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 发表于 2009-7-2 16:46:05

闻一多遇刺,蒋介石不知情

“闻先生,现在风声很紧,你还是多注意,以后能有机会早走的话,你还是早走。”这是1946年初夏,华罗庚在离开昆明时对好友闻一多所说的话。此时的闻一多也确实在为返回北京做着准备。由于妻子有严重的心脏病,闻一多决定乘飞机返回北平。<BR>  <BR>  1946年6月20日,学校分配给闻一多两张机票,闻一多让二儿子立雕,三儿子立鹏两人先飞重庆,在那里等全家到齐后再一起回北平。孩子出门前,闻一多用省吃俭用的钱给他们买了两瓶维他命,叮嘱路上要注意身体。两个孩子走了,当时他们不会想到这竟是与父亲的永别。<BR>  <BR>  就在孩子们离去将近一个月后,也就是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刚刚参加完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遭多人狙击身亡,死时47岁。<BR>  <BR>  是谁杀害了闻一多?蒋介石派人刺杀了闻一多,这是人们惯常的认识,然而,闻一多的孙子闻黎明教授在研究后却指出:闻一多遇刺身亡,并非蒋介石主谋。<BR>  <BR> <STRONG> 杀闻对蒋没好处</STRONG><BR>  <BR>  闻黎明教授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认为杀害闻一多,对蒋介石来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从1943年初起,国民政府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外交成绩,与美国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在重庆与英国签署了同名条约,完成了美英放弃在华特权的法律手续,解决了国人力图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百年之痛。一时间,蒋介石在国内民众中的声望到达顶点。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不可能下令明目张胆的杀害爱国民主人士。<BR>  <BR>  正如闻黎明所分析的那样,在闻一多突然遇刺之后,美国的强烈反应也确实让蒋介石颇为头痛。许多美国团体要求停止对华援助,矛头直指蒋介石。《纽约邮报》的社论建议马歇尔正告蒋介石,要其“立即停止用暗杀为政治武器,并决心解除内战威胁”,否则“美国将断绝租借援华”。<BR>  <BR>  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市等大学53位教授,联名致电杜鲁门总统、代理国务卿艾奇逊及美国国会,指出“美国学术界莫不为之震骇”,要求“美国政府必须立刻撤退其驻华军队”,并且“在中国尚未成立民主之联合政府之前,美国必须停止其对一切军事及财政援助”。<BR>  <BR>  通过几年前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也可看到蒋介石对闻一多遇刺后,国民政府面临困难的记录:<BR>  <BR>  “(7月30日)马歇尔来谈,彼以昆明暗杀案比内战之消息使美国影响更恶为虑,其意中欲余允民主同盟之请求,准彼党共同侦查也,余婉却之。……总之昆明之案无论对内对外皆增加政府与余个人之地位艰难百倍,更使共匪在时局上转败为胜。<BR>  <BR>  (7月31日)……昆明李闻暗杀案在政治上实予政府以重大之打击,所部无智,徒增苦痛,难矣哉。”<BR>  <BR>  当时的蒋介石政府正处于内战开始前的紧张状态,此时正是美国支持与否的关键时期。按正常的逻辑分析,作为政治老手的蒋决不会做出这样的暴行来给自己增添麻烦。<BR>  <BR>  而通过当年调查闻一多案的亲历者回忆,蒋介石对闻一多遇刺,确实事先不知情。<BR>  <BR>  <STRONG>没人请示蒋介石</STRONG><BR>  <BR>  对于闻一多遇刺,军统特务沈醉在其所着《军统内幕》中这样记载:“许多人都认为是军统特务干的。我当时在军统局任总务处处长,不知道这件事的内幕,连军统局局本部主管这类工作的负责人也不清楚。蒋介石从庐山打长途电话到南京责问毛人凤的时候,毛人凤也回答不出是什么人干的,只能说他没有叫人干这件事。”<BR>  <BR>  血案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纷纷提出责难。蒋介石立即命令新上任的全国警察总署署长唐纵赶赴昆明,“彻究其凶手,以免共匪作污陷之宣传”。6天后,仍没有得到任何凶手消息的蒋介石,又命令军统第三处处长程一鸣速赶到昆明,协助唐纵缉查刺闻凶手。