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ailai 发表于 2009-4-30 12:13:58

[原创]文字只是内心世界浅薄的记录

<font face="Verdana">  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形成文字是一件既艰辛又愉快的过程,每开始一个题目写作就像一段旅程,有的平坦,有的艰辛,有的曲径通幽,有的柳暗花明,有时半途而废,有时惆怅,我们的内心世界期望通过文字反映出来,要经过很多道关卡,头脑的筛选、过滤,感情的触动和热情、语言、文字表达的功夫、写作时的心情等等,怪不得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吗?当然这是针对那些能够真正体现自己思想、独到见解、引起情感共鸣、体现真、善、美的千古传唱的文章而言,我辈只能景仰。<br/>  <br/>  时下,因由网络世界的发达,写的东西、看的东西多如牛毛,借用一个文坛名人的话说;“所有的表面文章、所有的轰轰烈烈,结果无不是镜花水月、过眼烟云。在物质欲望膨胀,精神世界萎缩的社会风气之下,吃得肥头大耳,喝得脸红眼直,左拥右抱,上下其手的当代精英们,指望他们写出呈现内心世界的文章来,岂不是在做白日梦?”<br/>  <br/>  佛教传到中国后演变流化为中国式的禅宗,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文字的表现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文字只能做一个曲折的反应,在人类智慧和心灵天马行空、不拘不羁的世界里,文字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禅宗就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知识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承发展,智慧、心灵只能通过感受、体悟等来传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一个师傅交出的徒弟各有千秋,人的悟性是很关键的。道家的老子要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被要求才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佛祖释迦摩尼传教四十九年,他的教义还是弟子们在他圆寂后结集整理出来的。这些圣贤比我们更能深刻的认识到文字的局限性。就像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种心得一样,一百个人看《论语》看到的是不同的孔子一样,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阅历、悟性、经验来看待看到的一切,没有这个东西之前,其实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架构,能够引起我们反响的文章很多是因为与我们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共鸣或有同感而已。<br/>  <br/>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有局限性和应用的范围,这就是世界的秩序。何况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心灵世界各个不同,千差万别,正正邪邪、曲曲折折、反正交错,科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争取的,相对另一中条件就可能是错误的,真理往前迈一步就是谬误。作为心灵放映的文字也是曲折回复,有时可以体现心灵的多一些,有时又折射了其他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太多尘垢蒙蔽了,不再单纯了,文字也就那么明朗了,何况我们走的路也是起起伏伏,我们的心路历程也是上下往复,心定的时候其实不多,心定则慧生,我们的心不定,文字又怎能体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呢?<br/>  <br/>  没有在电视《百家讲坛》上看于丹说论语,看了批评他的一些书,于丹的论语心得据说只是成功励志结合论语心得的杂拌,如果是这样更证明了文字只是内心世界的浅薄体现。<br/>  </font>

liuhailai 发表于 2009-4-30 12:22:28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nbsp;&nbsp;&nbsp; &nbsp;</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形成文字是一件既艰辛又愉快的过程,每开始一个题目写作就像一段旅程,有的平坦,有的艰辛,有的曲径通幽,有的柳暗花明,有时半途而废,有时惆怅,我们的内心世界期望通过文字反映出来,要经过很多道关卡,头脑的筛选、过滤,感情的触动和热情、语言、文字表达的功夫、写作时的心情等等,怪不得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吗?当然这是针对那些能够真正体现自己思想、独到见解、引起情感共鸣、体现真、善、美的千古传唱的文章而言,我辈只能景仰。</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3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时下,因由网络世界的发达,写的东西、看的东西多如牛毛,借用一个文坛名人的话说;“所有的表面文章、所有的轰轰烈烈,结果无不是镜花水月、过眼烟云。在物质欲望膨胀,精神世界萎缩的社会风气之下,吃得肥头大耳,喝得脸红眼直,左拥右抱,上下其手的当代精英们,指望他们写出呈现内心世界的文章来,岂不是在做白日梦?”</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ˎ̥; LETTER-SPACING: 0.7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BR></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ˎ̥; LETTER-SPACING: 0.7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nbsp;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佛教传到中国后演变流化为中国式的禅宗,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文字的表现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文字只能做一个曲折的反应,在人类智慧和心灵天马行空、不拘不羁的世界里,文字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禅宗就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知识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承发展,智慧、心灵只能通过感受、体悟等来传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一个师傅交出的徒弟各有千秋,人的悟性是很关键的。道家的老子要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被要求才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佛祖释迦摩尼传教四十九年,他的教义还是弟子们在他圆寂后结集整理出来的。这些圣贤比我们更能深刻的认识到文字的局限性。就像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种心得一样,一百个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看《论语》看到的是不同的孔子一样,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阅历、悟性、经验来看待看到的一切,没有这个东西之前,其实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架构,能够引起我们反响的文章很多是因为与我们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共鸣或有同感而已。</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 LETTER-SPACING: 0.7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o:p></o:p></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3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有局限性和应用的范围,这就是世界的秩序。何况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心灵世界各个不同,千差万别,正正邪邪、曲曲折折、反正交错,科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争取的,相对另一中条件就可能是错误的,真理往前迈一步就是谬误。作为心灵放映的文字也是曲折回复,有时可以体现心灵的多一些,有时又折射了其他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太多尘垢蒙蔽了,不再单纯了,文字也就那么明朗了,何况我们走的路也是起起伏伏,我们的心路历程也是上下往复,心定的时候其实不多,心定则慧生,我们的心不定,文字又怎能体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呢?</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 LETTER-SPACING: 0.7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o:p></o:p></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3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75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没有在电视《百家讲坛》上看于丹说论语,看了批评他的一些书,于丹的论语心得据说只是成功励志结合论语心得的杂拌,如果是这样更证明了文字只是内心世界的浅薄体现。</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o:p></o:p></SPAN></P>

taomugeda 发表于 2009-4-30 16:09:48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也

偷着happy 发表于 2009-4-30 19:45:31

<P>在理。不过,道教、佛教最终都用了文字才传承至今。说明只要是真诚的文字,能读懂的人不会少。</P>
<P>于丹的《论语心得》是利用当时的流行文化来表述“古”也可今用的一个信息。楼主认为文字是一个浅薄的载体,如今只看了一些批评,就忙下定论了?</P>

奇迹之瞳 发表于 2009-5-1 17:59:43

<P>文字是内心世界的记录!</P>

liniancpa 发表于 2009-5-2 15:41:55

<P>文字是内心世界的部分记录,在下笔的时候会有所取舍。传承下来的是能与别人产生共鸣的,与主流的价值观,世界观相符或者相近的部分。</P>

powertank 发表于 2009-5-4 10:29:40

楼主乃世外高人

露果 发表于 2009-5-4 16:43:28

<P>&nbsp;&nbsp; 文字只是心灵的承载体,当然有所局限性,若非强求将内心世界的东西剥落出来,相信也难易办到。除了文字、音乐、语言等方式都有其优、劣性,难以全面而概之。</P>
<P>&nbsp;&nbsp; 呵呵,相信LZ明了</P>
<P>&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文字只是内心世界浅薄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