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789 发表于 2009-6-7 14:50:37

[原创]"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道之我解

&nbsp;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持中。国名谓之中。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老子也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br/>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号称中国当代孔子的教育家魏书生也说“既不要放纵一个孩子,也不要为难一个孩子。”国际关系专家“既要有实力,以威慑;又要有亲和力。”</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即矛盾的双方综合运营,阴阳结合。太极拳的“不软不硬”;做人的:“不卑不亢”。</div><br/>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子的中道出于《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此处的中即循乎天地之道,自然循环,道法自然之意。“多言数穷”即偏激必败亡(养生);“不如守中”即自然平衡。</div><br/>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昨天晚上,朋友约宴,我去父母家接儿子同去。时间紧张,在门口路上等儿子和他奶奶。不想儿子回来却还要去他奶奶家拿几个玩具走。时间来不及,给儿子说:“健健,爸爸时间来不及了。你要跟爸爸一路就立即上车。你要去拿玩具就给奶奶一起,爸爸明天来接你。”儿子大了,会动脑袋了,开始给我耍赖使横了。不走,就要,哭闹,躺地上。很僵持一段时间,这时我该怎么办?</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觉得此决断虽属小事,但“图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如果凭由儿子任性随意,将来过场、要求会越来越多,对家人和孩子自身发展不利,属于溺爱,即“放纵孩子”;如果打一顿,强行把儿子拉走,孩子的这些要求也属自然正常,简单粗暴将对孩子的心灵损伤,属于苛刻,即“为难孩子”。于是我简单的守中,让自然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来经验自身体验认识,自然发育。“既然你这样,爸爸时间紧张,先走了。你和奶奶一起,爸爸明天来接你。”遂走。</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我正在晚宴。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要回来。我答:“健健要回来,让他给我打过来,要对他当时行为做个说明。”一会儿,在奶奶的帮助下,儿子打来电话:“当时我哭闹错了。。。。。。”</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当时孩子只是一时头脑发热,因为他的认识力和自我控制力有限。事情缓一缓,待自然循环一个轮回,他自然就总结反应过来了。“多言数穷”,当时强行不论溺爱还是苛刻都是越理越乱。“守中”于孩子教育即是引导。</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 中是平衡,是静,更是灵活。</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1 12:22:32编辑过]

彩虹中的天空 发表于 2009-6-8 10:58:00

<p>以小见大!好文章!</p>

bywx2005 发表于 2009-6-8 22:54:17

小故事,大道理,不错,受教了

许进 发表于 2009-6-9 11:18:32

同意,中是平衡,是静,更是灵活

黑白668 发表于 2009-6-11 00:22:29

小故事,大道理,不错,受教了
<dl>
<dt>&nbsp;</dt>
<dd></dd></dl>

hand789 发表于 2009-6-11 17:44:04

<p>道在身边,就从身边的点点滴滴作起。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在心灵要打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书知识只能是参考”,自身消化吸收领悟才是正道。盲目的追捧外在的知识,只能是“<font face="Verdana">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font face="Verdana">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ont>”“<font face="Verdana">其出弥远,其知弥少。</font>”</font></p>

hand789 发表于 2009-7-2 15:49:33

希望大家也交流下自己对中道的理解、体悟,得中则得一也。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对中的认识,而火花在碰撞中诞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道之我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