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123123 发表于 2009-7-2 19:46:47

从中寻找学习型

<p>供大家查阅,学习!</p>
<p>&nbsp; </p>
<p align="center">《易经》与学习型组织理论浅析</p>
<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br/>&nbsp; &nbsp;&nbsp; &nbsp;《易经》在中国文化中享有“众经之首”、“百家之源”的崇高地位,许多思想至今仍焕发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在建设现代化企业的今天,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在,它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br/>&nbsp; &nbsp;&nbsp; &nbsp;从这个角度上讲,风行各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虽然在理论上颇有创新。但是,正如英美意象主义诗歌是向中国的唐诗进行学习后才开花结果的一样,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也同样可以从中国古老的《易经》中寻根问源。<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一、进取、动态的文化。<br/>&nbsp; &nbsp;&nbsp; &nbsp;首先,关于“易”的含义,儒家认为有三个含义:即简易、变易、不易。《系辞上传》中说:“生生之谓易”。道出了其核心——变化、通达的精髓。乾卦的《象辞》则直接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们应当效法天道的精神,自强、自立,不断地开拓进取。在上古简约、含蓄、平和的文章里,这样明确、热情地鼓舞人斗志的文字确属罕见。也由此可以证明,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文化系统。援引入企业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的思想应当在不断前进、超越中实现人生的升华!但要注意,这种奋斗是没有止境的。《易经》第六十三卦为“水火既济”,指事物的发展经过一系列曲折的路途后,总算有了个结局,该卦阴阳各得其位,确乎贞吉,可卦辞却说:“初吉终乱”,为什么呢?彖词给出了答案:“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所以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济”就给人这样一个大大的警示——正如安全生产永远没有句号一样,无论是个人的努力,还是企业的管理,都是一样。<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火水未济”中,是因为水火不交,阴阳失位,所以才“未济”,未完成或不能完成之意。那么在企业中,如果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心意不能相通,于上,政策不能真正地贯彻下去;于下。无法理解管理层的意思,从而产生抗拒心理,最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日本有家大型企业要求员工进企业时,必须填上自己具体的出生时间。这样,任何一名员工在过生的时候,企业将派专人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以示祝贺。礼物虽小,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积极去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各种政策,正所谓“上下一矣”。 <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二、开放、立体的思维<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在《易经》中有一对很奇特的卦,即“天地否”和“地天泰”,简单地说,天上地下是人们头脑中最一般的常识,但却“否”,“否”者,闭塞不通也;地上天下,大违常理,却云:“泰”,“泰”者,亨通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种知识、一种经验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和领域,超出这种范围和领域,知识和经验就未必然是正确的了。换句话说,既要多角度,又要以具有可逆性的思维模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易经·系辞上传》中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明白无误的道出了事物的多样性和观察、借鉴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就是立体而非平面的思维方式。同时,“地山谦卦”也明确指出,无论是天道、地道、人道还是鬼神之道,都是憎恶“满盈”而选择“益谦、流谦、福谦、好谦”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谦虚的、宽容的、博大的精神和胸怀,是成大业者的必然之路,所以“谦卦”在初六爻中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三、关于共同理想<br/>&nbsp; &nbsp;&nbsp; &nbsp; “天火同人”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从卦象上看,离火在下,有太阳的象征,正徐徐从地平线上升到乾天大放光芒,普照天下,自然是人人都向往的景象。同时,“同人”还含有同志之意,同志者,志同道合之谓也。儒家据此而发扬光大,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鼓舞人们世世代代为此不懈奋斗,这是自大处言之;自小处言之,共同理想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故《系辞上传》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四、关于系统的思想<br/>&nbsp; &nbsp;&nbsp; &nbsp; 最重要的是,《易经》六十四卦所体现出来的系统思想。其中任何一卦中的任何一爻发生变化,整个卦的性质也就随之而变,换句话说,从整体把握远比从局部的、个别的出发更接近真理!例如位列阳卦之首的“乾卦”和阴卦之首的“坤卦”,最后都有一个“用九”或“用六”的爻辞,而其它卦却没有。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们以乾卦“用九”为例来分析。我们知道,每一卦都有六个爻位,在这里,乾卦的第一爻叫“初九”,二爻叫“九二”,依此顺推到第六爻叫“上九”,都含有一个“九”字,所以现在在六爻之外出现一个“用九”,显然就是超出乾卦六爻的范围,从一个完全理性、冷静的高度来总体把握整个乾卦;又由于乾、坤二卦居于众卦之首,颇有领袖的风范,故而把握了乾、坤二卦,也就把握了《易经》精义之所在。所以,企业在决策时,是否也应当以战略性的目光来权衡选择呢?否则的话,就有可能是唐诗所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分不清事物的本质了。<br/>&nbsp; &nbsp;&nbsp; &nbsp;《文言》在解释坤卦时就曾指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在企业人事上可以想见,企业的由盛到衰,个人由强到弱,实际上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用哲学的话来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任何对事物的片面、局部的分析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真相。现代著名的“蝴蝶效应”正好印证了这种古老的理论。<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在《易经》中,六十四卦是一个大系统,而每一卦则是一个小系统,两个系统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互为依存,互为根本,彼此一个小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事物性质上的转移。而这也是后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滥觞。<br/>&nbsp; &nbsp;&nbsp; &nbsp;《易经》中类似的思想还有很多,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研究,这里我权作抛砖之谈,期望能引奇玉、制神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3 19:57:24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中寻找学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