门学科挂红灯。分析起来,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平时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提高点效率,这样不就行了吗?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都能提高效率。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同学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犹豫徘徊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我想这点大家应该认识的比较深刻,做任何事情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属不易。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一分钟,你就必须能耐得住那台下十年的辛苦。质和量是相互依存的,质中有量,量中有质;质和量又是相互制约的,质决定着量,量又制约着质;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质和量的统一,在哲学上成为“度”。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中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不要太苛刻,不然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一无是处;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可必须尽量克服这种惰性,趁现在多学一些知识。</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大家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大家也都会更加信任你,这样得到的锻炼机会也就更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所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数”等一类的课程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也就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知识也会更快。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不要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现在一些学生擅长和老师搞关系,在老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为自己谋求了许多好处。然而我认为无论你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多么优秀,别人也会通过你平时表现出来的多种现象了解你的本质的。</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九、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即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而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有自己独特的创意,这都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font></p>
<p><strong><font size="3" face="Arial">十、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font></strong></p>
<p><font size="3" face="Arial">明白了发展的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如今还是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而现在就是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font></p>
<p><br/><font size="3" face="Arial">今天,人类已进入21世纪,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人类重新审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展望未来可能的前途与命运,都离不开哲学智慧、哲学价值理性的引导。因此,时代需要哲学,更需要拥有哲学智慧的人。朋友们,让我们擦亮我们的慧眼吧,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让我们向着远方的理想拚搏奋斗吧,世界是属于我们的!</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nbsp;</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7月。</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走进哲学》,韩毅、刘静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font></p>
<p><font size="3" face="Arial">&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北教育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2 9:04:42编辑过]

纵横驰骋 发表于 2009-8-12 08:46:08

又重新温故而知新了《马哲》 呵呵 。。。&nbsp;&nbsp;一点浅见 &nbsp;关于如何运用的问题 我觉得是思想如何落地的问题&nbsp;&nbsp;&nbsp;

sureyear 发表于 2009-8-12 15:34:17

<p>楼主乃同道中人,可参考我的原创贴:&nbsp;</p>
<p>
<p><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bbs.6sq.net/thread-219635-1-1.html"></a></font></p></p>
<p><font face="Verdana">  <strong>大道归一:毛泽东思想与质量管理的相通之处</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前段时间看了看《毛泽东选集》,有些感触,拿出来抛砖引玉吧。</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阶级分析VS力场分析:毛泽东通过对阶级的划分,分析了哪些是主要的革命力量,哪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中立阶层和反对阶层,揭示了革命(变革)中的动力和阻力,为今后革命策略的展开提供了依据。这力场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何其相似!其核心作用是分析变革的阻力和动力,以制定后续有针对性的各种变革的推进计划。</font></p>
<p><font face="Verdana">  2.实践调查VS三现主义: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对亲临现场调研非常重视,大量的实践调研为中国早期的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的方法提供了基础的数据。作为质量管理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人也很重视实践,强调:现场、现物、现实。</font></p>
<p><font face="Verdana">  3.群众路线VS 全员参与:共产党革命的成功的秘诀之一是走群众路线。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毫无疑问,基层的操作员是企业中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最多的人群, 是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font></p>
<p><font face="Verdana">  4.组织建设VS 跨功能小组:共产党在组织建设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在一个村庄里,有少先队、共青团、党支部、妇女救济会,村里所有层面的人都被组织起来了。在一个企业里,除了职能部门,也需要成立各个跨部门的团队以完成共同的目标。即使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方法对现代企业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font></p>
<p><font face="Verdana">  5.政治思想教育VS 品质意识培训:共产党为什么可以在解放战争中以弱胜强?原因之一是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太厉害了,一个国民党俘虏短短几天内就可以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这一点,我们质量人需要好好的学习啊。</font></p>
<p>&nbsp;</p>

changqing 发表于 2009-8-12 15:39:22

<p>李瑞环好像写了一本哲学方面的书,很简单,很直白。李本是一木匠,当年的人民大会堂的大会战建树中,他与张百发PK,崭露头角,被领导看中。李悟性了得,哲学方面很有一套。</p>