<BR>  <BR>  程一鸣十分了解蒋介石的行事风格,据他回忆:“暗杀一个重要人物,必须得到蒋的事先批准,原因是怕错杀蒋派遣潜伏在各党派内的人物。像戴笠如要谋杀某人,事前一定要得到蒋的批准才敢动手。”而狙杀闻一多,蒋介石在事前没得到任何请示报告。是谁如此胆大妄为,自作主张对闻一多下了黑手呢?<BR>  <BR>  <STRONG>谁是幕后真凶</STRONG><BR>  <BR>  在闻一多遇害后的第三天,《时事新报》、《新民报》、《新华日报》、《国民公报》、《大公报》等多家报纸同日刊载闻一多之子立鹏、立雕所写的《是谁杀死了我的爸爸?》。举国上下,无不同情闻一多的不幸遇害。各界要求调查的呼声日趋激愤,而负责调查闻案的唐纵却迟迟拿不出结论。<BR>  <BR>  就在唐焦头烂额之际,昆明街头又出现了关于真凶的传言,说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子龙三就是暗杀闻一多的幕后黑手,吓得龙三连夜逃往昭通老家躲避。这一切,使得本来就迷雾重重的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BR>  <BR>  谁是真凶?随后赶到的军统三处处长程一鸣在调查后给出了答案。程一鸣根据自己在案发现场的观察,在对所搜集的现场遗留下的各种痕迹和罪证——吉普车车轮的印迹、目击者记下的车牌号码、现场找到的弹壳——进行核查后,断定暗杀闻一多的主谋就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BR>  <BR>  程一鸣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呈报给唐纵,可唐纵听后却完全没有破案后的喜悦,反而陷入更大的烦恼中,因为这个霍揆彰是唐纵的老乡兼同学。唐纵很矛盾:公布结果吧,这个老同学是得罪定了;不公布吧,舆论压力又难以承担。最后还是程一鸣给想出了解决办法。<BR>  <BR>  程一鸣告诉唐纵:“解决这件案有两个办法:一是将查获闻一多被暗杀的全部经过向老先生(蒋介石)报告,建议由宪兵司令部派人来昆明,将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的凶手逮捕法办。因为这是军人犯法,内政部警察总署无权过问。二是请唐先生和霍揆彰商量,将全部案情破获的经过告诉霍揆彰,请他自动将暗杀闻一多的真实情况向老先生报告。”(《程一鸣回忆录》)<BR>  <BR>  唐纵去找霍揆彰摊牌,没想到霍揆彰矢口否认。唐纵随后赶往庐山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听后是异常气愤。在7月27日的唐纵日记这样写道:“五时半赴主席官邸,报告此行经过,主席愤怒犹未已,大骂霍揆彰是疯子。”蒋介石亲自把霍揆彰叫到庐山当面质询,霍揆彰不得不承认,是他派部下干的。对霍揆彰所做之事,蒋的评论是“罪孽无穷”。<BR>  <BR>  几天后,蒋介石派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宪兵司令张镇、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处长周剑心到昆明讨论如何公布闻案。这几人商量之后达成一致:<BR>  <BR>  说是宪兵李文山、汤时亮为了执行任务,到李公朴追悼会上进行监视,听到闻一多在会上痛骂国家元首蒋介石,侮辱党国,又在《民主周刊》社招待记者,再度侮辱,两人激于义愤,才拔枪将闻一多击毙。这是宪兵个人的行动,和政府毫无关系。<BR>  <BR>  此方案在通报蒋介石后,得到批准,一件掩盖真凶的假案就此诞生。随后,李文山、汤时亮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实际上,真正被枪毙的也是两名替死鬼。直到解放后,汤、李二人才被清查出来)。霍揆彰不久被蒋介石撤职。<BR>  <BR>  霍揆彰为什么要杀害闻一多?据沈醉回忆:“原来是想要讨好蒋介石,希望改派他当云南省政府主席。霍从陈诚口中了解到蒋介石对同情中共的民主人士一向恨之入骨,满以为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得到蒋的宠信,却没有想到竟会得到相反的下场。”<BR>  <BR>  霍揆彰觉得自己是急蒋介石所急,想蒋介石所想,可惜,这个没有“远大眼光”的警备总司令把“事情”做早了,坏了蒋的“大事”。1947年,霍揆彰在同沈醉谈到此事时,只认为“时机还不到,干得太早一点,所以才惹出这场麻烦。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等到今天来干,那就不是过错而是有功了。’”(沈醉《军统内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闻一多遇刺,蒋介石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