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一新 发表于 2009-3-21 15:58:04

[原创]从培训和忽悠的相似性说开去

星期六参加了广州日报主办、广东卓域管理顾问公司举办的“第6届中国人力资本管理大会”,也叫所谓HR精英论坛,听两堂课:《体验式压力管理》和《生命密码与人力资源甄别》,有所获,但也有很多不满的地方。<br/><br/>&nbsp;&nbsp;&nbsp; 《体验式压力管理》的主讲是个美国博士,好像是讲遍全球的,最后的结论是没有所谓释放压力的步骤和程序方法,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冷静的看待压力,寻找压力的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心灵之旅引导学员自己去感知,是基于积极心里暗示对行为的作用以及心灵演练能够对实际行为产生作用理论的激励课程,理论基础是。这些和我的人生态度基本相符,所以我应该选择别的课程的,不过第一次看到了心灵之旅在培训中实施的过程还是值得的。<br/>&nbsp;&nbsp;&nbsp; 《生命密码与人力资源甄别》的讲师是一个咨询公司的执行董事,总体讲就是三个字:糟透了。仅仅根据我听到了,不过是又一次见识了忽悠的实施过程。所谓生命密码是以生日为基础,人为的对1-9几个数字赋予实际概念,然后运用一些简单的排列分析方法,对人的性格进行解释,从而运用到人才测评上。这个过程中十分熟练的运用了忽悠的惯用手段:通过增加华丽的外衣把简单的问题负责化。比如编故事、在历史中寻找渊源,他们找到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然后再用局部看来合理的逻辑进行分析:分类——两分法,内在到外在表现等等,在列举上有分别采用了模糊化和丰富化的手法。最后没有讲关键的计算地方,号召大家去参加他们举办的两天的培训课程,就能够搞清楚了。只有傻子才会去参加。我虽然完全弄明白怎么计算的但从来源到用途和注意的地方就可以看清楚所谓生命密码不过是培训中有一个拿来忽悠的概念。源于生日,通过人为将数字与一些素质概念对应,最后得出的性格分析,而且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其他测评工具配合使用。也许结果上会有靠谱的地方,但我们去看看星座也都有差不多靠谱的地方。鼓吹是科学,却看不到科学的影子。另外讲师也不准备好,上来就把弗洛伊德的意识划分的模型说错了。<br/><br/>&nbsp;&nbsp;&nbsp; 培训和忽悠是邻居,只有一墙之隔。一正一反,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br/>&nbsp;&nbsp;&nbsp; 培训和忽悠都是带有目的的活动。从实施者的角度,内部培训是公司希望灌输企业价值观、技能和技巧等,外部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培训获得收入,忽悠是希望通过一些手段获得利益;从被施者的角度,内部培训的员工希望获得技能或表示自己对企业文化或老板的认同,个人参加外部培训多是希望获得观念、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被忽悠者都是有所贪的。<br/>&nbsp;&nbsp;&nbsp; 培训和忽悠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活动。忽悠多是以小利或针对人的贪欲入手(相对收入而言投入基本可以忽略),依靠说,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后牟取利益(具体案例及操作规范参见大忽悠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小品《卖车》《卖拐》《卖担架》)。培训输出的是知识、理念、体验,手段虽然可以多样,但主要还是靠培训师的引导,而实施者的投入是很少的,尤其在投入固定的情况下,各方收益是以实施的效果而言的。<br/>&nbsp;&nbsp;&nbsp; 培训和忽悠最后的收益取决于“引导者”的水平,二者是成正比的。忽悠取决于大忽悠的口才和观察力、应变能力,没这个能力干这行小心大声性命。培训取决于培训师的水平。<br/>&nbsp;&nbsp;&nbsp; 培训和忽悠都要有需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人贪是被忽悠的基础。培训之前都要做需求调查以保证培训的效果。<br/><br/>&nbsp;&nbsp;&nbsp; 上个月作为户外拓展导师参加了一期户外拓展训练,不管从实施过程还是结果上看,糟透了。培训基本上沦为了游戏,娱乐占主导,学员团队概念淡薄,整个过程松散凌乱,导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最后的学员分享都是客话套话。这样的培训学员过目就忘,如果记得也是游戏(事后与主导培训的讲师沟通过)。不过职训部门不会被申请部门指责,因为现在公司内部对户外拓展训练的认识基本上就是玩。06年底至07年初我很幸运作为导师参加了公司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当时的户外拓展从项目设计到实施都准备充分,每个项目都有主题,每个项目都有分享,导师引导、激励,加深学员对项目主题的认识。参加完所有项目会有导师辅导的团队分享。学员参加完培训印象都很深刻,培训内容传达到位,目的基本达到。<br/>&nbsp;&nbsp;&nbsp; 比较两者有如此大的差别,排除公司战略等方面的问题,只谈户外拓展本身,原因何在?<br/>&nbsp;&nbsp;&nbsp; 1、培训目的不同。前者是游戏,后者希望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br/>&nbsp;&nbsp;&nbsp; 2、培训实施者心态不同。前者是被动的完成申请部门的任务,后者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以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使培训项目尽可能完美。<br/>&nbsp;&nbsp;&nbsp; 3、培训师不同。前者人才缺乏(原来的团队成员只有一个拓展导师在原岗),后者有一个完美的团队。<br/><br/>&nbsp;&nbsp;&nbsp; 工作以来,我断断续续的参加了很多培训,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可能是个人认识有限,没有机会参加更好的培训公司的培训,我接触过的外部培训公司心态就像现在我们公司的培训,缺乏追求卓越的心态。培训行业还很混乱,炒作不断,从业人员也鱼目混珠,忽悠忽悠。现在冬天来了,培训公司也应该大练内功,提高培训师的素养,最后活下来的必然是做培训的,而不是忽悠人的。<br/>&nbsp;&nbsp;&nbsp; 培训也要有安静的时候。<br/><br/>PS:害怕写东西,因为不擅长,一拖再拖,终究还是要尝试跨过这道坎<br/><div><span class="pl">2008-11-16 16:53:12</span></div><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17:24:20编辑过]

豆腐煲 发表于 2009-3-25 10:27:20

个人觉得不管是培训还是忽悠,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就是最终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从培训和忽悠的相似性说开去