阿懒 发表于 2009-8-12 16:32:0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纵横驰骋</i>在2009-8-12 8:46:08的发言:</b><br/>关于如何运用的问题 我觉得是思想如何落地的问题&nbsp;&nbsp;&nbsp;</div>
<p>&nbsp;</p>
<p><font size="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太高深了,所以如何运用需要看看别人的案例和讲解。</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 color="#61b713" face="Verdana"><b>sureyear</b></font>兄是高人。毛泽东的分析方法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毛选是否不如学马哲?做毛泽东的同学,而不是做他的学生?</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 color="#61b713" face="Verdana"><b>changqing</b></font>兄说的《学哲学 用哲学》,回头再看看。粗看无甚收获。</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2 17:20:07编辑过]

sureyear 发表于 2009-8-13 15:22:20

<p>阿赖兄,</p>
<p>我以为学哲学理论,最好溯源,学马哲不如学黑格尔。</p>
<p>学哲学实践,不如学最近的成功的例子,学马哲不如学毛选,这正如毛蒋当初学曾国藩一个道理。</p>
<p>&nbsp;</p>
<p>哲学是那个“一”,由一可生万事万物,但也不能指望这个一能替代万事万物。</p>
<p>例如,用辨证唯物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固然不错,但我们往往现实中还是要二选一,是不是?</p>
<p>&nbsp;</p>
<p>我粗浅地以为,学到能触类旁通、把握当前的关键、留有未来改进的余地,就差不多能达到能实践的程度了。</p>
<p>&nbsp;</p>
<p>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哲学是基督升天时脚下的云”。</p>
<p>哲学本身是虚无的,不能当饭吃,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思考问题,权衡利弊的方法。</p>
<p>&nbsp;</p>
<p>半瓶水荡一荡,见笑了。</p>
<p>&nbsp;</p>
<p>&nbsp;</p>
<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3 15:39:11编辑过]

绝不裸奔yy 发表于 2009-8-15 00:08:18

感觉楼上的兄弟讲的蛮好

阿懒 发表于 2009-8-16 06:41:0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ureyear</i>在2009-8-13 15:22:20的发言:</b><br/>
<p>阿赖兄,</p>
<p>我以为学哲学理论,最好溯源,学马哲不如学黑格尔。</p>
<p>学哲学实践,不如学最近的成功的例子,学马哲不如学毛选,这正如毛蒋当初学曾国藩一个道理。</p>
<p>&nbsp;</p>
<p>哲学是那个“一”,由一可生万事万物,但也不能指望这个一能替代万事万物。</p>
<p>例如,用辨证唯物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固然不错,但我们往往现实中还是要二选一,是不是?</p>
<p>&nbsp;</p>
<p>我粗浅地以为,学到能触类旁通、把握当前的关键、留有未来改进的余地,就差不多能达到能实践的程度了。</p>
<p>&nbsp;</p>
<p>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哲学是基督升天时脚下的云”。</p>
<p>哲学本身是虚无的,不能当饭吃,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思考问题,权衡利弊的方法。</p>
<p>&nbsp;</p>
<p>半瓶水荡一荡,见笑了。</p></div>
<p>&nbsp;
<p><font size="3">有道理。那我还是马哲和毛选并行学习吧,呵呵。溯源就算了,没这个精力,把别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拿过来用好了。</font>
<p><font size="3">在上海书城找了一天,没发现我想找的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工作应用"的书籍&nbsp;,那就还是读毛选吧。</font>
<p><font size="3">任正非的很多讲话倒是这方面的,经常见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群众路线的字眼。</font></p>

bigguoqi 发表于 2009-8-21 15:25:51

<p>李瑞环同志还写过一本《辩证法随谈》也值得一读</p>
<p>别被秘书所用的公文的形式所欺骗,别速读,慢慢看看</p>
<p>光是从《学哲学、用哲学》这本书的名字里,应该就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了吧</p>

simonaa 发表于 2009-10-10 11:51:03

&nbsp;推荐 肖纪美的&nbsp; 治学体会漫谈,肖纪美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本书中他把哲学融入专业中,取得很大的成绩。这本书可能对你有些启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求助]请推荐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工作应用"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